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服务出自有温度的管理

————上海蜂邻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亚峰访谈录

     在约访徐总时,笔者加入养老产业还不满二个月。

  听说,徐总有近10年的行业经验,笔者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和蔼的、胖胖的中年大叔的形象。

  及至在复星高大上的BFC外滩金融中心见到徐总时,打眼一看,竟是位西装革履的青年精英才俊模样,打开话匣子,聊起为老服务时,满满的都是有温度的理念。

笔者向他请教了如下方面的问题:

您怎么看待养老服务的?

他说,养老服务是门大学问!里面不是简单地提供服务,还涉及到伦理,涉及到场景、也涉及到各方关系协调等等问题。

我们在环境的营造上,尽可能提供一个像家一样的场景,整个空间的设计,从色调、灯光到家具,都尽量给人以温暖、安全的感觉,你已经在我们的外滩长者照护之家看过我们的海派客厅,就是居家的风格,为老人家营造家的感觉。我们也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像照顾家人一样照顾入住的老人,我们的理念就是亲情化照护、专业化康护、个性化养护,让长者享有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但我还是想强调,我们像子女一样,但我们不是子女,我们对老人的子女家属是有要求的,要求他们要定期来看望老人,他们才是入住老人养老的主导者,我们无论做得多周到体贴都算是专业协助,子女的看望最能给老人家提供内心温暖的支撑,这份亲情是别人不能替代的,这就是中国的孝道伦理的传承与发扬。

另外,养老服务需要多方面协调各种问题,因为我们做的是社区嵌入式的一体化养老及健康照护服务,得协调老人、老人家属、社区、邻里、医院、医保、民政等等条线的沟通,当初在筹建外滩社区长者照护之家时,我们前期花了大量的精力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与需求,光是邻里关系的协商,我们就花了好多时间,采用一些相对灵活的方式解决周边居民提出的问题。

养老机构普遍都缺护理员、管理人员,而且流动率比较大,你们是怎么应对这个问题的?

首先,我们在选人上比较注意,比如院长,我们通称为“家长”,他本人首先得是个孝顺父母的人。如果他自己都不能孝顺父母,怎么可能为别的老人提供亲情式服务?还有,养老服务做的是细碎而繁重的生活与健康照护,不但要让老人满意,还要让家属放心,让政府放心,这就要求服务人员要耐心、细致,更要求他们得有强烈的责任心,我们在选人的时候都会观察了解这些必备的特性。

其二,我们为老人提供亲情式、专业化的照护,按照相同的逻辑,我们也为自己的团队营造一个“大家庭”的氛围,有家庭式的人文关怀。我会去了解他们为什么来上海?家里是什么状况,家中老人、孩子处在什么阶段,需要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支持?他们都不容易,离开家乡,不能照顾自己的家庭。在可能的范围,我愿意去帮助他们。曾经,为了帮助员工就近解决住宿问题,我在附近社区多方了解打听,寻找各种可能的空间,找到目标空间后,又为街道做了很多额外的服务,请他们出面协调空间的腾挪,最终让我们的员工能够就近住下来,这样他们节省了路上来回折腾的时间,在工作中精力更充沛。

平时,我也会常去我们的各个服务网点去看看,不一定是检查工作,哪怕就是去跟他们聊聊,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被重视的,被关心的。我认为,团队的凝聚力,薪水只是一个方面的因素,还有安全感,被尊重感也很重要。虽然,这些护理员所受的教育不高,但人心都是一样的,都有被尊重的需要,甚至可能对此更敏感。

我们会比较关注护理员的心情,尽力创造一个快乐的工作氛围,只有他们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把温暖的服务提供给老人。

你们在日常的管理上,最有特点的是什么?

