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对外展览交流中,文物损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一级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目的是保护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其出境展览。下面,收藏君就带诸君一起来看看这些弥足珍贵的国宝们。

  一、陆机《平复帖》

  《平复帖》为晋代陆机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纵23.7厘米,横20.6厘米,9行84字。书于西晋,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陆机《平复帖》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2011年4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书法——草书》特种邮票1套4枚。其中之一为陆机章草书《平复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王珣(350-401年)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伯远帖》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冯承素摹《兰亭序》卷

《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此卷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纵24.5厘米,横69.9厘米。此本用楮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精细。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后纸明项元汴题记:“唐中宗朝冯承素奉勒摹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兰亭禊帖”,遂定为冯承素摹本。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四、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行书,纵25.5厘米,横33.6厘米,九行,行九字,共七十八字。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五、国诠楷书《善见律》经卷

  小楷《善见律》乌丝栏纸本,275行,行17字纵22.6厘米横468.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唐人写经,多不落名款,有的虽有名款但非名人,故以往书家并未给予足够注意。其实,由于唐代重书学,特别在中唐、盛唐,写经书法水平一般很高。《善见律》述释迦牟尼弘佛之事,卷末上端书“善见律卷”,下署“贞观廿二年十二月十日国诠写”。此卷经书工整,结构点画均匀秀劲,运笔灵活熟练,轻重适宜。全篇一气呵成,造诣精湛。用笔精妙绝伦,无点滴油滑轻浮之感和张扬外露之态。横势起笔露锋,稳健自然,遒逸灵巧,朴实直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六、怀素《苦笋帖》

  《苦笋帖》绢本墨迹,纵25.1厘米,横12厘米,两行十四字。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清吴其贞《书画记》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七、《张好好诗》卷

  《张好好诗》卷,唐,杜牧书,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162厘米。该卷书用麻纸,制作相当精细。书用硬笔,笔法劲健,颇多叉笔。这些都是唐代书法的用纸、笔法的特点。《宣和书谱》一书评杜牧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是说作者诗文、书法有统一的风格。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诗载杜牧《樊川集》中,墨迹的末二句,因伤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然不伤书诗的整体精神。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八、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

  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又称《万岁通天帖》、《王氏宝章集》。宋代《秘阁续帖》、明代华夏《真赏斋帖》、文徵明《停云馆帖》、王肯堂《郁冈斋帖》、清代《三希堂法帖》曾刻录。其中以真赏斋为精刻而有名。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九、《神仙起居法帖》卷

神仙起居法帖,纵27厘米,横21.2厘米。书于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杨凝式时年76岁),当属其晚年代表作。卷前有题签“杨凝式书神仙起居法墨迹”,帖后有宋代米友仁、元代商挺、清代张孝思题记及楷书释文五行。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林逋《自书诗》卷

《自书诗》卷,宋,林逋书,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一、蔡襄《自书诗》卷

《蔡襄自书诗》,作者:蔡襄,纸本,三接纸,纵28.2厘米,横221.2厘米,行书,73行,884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二、文彦博《三帖卷》

北宋文彦博书。纸本。内容为葬礼、浚河等事。是文彦博晚年之作。笔势清劲,风格英爽,“振笔挥洒无意求工者。而一种浑朴之气溢于褚墨间”。有宋贾似道,明黄琳等鉴赏印。宋米友仁、向水,清永理题跋。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三、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于正书中间有行书,结字修长紧聚。字势于端庄中有奇纵的变化,左俯右仰,上下揖让,横笔逸出,孤撇出挑,颇有奇逸之趣。用笔清劲,起笔轻按,导送收放,使转灵活,颇得杨凝式的笔法。全篇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字行间错落参差,并不板滞,有“横雨斜风”之势,得萧散简远的意韵。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十四、黄庭坚《诸上座》卷

《诸上座帖》纸本,手卷,草书,共92行,纵33厘米,横729.5厘米。是宋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此书学怀素的狂草体,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尤其能显示出书者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一卷书法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其晚年杰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五、米芾《苕溪诗》卷

《苕溪诗卷》,北宋米芾书,澄心堂纸本墨迹卷,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知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六、赵佶《草书千字文》卷

