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宋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宋祥兴元年(1278年)在广东海丰五坡岭与元军作战兵败被俘,坚贞不屈,惟愿以死明志。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在大都(今北京)从容就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他诗词中表现爱国精神之作,笔触有力,感情强烈,震撼人心。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等,《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是其中的名篇。有《文山先生全集》传世。
《正气歌》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王若水点评:
好一首《正气歌》,真值得惊天地!世界上有鬼吗?世界上当然有鬼!鬼在哪里呢?鬼在人的心里!人怎么样才能不怕鬼?心中有浩然正气就会不怕鬼!心中如何才能有这股浩然正气?在于自己磨练中的养成!一个战士,得到对手的尊敬是他的荣誉,灭宋的元军统帅张弘范称文天祥:“好人,好诗”,元世祖忽必烈也在戗杀与释放文天祥的抉择中徘徊了3年,文天祥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一身浩然正气。
诗人在序言里说,有浩然正气,可以辟百邪,更甚至是囹圄中的“水、土、日、火、米、人、秽”七气呢!有浩然正气,精神不朽,躯体刚健。
正气歌的前部分,抒写了世间的这股正气,在自然界成为山川河岳,日月星辰,在人成为了一种凛凛正直,爱国爱民的崇高精神。这正气,在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是和谐之气,在山河飘摇的时候,就应该发为重于泰山的牺牲精神,做先锋,做表率。历史上不乏这样的英豪:春秋时期齐国太史群体冒死直书崔杼弑君;晋国太史董狐敢犯危难记录赵盾弑君;弱书生张良为报秦灭韩的国仇于博浪沙以铁椎行刺始皇;汉苏武牧羊北海持节不辱;三国严颜坚守蜀中宁断头不降;西晋嵇绍血溅护主以身殉职;唐张巡守睢阳讨安史逆贼咬碎钢牙;唐颜杲卿讨逆安史遭贼割舌犹骂而死;汉魏管宁自励清操避居辽东,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前后出师表泣血撼天,东晋祖逖渡江中流击楫盟誓吞胡,唐段秀实舍身尽忠笏击僭贼。这些英豪不惧死生,芳名千古,都是依靠他们身上的地维以立,天柱以尊,道义为根的浩然正气。
诗歌的后半部分描写了诗人在动荡的年代,力不从心,兵败被俘,囚车北上,不复南指,困于牢狱,在狱中恶毒的环境中依然饱负这浩然正气,希冀杀身成仁,为国为民尽忠尽义的决心。“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这句是我最欣赏的,视死如归是英雄,等待引颈就戮的日子里还能从容的读书,是大英雄。为何读书、读史,是为了养这身浩然正气。青史留名,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成为后人的榜样! 人养成浩然正气,一定不惧鬼神,民族养成浩然正气,一定绵亘万载春秋,国家养成浩然正气,一定屹立于世界。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李都蔚点评: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虏后劝降不成之时写下的:诗人回顾自己一生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入仕,受命于危难,与元军苦战,连连兵败,至今已经整整四年。山河破碎如飘零的柳絮,身世浮沉如雨打浮萍。惶恐滩头一败,至今仍心生惶恐;零丁洋里悲叹自己成为元军战俘,颈联以信手拈来的眼前景物表露出一腔悲愤和血泪,对仗工整,浑然天成。人生终有一死,只愿以一片丹心永载史册,绝不苟且偷生。文天祥的凛然大义令元军将领亦不由心生敬意。一介文弱书生,能有如此浩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勇气,实在让那些降元之臣无地自容。诗人此时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所放不下的仍然是破碎的山河和被俘虏的家人、被战争蹂躏的父老乡亲,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悲叹。当国家陷入危难、满朝文武纷纷逃离之时,文天祥挺身而出,誓死抵抗,两次被俘,受尽元军折磨仍旧宁死不屈。元军用尽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哪怕忽必烈亲自前来劝降,文天祥仍傲然挺立,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不屈之精神,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