我们按亲情照护的逻辑,结合专业照护的要求,打造了一个“照护军规13条”。日常里,每天早上每家店自查,每月一次大检查。我们目前的网点上有20多家站点,以后会发展更多,大部分的问题,要求在站点内就能闭合解决。

除了访谈徐总,笔者还先后实地走访了蜂邻比较有代表性的四家服务站点:蜂邻外滩社区长者照护之家、蜂邻健康生活会馆·雅园店、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蜂邻第三分站、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蜂邻第四分站,徐总所谈的理念的有效性,一一得到了印证。

有温度的服务出自有温度的管理

——蜂邻四家服务站点走访录

上篇谈到蜂邻副总经理徐亚峰先生说的蜂邻的经营理念,此篇我们从实地走访的角度来看看这些理念,在现实场景中是否有效实施。

在外滩社区长者照护之家,接受访问的工作人员左婷告诉笔者,因为入住的老人都是街道附近的居民,家人看望非常方便,大部分的子女是天天过来看望老人的,笔者去他们的餐厅参观时,刚好是午饭时间,有部分老人在餐厅里用餐,其中就有院内年纪最大的104岁的芮老伯和他71岁的儿子,他儿子说自己天天过来陪老爸吃午饭,芮老伯年纪虽大,精神状态看起来不错,吃饭完全自己动手,他儿子告诉笔者说,老爸住在这里很好的。笔者一转身,就看见墙上的小黑板上,记录了各位老人饮食的宜忌和口味偏好。

左婷是一位康复师,笔者问她在工作中最担心的问题有什么,她告诉笔者最怕老人突发疾病、跌倒等。问及这份工作对她个人有什么影响,会不会坚持在这一行做下去?她告诉笔者,对自己的性格和心理都有影响,她变得更坚强,也更有耐性,要做好这份工作,必须从内心调适自己,她会坚持做好这份工作。

去探访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蜂邻第四分站时,当天正好是中医专家胡万蔼在此义诊,来了很多老人。有老人看见笔者在跟工作人员马思韵聊天,主动围了过来,他们交口称赞这些蜂邻的工作人员,比自家的孩子还亲,人老了,嘴碎,自家孩子都不一定有耐心听,可这些孩子总是这么有耐心,和蔼可亲,让他们觉得暖心,他们也不过是离开校园一、两年的小孩子,咋就这么好呢?还特别把另一位正在忙碌的小邹叫过来,让笔者认识一下。小马和小邹只是腼腆地笑笑,说这都是应该的,阿姨们也很好。

这个分站是今年7月13日开张的,短短3、4个多月,就收到了7封表扬信。有位执笔写信的老人叫苏世杰,71岁了,她和周围的老人都希望这几个孩子能长久地留在这里相伴,正在想如何能联系到蜂邻的负责人,刚好笔者在此,就托笔者给负责人带个话,并给笔者看了有24位老人签名的请求信。

在笔者跟小马的访谈中,还不断的有老人过来,要预约下周的义诊服务或提出其它要求,小马都笑着一一记下来,并允诺解决。笔者当时看得十分感动,没想到90后的小朋友,也不全是传说中的那种只会傲娇,不会照顾人的人,这样的年轻人将给我们社会带来良性的改变。

在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蜂邻第三分站,接受访问是蜂邻的区域运营总监张抗抗先生,笔者问他工作中最有挑战的问题是什么,他告诉笔者,最耗精力的事是多方沟通,要跟护理员、跟老人、跟家属沟通,有时老人和家属之间的想法有矛盾,还得帮他们协商,找到平衡点,同时还得处理好风险因素的规避。笔者问他在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是看见老人家在蜂邻专业的照护下健康有所改善,过生日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样子。问他在养老产业的从业感受,他说,很多大公司都在进入,每天都在创新,要不停的突破,但要顺利运营,光有创新是不够的,还要掌握政策的门槛,做好各种融合才行。

其实,蜂邻不仅仅提供养老的服务,他们提供的是社区居家一体化健康照护服务,所照护的对象是全龄段的,在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蜂邻第四分站,笔者就遇到了一群3岁以下的小朋友来到儿童活动区参加游戏活动。 在蜂邻健康生活会馆·雅园店,接受访问的副店长冯桃李告诉笔者,这里最有特色的中医康复理疗、慢病管理,不单适合老年人,很多白领也来接受服务,有的是妈妈体验到益处,就把小朋友也带来做一些保健调理,解决诸如消化不良之类的问题。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有执业资质的。

徐总告诉笔者,明年蜂邻将推动更多的网点建设,期待蜂邻有温度的服务,能照护到更多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