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方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净土方[1]:“取净土五升,蒸令溜,分半,以故布数重裹之,以熨病上。勿令大热,恐破肉,冷则易之,取痛止即己。”[2]
本方出自《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七》,文章言:“治从高堕下,及为木石所迮,或因落马,凡伤损血瘀凝积,气绝欲死,无不治之方。……凡有损伤,皆以此法治之,神效。已死不能言者亦活;三十年者亦瘥。”[3]可见此方急救之神效。与上方“当归散”所不同的是,这是一张外用方,不用内服,在受伤者昏迷时更有优势,而且全方仅一味药——净土。净土即干净的黄土,又称好土、好黄土,一般取能够长庄稼、草木的田园或山上一米以下土壤层的部分,以灰黄色、疏松为上等。对于其性能,冯兆张分析说:“黄土(三尺以上曰粪,三尺以下曰土,凡用当去上恶物,勿令入客水),土为万物之母,黄乃中央正色,在人脏腑则脾胃应之,故万物非土不生,人身五脏六腑非脾胃无以养,是以黄土入药,治泻痢冷热赤白,腹中热毒,绞结痛者,取其补助戊己之功也。味甘而气和,故能安和脾胃止下血,即解诸药毒,诸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盖诸毒遇土即化也。”[4]也就是说,净土性温、味甘,有补中益气、舒畅瘀血、调和百脉之效。那为何有此功能?这是因为黄土所禀赋的天地之气与人体生命最为接近。我们知道,人体生命以阴阳平衡为健康常态,木、火、土、金、水五行以土性最为调和、平衡。总体上讲,人体生命是属于土行的。因而净土之气也就能够较直接与体内气血相调和。从《医道太极图》所描述的一气周流来看,黄土可直入脾胃之气。方中“净土五升”没有标明大、小制,故是沿用汉代的用量,换算成今天的量则为200毫升´5=1000毫升=1升。“蒸令溜”即隔水蒸至土平整、光华,目的是使黄土之气与水液精华——水蒸气氤氲调和而具生机之气,郑钦安言“水土合德,世界大成”[5]即是此意。显然水蒸气对应徐徐上升的肾气,如此水气以蕴先天、土气以滋后天,先后天调和,而收急救之捷效。上文的“分半”即大致平分成两份,“故布”即旧布,之所以不用新布,是因为旧布或破衣服为人所穿过,略带生命之气,且旧布疏薄,比较能够通气,有利于土气的渗透。上方的药量和具体操作过程完整表达如下:
取干净黄土1升,隔水蒸至平整、光华,分出一半(另一半留锅里备用)用旧布包裹几层,趁温热时熨敷摔伤疼痛的部位。注意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土凉后,取另一半黄土再敷(凉的这部分再回锅里蒸热);冷了再换那一半;如此反复多次。当然,由于反复三次后,原来土气已被吸收差不多,故需重新取新黄土蒸热、敷用,直到伤愈。
为便于直观起见,笔者也画出药气入脏的气象图如下:
[1] 该方原文没有方名,“净土方”是笔者命名。凡原文中没有药方名称的,笔者都会根据方药组成情况加以命名以便于表达分析,当然均会以页下注方式标注说明;凡没有特别说明的,表示该方方名是原文本有,下同。
[2]《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道藏》第26册,第507页。
[3]《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道藏》第26册,第507页。
[4] (清)冯兆张撰,田思胜主编:《冯兆张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第868页。
[5](清)郑钦安:《郑钦安医学三书》,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