  《草书千字文》,纸本,纵31.5厘米横1172.1厘米。整卷写在整张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这种纸张是宫廷特制,制作这种特殊纸张需要上百道工序,制作方法今已失传。在当时的条件下,要生产这样长度的无接缝纸张,可能要在江边把船舶排列成行,然后浇上纸浆,使之均匀,待自然干燥而成。因其工艺复杂,所以历代收藏家对这样的御用纸尤为珍视。而纸上的描金龙纹则是由画师用金粉手工精心描绘出来的。

这更使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艺术价值的珍贵。书于公元1122年(宣和壬寅四年),此时赵佶40岁,正是其书法风格已臻成熟之时。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十七、展子虔《游春图》卷

《游春图》,长卷,绢本,横80.5厘米,设色纵43厘米。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细劲流利。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幅山水画,作者运用了浓重的青绿填色,作为全画的主调。浓重的青绿色调,也正是春天自然景色的特征。这种色彩的使用,被称为“青绿法”,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独具风格的画法。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十八、韩滉《五牛图》卷

《五牛图》卷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作品,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该画作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五牛图》是韩滉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十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属国宝级文物。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5年9月,专家表示,《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十、阎立本《步辇图》卷

《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十一、王齐翰《勘书图》卷

《勘书图》是北齐画家王齐翰的唯一传世绘画作品。王齐翰(10世纪)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南唐时为翰林待诏,工画山水、人物。此图为绢本,设色,纵28.4厘米,横65.7厘米。因画一年长文人边勘书边挑耳,故又名《挑耳图》。作品构图奇巧,以三叠屏风居画中央,屏风上画青绿设色山水;屏风前宝书案、人物等,屏风中山水以青绿设色晕染,不用皴法;人物衣纹用游丝描法,突出了勘书文人的消闲神态,是继承、发展了唐代山水、人物绘画特点的艺术佳作。现藏于南京大学。

  二十二、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

此图为绢本,设色,纵:40.3厘米,横:70.5厘米。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景,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过,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间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重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十三、胡瓌《卓歇图》卷

该图为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256厘米,为五代契丹画家胡瓌作。据画中大多数人物髡顶、脑后垂双辫的发式和方顶黑巾等特点,当属金代女真人的风俗。全卷画女真贵族在狩猎歇息时邀南宋使臣宴饮观舞的情景。前半段为立歇部分,马背上的猎物点缀了人马刚从追逐和喧闹中转入了静态。马群的尽头是走向乐舞场地的捧花女,把歇息和乐舞两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舞蹈者在箜篌的伴奏下跳跃,构成全图的高潮,显示了作者处理大场面中人马动静、聚散的艺术能力,充满了浓厚的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气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十四、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十五、卫贤《高士图》轴

《高士图》轴为绢本,设色,纵:134.5厘米,横:52.5厘米。整幅画的构图严密,勾线劲挺,屋舍以界画法刻画准确、精细,山石及树木的皴笔密集,近树精心勾画,远树则勾、点结合,重在以墨色由淡至深层层烘染,显得质感凝重。尤其是石凹处的浓墨干点,则为前所未有的独创。水流的勾线柔和顺畅,绵密有序,恰如微波皱起。图中人物与山水似乎平分秋色,这与此前唐代的以人物为主、此后北宋的以山水为主相比较,清楚地体现出典型的五代时期绘画的承上启下特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十六、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夏景山口待渡图》,绢本,设色,纵:49.厘米,横:329.4厘米。被认为是董源江南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此卷描绘江南夏日景色,山势重叠,缓平绵长。引首有董其昌题识,卷后有元柯九思、虞集、雅琥题跋。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又入元内府,钤有“天历之宝”朱文印记。后历经明项元汴,清耿昭忠、索额图、清内府收藏,俱钤有鉴藏印记。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二十七、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写生珍禽图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为绢本,设色,纵 41.5厘米横 70.8厘米。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十八、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渔村小雪图》是宋代古画,绢本,设色,纵:44.4厘米,横:219.7厘米,上有宋徽宗的题记,创作于王诜被贬之后。画面表现了江南小雪初霁渔夫捕鱼的情景,更反映出作者向往山林隐逸的情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十九、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

