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从吉德林法则到和尚找裁缝再到我玩“头条”
心理学上有一个“吉德林法则”,是由世界著名的汽车公司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的,核心内容是:“把内容清清楚楚写出来,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其本质意思是说,只有先认清问题,找到核心,才能解决问题。
曾经看过一则裁缝的故事。有一位财主的夫人特别喜欢漂亮衣服,财主为了讨夫人的欢心,隔三差五就请裁缝来家里量体裁衣。可夫人说这些裁缝做的衣服都不够美观,每一件她都不满意。财主无奈之下张贴了一则告示:
| “哪位裁缝能够做出令我家夫人
| 满意的衣服,我将重重有赏。”
过了两天,有一位和尚来财主家化缘,听闻此事后,隔天便在街边随便找来了一个裁缝。但不同的是,裁缝后面,还跟着一位化妆师。不同于前面那些几天做一件衣服的裁缝,这个人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做好了成品。
和尚先让化妆师给夫人化了妆后,才请她试穿。不料夫人在试穿后竟十分喜欢,财主当即拿出重金酬谢。裁缝对此十分不解,他问和尚:“我的水平完全不能和那些高手相比,为什么她却只对我的衣服满意呢?”
没想到和尚回答却让人茅塞顿开:“能让夫人满意的关键,并不在于你做出的衣服有多么精美,而在于她是否觉得自己好看。”换句话说,促成了这件事情的人并不是裁缝,而是化妆师。一味地在单方面的衣服上要求完美,而忽略了整体的协调性,自然不可能对之满意。
任何事情,如果找不到矛盾的关键,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的高手,永远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联想到我玩“头条”、上“美篇”体会就更深。
根据“头条”平台统计,截止今天我玩“头条”已经1346天,发布内容1132篇,时间可以说不短,数量和频率也不可谓不高。但成绩却十分平平,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一个“头条”的边缘的散户爱好者,够不上任何一个专业领域或固定版块的创作者。
运用吉德林法则分析问题很清楚:那就是一般平台要求创作找准一个方向题材,走个性化的发展道路。而我是个“杂家”,追求“广”和“博”,随意随性的毛病改不了,碰到什么感兴趣就说什么写什么,有点类似前面的那些做衣服的裁缝,没有考虑到“夫人”的主观感受。由此我想到了“吉德林法则”告诉了我们要找准问题的关键,但还不能止于此,还得要付出改变的行动——重要的不是明于心,而是付于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来源:2021·03·01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