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电视剧骗了!清朝皇帝临幸后妃的正确流程和方式,非常不自由
在类似《甄嬛传》、《如懿传》和《延禧攻略》等诸多影视剧作的演绎中,清朝皇帝想要临幸后妃,只需要翻下绿头牌,然后由近侍太监通知选中对象做好侍寝准备,皇帝再行前往其所在寝宫成事即可。或者,皇帝略过所有流程,直接来到后妃寝宫留宿即可。
甚至,还有《甄嬛传》演绎之雍正皇帝于甘露寺凌云峰都可以临幸甄嬛;《延禧攻略》演绎之乾隆皇帝甚至在露台都可以临幸魏璎珞。
清代后宫妃嫔形象
清朝皇帝临幸后宫妃嫔果真如此简单?如此随便?果真如诸多影视作品演绎的一样,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着怎么着?
当然不是!
对于清朝帝王而言,其后宫生活绝非简单的个人隐私,而是关乎皇室纯正血统繁育、前朝朝臣势力平衡乃至皇位传承等带有绝对政治因素的国家大事。鉴于前朝历代之帝王后宫生活混乱而带来的灭国之因、祸国之灾的负面影响,清朝对于皇帝临幸后妃的具体流程和方式有着明确的规定和限制。
为了绝对杜绝清朝帝王因专宠后妃、沉迷声色而荒废朝政,耽误军国大事,清朝专门设置了皇帝后宫生活的管理部门——敬事房。而且,对于皇帝临幸后宫妃嫔的具体办法和方式,予以了明确规定。
《清代野记》对敬事房的职能有着明确的记载:
敬事房太监之职务敬事房太监者,专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帝与后交,敬事房则第记其年月日时于册,以便受孕之证而已。
清代敬事房印章
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对于皇帝每一次临幸后妃,都有敬事房太监予以全程随侍和记录。也就是说,只要在皇宫之内,皇帝是不能直接越过敬事房太监而擅自临幸后妃的。这既严重违背清朝祖制,又会影响皇室血统的验证,乃系皇帝必须遵守的铁律之一。
对于皇帝对后宫妃嫔的选择过程、临幸过程,则更为严格:
1、挑选
每日晚膳时,凡妃子之备幸者皆有一绿头牌,书姓名于牌面,式与京外官引见之牌同。或十余牌,或数十牌,敬事房太监举而置之大银盘中,备晚膳时呈进,亦谓之膳牌。帝食毕,太监举盘跪帝前,若无所幸则曰去;若有属意,则取牌翻转之,以背向上。
2、临幸
太监下,则摘取此牌又交一太监,乃专以驼妃子入帝榻者。届时,帝先卧,被不覆脚。驼妇者脱妃上下衣皆净,以大氅裹之,背至帝榻前,去氅,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与帝交焉。
3、敬事房太监之职责
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必高唱曰:“是时候了。”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驼妃者仍以氅裹之,驼而去。
4、事后处理
去后,总管必跪而请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曰留,则笔之于册曰:“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备受孕之证也。
对于清朝皇帝如此严格的临幸过程规定,乃系清世祖顺治皇帝出于“可制子孙淫逸之行”而明确制定的限制规定。如果皇帝临幸后妃超过规定时间,敬事房太监就会“于寝门外诵祖训,帝必披衣起而跪听,出朝乃止”。
《清碑类钞·宫闱类》记载了咸丰皇帝宠幸慈禧太后期间的具体表现,也能说明清朝皇帝对上述祖制规定的严格遵守:
当孝钦初得幸时,文宗常晏起。文宗宿孝钦所,数日不视朝。孝贞谂其故,乃顶祖训至宫,正跪,命人请皇帝起,听训。文宗亟止之,曰:“予即听朝,勿诵训。”
也就是说,即使沉迷声色如咸丰皇帝,也必须对顺治皇帝所定祖制严格遵守。如果敬事房太监的提醒,咸丰皇帝不予理会;当时的皇后,后来的慈安太后就会取代敬事房太监,在皇帝寝宫外“跪诵祖训”,以保证咸丰皇帝对上述祖制严格遵守。
由此可见,皇帝临幸后宫妃嫔的整个过程都在皇帝寝宫完成,并非像影视作品中演绎的那样,皇帝起驾前往后妃寝宫成事。
清代后宫(部分)
除了皇帝临幸后宫妃嫔时,皇帝不会前往妃嫔寝宫,即使皇帝日常前往后宫也必须经过皇后的同意,让掌管后宫之皇后出具“凭证”,才能成行。
《满清外史》有载:
清宫禁故事,天子欲行幸诸妃嫔宫,先时由皇后传谕某妃嫔,饬令伺候,然后大驾始前往。谕必钤皇后玺。若未传谕,或有谕而未钤玺,大驾虽至,诸妃嫔得拒弗纳。
当然,对于上述规定仅仅限定于皇宫之内,如果皇帝身处圆明园,热河行辕乃至外巡行宫,则不必严格遵守上述规定。但即使如此,在除皇宫之外的皇帝行宫内,也是“各处皆以宫女内监司之”,对皇帝的后宫生活予以实时监控、严密掌握。
清代皇后形象
如果皇帝真没忍住,脱离了敬事房太监和宫女的掌控而临幸妃嫔,皇后也会行使皇后职权,对被临幸之妃嫔“杖辱之”,而皇帝“亦不敢拂逆”。
所以,清朝皇帝对后宫的临幸过程,绝非影视作品所演绎的那样简单、随便,而是有着严格的流程、时间限制,没有丝毫自由可言。有清一朝,因皇帝专宠后妃而严重影响前朝政事处理的情况,竟无一例,也能直接说明对皇帝后宫生活限制的重要性、必要性。
参考文献:《清代野记》、《满清外史》、《清碑类钞》、《啸亭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