《芦汀密雪图》为绢本,设色,纵:26.5厘米,横:145.6厘米。此图描写冬日的湖中景物。薄暮悄然降临,瑞雪覆盖的浅滩上,黄栌枯槎在寒风中摇曳,水禽们有的依偎栖宿,画家以细腻、凝炼的笔触、简约舒缓的平远式构图,真实地再现了隆冬时节荒寒萧瑟的意境卷尾有作者自署“芦汀密雪,臣梁师闵画”款一行。画卷有宋徽宗书“梁师闵芦汀密雪”七字题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三十、祁序《江山牧放图》卷

《江山牧放图》为平远式构图,取景开阔。图绘初春时节,牧童们在湖泽坡岸间牧牛的情景,是典型的宋代风俗小品画。作者将悠闲惬意的牛与风和日丽的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画面中洋溢着浓郁的乡土风情。此幅是祁序流存至今的唯一一件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三十一、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

此图绢本,墨笔淡设色,纵46.2厘米,横 429.8厘米。此图系摹绘唐代画家韦偃《牧放图》之作。画高低不平的土坡沙渍间,牧者赶放着群马。马匹或觅食,或奔腾,或嬉闹,或翻滚,各具姿态,生动有趣。牧者有的骑在马上,有的靠在树下,有的穿戴较为整齐,有的则赤足敞怀。画幅前半段拥塞、紧密,后半段疏散、松弛,富于节奏感。全图共画马1200多匹,牧者 140余人。人物和马匹用墨笔勾勒,线条挺拔有力,墨色较浓重,坡石极少皴擦,略施赭石色渲染,既加强了画面的气氛,又保留有唐代绘画的风貌。图右上角有篆书自题款“臣李公麟奉勅摹韦偃牧放图”两行,与文献记载相合。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三十二、周昉《簪花仕女图》卷

《簪花仕女图》为唐代画家周昉绘做,绢本设色(手卷),重彩,纵46厘米,横180厘米。用笔朴实,气韵古雅。《簪花仕女图》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画中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明唐代的社会政治比较开明,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开端,而以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三十三、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千里江山图》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三十四、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卷

《后赤壁赋图》为绢本,淡设色,纵25.9厘米,横 143厘米。系根据苏轼文学名篇《后赤壁赋》内容创作,形象地再现了赋文内容。画面长江浩渺,远山起伏,江心一舟顺流而下,舟中苏轼与同游诸友据舱而坐正在饮酒。天空明月高悬,一只仙鹤飞过。对岸赤鼻矶断岸千尺,矶上杂树丛生,矶下水落石出。布局简远,景致清旷,笔法用兰叶描,秀逸而流畅,设色淡雅,人物生动,别具一格。后幅有南宋高宗赵构草书《后赤壁赋》全文,又纸无名氏篆书《后赤壁赋》全文。本幅及前后隔水分钤梁清标、安岐等及清内府藏印40余方。《南宋院画录》、《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三十五、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

《万松金阙图》绢本,青绿,设色,纵:27.7厘米,横:136厘米。虽为工整的青绿山水画法,但画卷充满了浑厚润滋的气息。开卷作海天杳渺,月明霞青,高松数株挺拔而立,群鹤翔集。坡岸延伸,海中的礁石嶙峋黝黑,海浪平缓起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三十六、孙位《高逸图》卷

《高逸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纵 45.2 厘米,横 168.7 厘米。图中所剩四贤,一为好老庄学说,而性格[介然不群]的山涛,旁有童子将琴奉上。一为[不修威仪,善发谈端]的王戎,旁有童子抱书卷。一为写《酒德颂》的刘伶,回顾欲吐,旁有童子持唾壶跪接。一为饮酒放浪,惯作青白眼的阮籍,旁有童子奉上方斗。四贤的面容、体态、表情各不相同,并以侍童、器物作补充,丰富其个性特征。人物着重眼神刻画,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线条细劲流畅,如行云流水,兼有张僧繇[骨气奇伟]的特色。画风在六朝的基础上更趋工致精巧。而点缀的木石已用皴梁,则开启了五代画法的先路。是书画中的瑰宝。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合作共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