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3月3日,下午4点40分。
魅族社区“魅族18系列 5G双旗舰发布会”的直播间,当魅族科技营销负责人万志强表示:
从18系列开始,魅族将放弃新产品的互联网广告营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纯净硬件、纯净系统,打造零广告(系统自带应用无任何广告)、零推送、零预装的手机。
台下是阵阵掌声与尖叫声,直播间内也是满屏的“牛”、“支持”、“好样的”弹幕。
但仅几分钟后,当魅族18 4399元起、魅族18 pro 4999元起的价格在大屏幕亮起,直播间铺满着则是“下次一定”、“凉了”、“告辞”……
短时间内,魅族便经历了从丰满理想到骨感现实的反转。
这便是当下魅族面临的尴尬处境。
一方面,心比天高。
无论是从魅族18新品系列的定价策略,还是此前包括魅族新任CEO黄质潘的对外表态来看,现在的魅族将坚持走“小而美”的高端品牌路线。
再加上发布会上的“手机的平行世界,行业的B面”,宣称与市场上主流预装、广告等做法割裂,将不被打扰的权力真正交给用户,同时完全对标苹果环保做法,包装不再附送充电器,确实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
另一方面,命或却比纸薄。
即便魅族18新品系列堆料十足,亦不乏亮点,配置对得起价格,但4399元起的这一价格区段,仍让不少用户退而却步。
关键所在,一来在于这一配置、价格,放在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以骁龙888,8G+128G基础配置(注:仅是粗略对比,未覆盖其他摄像、快充、电源、系统等因素)为例,目前京东上小米11价格在3999元、vivo IQOO 7 价格在3798元,三星 S21 4999元等。更别提同等基础配置,主打性价比的redmi K40 PRO,是2999元。
二来,现在的魅族无论是品牌,还是售后等体系上,本身也缺乏足够的溢价能力。
谁都知道,魅族早就不是当年风光无限的魅族了。
曾经的这个最早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国内第一个做出触摸屏智能手机,一度拥有众多拥垒的企业,现在早就边缘化,缺乏足够的存在感。甚至过去两年直面生死危机,直至珠海国资注入后,财务经营状况才稍有好转。
越来越小
第三方市场机构的数据中,魅族早就从主流智能手机厂商阵营中消失。
根据Canalys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3.3亿台,同比下滑11%。排在前五名的,依旧还是那五个,分别是华为(含荣耀)、OPPO、vivo、小米、苹果。这五名全年拿走95%的市场份额,留给市场上其他所有厂商仅有约5%的市场份额。
魅族的销量,便被包括在这5%左右的“其他”一栏。
事实上即便在这仅有的5%中,魅族的存在感也非常薄弱。
CINNO Research此前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国内手机市场报告,展示了较多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在该篇报告中,魅族得以出现名字。但极其真实的是,魅族在该季度仅有0.3%的市场份额。
而数据显示在2019年大部分时间内,魅族还能保持在1%的市场份额。
显然到了2020年,魅族无论是销量,还是市占,再次出现较高程度缩水。
若以0.3%的市场份额论,魅族在2020年仅有100万台的出货量,这与2017年接近2000万的销量相比已经蒸发了95%。
当然这一销量逐年下滑背后,有魅族主动调整策略原因。
过去两年,魅族船头大幅度转向,砍掉魅蓝生产线,放弃机海战术,坚定不移的要走“小而美”的高端路线。
一个直接体现是,在2020年全年,魅族只发布了两款手机,即魅族17,魅族17 pro。
方向的转变,与魅族创始人黄章直接相关。
追求利润
2019年,魅族创始人黄章讲出了两句引发不少争议的话。一句是在年初小米9定价2999元起时,黄章在魅族官方社区评论为:
贱人贱己贱行业。
另一句则为年中7月,曾主导魅蓝系列、“魅族三剑客”之一的核心人物、原魅族科技CMO兼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楠离职后,黄章亲自盖章认证:
“对公司来说能挣钱的就是人才,不断亏钱的就是费财。”
这些都表明,彼时黄章对手机行业追求微薄利润的现状,以及魅族此前以亏损换规模战略的极大抵制。
“前几年魅族粗犷发展用亏损换规模,当资本潮退去魅族包括我在内的经营委员会不得不改变公司的策略。”这是黄章给出的魅族反思。
一定程度上,此后黄章所主导的魅族战略大调整,帮助魅族熬过了破产危机。
过去两年,魅族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战略收缩,线下关店、裁撤员工包括李楠等高层,以及调整产品线等,根据官方口径,魅族在2019年实现了“产品盈利”,在2020年实现了公司“扭亏为盈”的良好业绩。
算得上,是“起死回生”。
更在今年开年内部信上,魅族新任CEO黄质潘再次强调:
在节奏上,不折腾,不冒进,以年度盈利作为各类运营目标的底线。
换句话说,经历过种种的魅族,现在更加注重可持续的利润。
此次魅族18新品系列4399元起步的定价策略,也正为表现之一。问题在于,市场会买单吗。
目前来看,对于现在的魅族坚持走少而精的高端路线,依旧有魅友支持,比如艺人王自健用M码提前购入了魅族18系列。但也不乏魅友直言,“宁愿魅族18新品系列加入广告、预装,以便宜大几百元。”
换句话说,魅族18系列打出的差异化牌面,以及所宣扬的理想情怀,这部分成本实际上是直接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一个共识在于,智能手机市场竞争,选择权永远是在用户手中。
作为魅族成立18周年,也是魅族逐步摆脱财务困境,再次出发的关键之作,魅族18系列能否肩负起魅族重回牌桌,实现战略破局的重任,还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毕竟,没人希望这会是有些网友口中的魅族“收棺之作”,也没人希望魅族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今日话题
对于魅族18新品系列的价格,
你是怎么看的?
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