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梦想”?|深度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他们会遇到令自己着迷的人和事,便开始有了对未来的憧憬,开始拥有了“梦想”。
在成年人面前,这些梦想有时候脱离现实,比如要到某个不存在的星球上参观;有时候非常“雷同”,比如长大当科学家、当医生;有时候又非常“平庸”,比如当个鞋匠、开个木工店。
在成年人看来并不“靠谱”的梦想,对孩子来说,却有着无穷的魅力。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鼓励孩子追梦,孩子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力,面对各种困难也会主动想办法去克服。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同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在一所小学的18个班级里,随机挑选了一批孩子,把名单交给学校,并告诉学校这些孩子是“最有发展前途者”。
8个月后,罗森塔尔一行人对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惊奇地发现:凡是在名单中的学生,成绩都取得较大进步,而且求知欲旺盛,自信心强,乐于和人打交道。
Q
为什么这些原本普通的孩子,
会变得比以前优秀呢?
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是因为孩子认为自己“不同寻常”,内在的动力给了他们前进的勇气。其二则是他们受到了更多来自外界的信任,比如自己的父母。父母、教师都相信他们是有前途的,所以自然而然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希望和鼓励。
所以说,要想让孩子有不断向上的动力,内因和外因同样重要,而“拥有梦想”与“呵护梦想”恰好是很好的切入点。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仅关注他们的梦想本身,而更应该关注孩子拥有梦想之后发生的变化。这些细微的变化,是他们产生愉悦情感的源泉。可以这样说,鼓励孩子拥有梦想、呵护孩子的梦想,要比评判梦想的可行性更有意义。
不要把梦想放在学习之后
不少家长在听孩子畅聊“梦想”时,都会不自觉地把话题引向学习。
“想当科学家?那数理化成绩得好才行呀!”
“想当医生?现在的你的分数可考不上医学院。”
……
当然,没有分数的“保驾护航”,梦想的实现会更有难度。但是,事事将学习成绩放在前,而把梦想放置一旁,对于孩子而言,更多感受到的是“挫败”。
在一档《少年说》节目里,有一个初一的女孩,她自言从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写作。她说:“有人记录生活的方式是写日记,有人记录生活的方式是拍照,而我记录生活的方式是写小说。”她把写小说当作了自己的梦想,也当作了生活的乐趣。
从三年级到初一,她已经写了56本小说,30多万字。但她的爸爸认为这正是她偏科严重的根源,也是影响她理科成绩的源头。于是,将女儿所写的小说全部撕毁了,把所有的课外读物全部封存起来。
这样的极端做法,让不少网友都觉得惋惜,很难想象,父亲撕毁小说的举动对于她来说,将会产生多大的伤害。后来这位爸爸在节目中也表示,自己这么做后来虽然有点愧疚,但是出发点是想让女儿尽快进入初中生的学习状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杜绝女儿做这些跟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
▲《少年说》节目截图
这不禁让人反问:只要把跟学习无关、孩子又心爱的东西毁了,孩子就能一心一意回到学习上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单纯剥夺了他们的梦想与兴趣,看起来会为学习争得更多的时间,代价却是“缺乏目标感”。对于有学业压力的孩子来说,父母更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帮助他们分配时间、精力。给出孩子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让他们尽情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朝三暮四” 的梦想,也可以鼓励
孩子的梦想很多时候就是“随口说说”而已。他们的好奇心很强,所以常常会被更新鲜的事物吸引,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也因为他们的“朝三暮四”,让父母对于他们不断变化的梦想保持疑虑态度,不再愿意给出积极的回应。但对于孩子不断变化中的“梦想”,父母更应该做的是陪伴和鼓励。
鼓励是呵护他们梦想的最便捷的方式,这很好理解。“这个想法很好呀”“我觉得很适合你”“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确实可以试一试”……类似这样的鼓励对于孩子而言,都非常奏效。但鼓励之后呢?有句俗话是:“便宜话,谁都会说。”孩子们在空洞的鼓励后,也会知道自己的父母只是敷衍地应付而已。
有一位妈妈的做法,可以与大家分享:
有一个4岁的小女孩,特别喜欢裙子,她常常把妈妈的裙子拿到自己的玩具箱里,当作玩具一样摆弄。这令女孩的妈妈非常头疼,因为每次要出门的时候,都需要从玩具箱里翻衣服。
有一天,她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就是让女儿自己动手做一件能穿上的手工衣服。结果,这个小姑娘特别感兴趣,在她眼里,这比钓鱼、拼拼图和数数游戏有意思多了。
发展到后来,女儿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纸裙子。这些纸裙用的是普通的幼儿园手工材料,比如卡纸、卫生纸、礼品袋、旧桌布、窗帘等,再用胶带胶水粘在一起。虽然材料普通,但是创意无限。
这位妈妈还和女儿约定:不用家里没有的材料做衣服。小姑娘会用自己全部的零花钱买了一抽屉的羽毛,还因为收到了一大包胶带纸而兴奋不已。
这个小姑娘的梦想是当设计师吗?不尽然。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梦想会不断变化。但是,真正应该注意的是这位妈妈对待女儿的态度,起码,她非常尊重女儿现阶段的爱好,愿意给予充分的耐心和信任。
正如这位妈妈所说:“做一条漂亮裙子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每天我都可以和我最喜欢的小人儿在一起,做她喜欢的事。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不可能这件事!看着她不受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碰撞出新的火花,见证她的学习和成长,就是我作为妈妈最有成就感的事。”
这样的态度,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
发现有偏差的梦想,及时纠偏
因为年幼,孩子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完全成型,所以,父母要对他们的梦想予以引导。
曾经有一个孩子跟妈妈说,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网红,就像当下非常受人关注的某网红一样。问及原因,孩子回答:“李某某只在直播间里说说话,就可以赚很多钱,还能邀请好多明星来做客。”
这位妈妈找到了该网红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成名后,一张是成名前。照片中,成名前的他在一个环境恶劣的小隔间里做着直播。
她告诉孩子:“孩子,你羡慕的,其实是那个光鲜亮丽的李某某,而不是默默无闻的李某某。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妈妈告诉你这些,不是不认同你的想法,而是想让你知道,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但是妈妈也相信你,如果你能认定目标,吃下这份苦,无论你以后选择做什么,都不会让妈妈失望。”
这位妈妈的做法是值得赞赏的。孩子的梦想要呵护,也要引导、纠偏。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去付出努力,愿意怀揣着梦想一路前行。
梦想是否能实现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一路所看到的风景,所拥有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