现代才女(8)陈衡哲
当代教育家陈衡哲 第一位女教授,被誉为“才女之母”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被誉为“才女之母”,林徽因、丁玲、萧红、冰心等都是她的学生;她心高气傲,拒绝包办婚姻,还公开登报宣称自己一生不婚;她是胡适难以忘怀的女人,她就是陈衡哲。
印象中民国时期不少才女多为命运多舛,但她却在新旧社会交替的动荡中将作家、学者、母亲的角色都做得十分出色。
陈衡哲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清末著名学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的陈衡哲受到非常好的文化熏陶。陈衡哲对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在她13岁的时候便跟随舅舅庄蕴宽到广东,舅舅是清末著名学者和军事家,是一个见多识广、思想开明、注重教育的人,陈衡哲跟舅舅一起生活受到良好的教育启蒙。舅舅的教育为她撒下了“造命”的种子,而她的一生也在不断的突破别人、突破自己。
1911年,陈衡哲离开舅舅跟随舅母到上海,并考入蔡元培等人创办的爱国女校,四年的学习生涯为她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此时的她也更加独立自主。
陈衡哲很早的时候家里人就帮她订了婚约,对方还是一个富二代,这段别人求之不得的姻缘却被她拒绝了。她还第一个公开登报宣称自己一生不婚,这种想法在那个时代是不被理解的。一直到她出国留学遇到胡适芳心才被打开,因任鸿隽她打破了不婚主义的想法。
1914年,陈衡哲考取清华留美学额后赴美。在留学期间不仅让她大开眼界,她还收获了一份美好的婚姻与友情。她认识了同是在美国留学的胡适跟任鸿隽。
留学美国的陈衡哲正处于豆蔻年华,她才华横溢,个性率真,是很多中国男留学生爱慕的对象,任鸿隽跟胡适也是她的仰慕者,然而自称“不婚主义”的陈衡哲让很多仰慕她的男人也处于观望的状态。虽然自称不婚,但她却唯独钟情于风度翩翩的胡适,两人经常鸿雁传书,而在几个月之内胡适写给陈衡哲的信件就多达四十余件。只可惜胡适早有婚约在身。胡适是母亲一手带大的,他是极为孝顺的人,断然不会悔婚,他将自己萌芽的情愫暗藏心里。据悉,陈衡哲还因此大哭了一场。
1917年,胡适学成回国后便与未婚妻江冬秀完婚。而任鸿隽与陈衡哲还继续留在美国求学。与胡适相守无望的陈衡哲,后来抵挡不住任鸿隽猛烈的追求,陈衡哲对他两度赴美万里求婚所感动,最终答应嫁给任鸿隽。1919年,陈衡哲与任鸿隽订婚。据悉,当时任鸿隽去见陈衡哲家长的时候还是由胡适陪同的。
1920年陈衡哲回国后任北京大学西洋史教授,她也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硕士、女教授。后来又任职于商务印书馆、国立东南大学、四川大学;她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女作家,其代表作有《小雨点》、 《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史》等。婚后的她也把对胡适的一往情深转化为友情,两人始终保持着纯洁的友谊关系。
陈衡哲与任鸿隽结婚多年琴瑟和鸣,幸福美满,与胡适两家经常有来往,关系甚好,但结婚多年的她还是无法忘记胡适。陈衡哲更是将胡适的照片放大打印好挂在客厅。自己老婆婚后心里一直装有别的男人,换做是谁心里都会不好受吧,但同样是胡适好友的任鸿隽却没有反对,三人成了终生的好友。
或许是出于对这份情感的缅怀,1920年,胡适女儿出生,他给自己女儿取名“素斐”,取陈衡哲笔名“莎菲”的英文名谐音,但由于胡适妻子江冬秀沉迷于麻将桌,疏忽对子女的看管,胡适女儿素斐5岁的时候不幸夭折。据悉,当年陈衡哲突然辞去教职与这事有关。
经过此事,陈衡哲意识到一个母亲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辞职后的陈衡哲在家开始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将重心放在教育子女身上。作为一个成功的新女性,作出如此决定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但在事业与家庭权衡中她选择了家庭。她在回忆中说:“当家庭职业和社会职业不能得兼时,则宁舍社会而专心于家庭可也。”
陈衡哲一路走来,不断超越自己,在新旧社会变革中她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爱情与友情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在事业与家庭中作出了取舍。1976年1月7日,陈衡哲病逝于上海,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