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这首诗,很少有人知道,读后却发人深思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时间意象向来是具有诗意和哲理的。因为诗人们往往会借助时间的流逝,进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即人一生的时光是极其短暂的,万物也只不过是短暂寄居在永恒的天地中而已。

蒋捷亦曾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中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即感叹岁月的不等人,青春年华的易消逝。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谒山》,便是一首与时间意象有关的诗作。它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之手,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尽管李商隐的《谒山》,不及他的《夜雨寄北》、《锦瑟》、《无题》诗等有名,甚至说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李商隐这首诗通过拜谒名山时,见到的水流日落景象,所揭示的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这一社会、人生和宇宙现象,却是具有诗意和哲理,以及发人深思的。

《谒山》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首先,诗的第一句“从来系日乏长绳”,化自魏晋时期傅休奕《九曲歌》中的“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同时,它也蕴含了一个典故。据说古人想用绳子来拉住不断西沉的太阳,希望可以挽留住时间的流逝。但是去哪里才能找到把太阳系住的长绳呢?

很显然,世间是没有这个长绳的,自然也就说明了无人可以阻止时间的流逝。所以当我们的诗人李商隐登上山顶后,见到了滚滚向东流去的江水,见到了无时无刻不在卷舒的白云,便更加的怅恨不已,即诗的第二句所说的:“水去云回恨不胜”。

那么李商隐为何会这样呢?结合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我们可知他怅恨时间的无情流逝,其实就是怅恨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简单来说,就是时间一去不复返,年龄大了却一事无成。当然,我们只需要理解时间的可贵就好,人生的意义并不只是功名利禄。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三四句“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即我正想在麻姑那里买点东海之水,没想到只深下一杯了。麻姑,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据《神仙传》记载,麻姑曾见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所以李商隐这里是把麻姑当作东海的主人了,于是便有了向她购买东海的想法。

很显然,李商隐认为买到了东海,就等于拥有了无穷无尽的时间。但既然沧海会变为桑田,便说明无人可以摆脱命运的轨迹,就算是神仙也不能。所以这里的“冷如冰”,其实是李商隐情绪的一个体现。即面对时间的无情流逝,命运轮转的规律,李商隐已经是绝望如冰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时光流逝、世事变迁,是社会、人生,包括宇宙的一个不变规律,所以通篇语言都旨在表露李商隐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以及暗含了他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对于我们而言,在认识到时光短促的基础上,所要做的便是珍惜当下,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