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兵重访桃峪

红星故事2018-10-10 10:23:43

【原创】杨茂森 88岁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读你

蔡琴 - 往事

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重访了七十一年(1947年)生活、学习、战斗过的地方,即今北京市怀柔区桃峪村,随后写了“桃峪”一文,现将该文介绍给大家。

这张背后是燕山山脉上的长城

2008年10月12日,在延庆呆了一个多小时,下午一点半,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往桃峪。本来有一条近一些的由此向东经永宁、四海、沙峪通往桃峪的公路,顾及道路生疏难走,还是选择了走京张高速,南跨八达岭,绕道京六环、京承高速、慕田峪去桃峪。慕田峪地区属怀柔县,位于县城以西,燕山山脉南麓、长城脚下。1947—1948年我多次在这里跨越长城、行军作战。今日一见,已开辟为以长城为中心的旅游区,蜿蜒曲折的公路,把高低远近不一的景点,像串串珍珠连接起来,一进去像闯入迷魂阵般地找不到北。七绕八拐、边走边问才找到通往桃峪的路。越走越近,越走山越大,谷越深,越走崇山峻岭上的长城看得越清晰。车速本来够快的,我还觉得慢,恨不得一下子到达我阔别六十多年,在这里学习、战斗、生活了了近十个月的桃峪。

眨眼间来到桃峪村口的小河东岸,我一看表是下午三点半。本来已确信无疑,我还是多余地问一位六十多岁的村妇:“请问,这里是不是桃峪?”她说:“是桃峪儿。”这第一句话就唤起我六十一年前美好的回忆,当地老乡就是这么个叫法,要带一个“儿”字,那京腔味儿听起来既悦耳又熟悉。我又问,这里有没有个叫杜显达的?她说,有,到上海儿子那儿去了,他有个弟弟在家,前面不远处的红砖瓦房就是。

我们进入院内,一位五六十岁的女主人正忙着收拾秋粮和山货,见有来人,问我们找谁?我自我介绍说明是杜显达的老同学,1947年和他一块在电讯队学发电报。她一听急忙放下活儿,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内入座。她是杜显达的兄弟媳妇儿,说杜显达到上海去了,三个儿子都在那里,走的时候还好好的,谁知到了那里得了个脑血栓。她拿起电话先把我介绍给杜显达,接着让我直接说,我自报姓名,来龙去脉地说了一番,特别说明了是罗法提供给我他的情况,他说对我一点也想不起来,又对他弟媳交代了几句,意思是让他们接待一下。

他弟媳拨通了他男人的电话,叫他赶快回来,说杜显达电讯队的老同学来了。放下电话才说,他刚出去,到山上看果园子去了,马上就回来。又说,杜显达一般不接电话,平时都是他儿子接,现在说话也困难,耳朵也不好使。我想,怪不得刚才听他说话不太清楚,又称想不起我这个人来,这也难怪!就连我对电讯队的好多同学也想不起来,更何况他得了这种病,记忆力、表达能力肯定受到影响。

此时此刻我思索起杜显达这个人来:他是本地人,电讯队开学一段时间才参军学报务的,他在一班,班长是李俊泉,1947年只有十四五岁,学员中他是最小的一个,长得很白,像个磁娃娃,说起话来一口京腔味儿十足的稚嫩童音,特别是背诵电码符号快的要命,像小铃铛般地既清脆又好听,当时我们称赞他:这小不点儿学习这么好!电讯队的教室、厨房和队部住的房子,原来都是他们家的。06年我听罗法说,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后因家庭问题被送回原籍,一次旅途中,偶然在火车上遇到了好心的老领导,得知他的处境后,帮他安排在上海重新参加了工作。

不大一会儿,杜显达的弟弟杜显枝就赶回来了,听说我是他哥哥在电讯队的老同学老战友,一进门就气喘吁吁地拉开了话匣子。这是个很热情、健谈,记忆力非常好的人,今年七十岁,据他说当年电讯队的一些事儿记得清清楚楚。他不顾劳累地领我们出去转一转。见到的第一个人是正忙于晾晒秋粮的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大声介绍说:“这是电讯队的。”对方一听,猛抬头惊喜地看我:“电讯队的啊?!”我急忙上前和他们握手、问候。在这位老乡看来,六十年前的小兵孩儿突然出现在眼前是一件不小的喜事。据说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来桃峪的电讯队学员,怎不让他稀奇、惊喜!他指着河东原来是他们家的老房子说,这是电讯队的教室,那是队部住过的。我说,这些老房子还在,真结实,那时上课、吃饭都在河东,队部的三个领导、家属、勤杂人员和机要队的学员都住在东面,我们报务队住河西。他领我们看他哥哥的房子,那是一处小院子,只有三间正砖瓦房,院子里的一些花木花繁叶茂,哥哥不在家由弟弟照料,他拿出钥匙准备让我们看一下内室,无奈怎么也打不开只好作罢。

我们沿着小河边走到桥头,杜显枝指着混凝土桥底说,你们那个时候就从下面河里走。他这一说让我想起这一条河里终年流淌着清澈见底的山泉水,我们洗衣服就在河里的石头上揉搓,洗澡在背人的大石头后面,来回走都是踩着大小不等的石头大步小步地跨过去,有时还停下来或抹一把脸,或捧几口甜丝丝河水,或试图捉几条一两寸长的小鱼玩一玩,如遇大雨山洪暴发往往还得涉水或无奈地等待。从二十多米长的桥走到河西是桃峪的另一半,岸上原有的水渠改道了,当年挑水、洗漱都在这里,渴了爬下就咕嘟一阵子,还要说上一句:“真带劲!”

当时共有五个班三十多人分住在老乡家里,杜显枝领我们一家一家指认,听说我是电讯队的人们都很亲热,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更是喜出望外地和我们打招呼,一位年近八十的房东说:“电讯队的就住在这间房子,班长是李俊泉。”我说:“对,他是一班长。我们两在一个部队,1949年南下到了湖南。”多么好的老乡啊,六十多年了还能叫上名字,在相处十个多月的日子里,建立起来的鱼水情是难以磨灭的。

走到另一户老乡家,一踏上熟悉的台阶,我就认出这里住的是电讯队一个班和我们的报务老师张英。房东是一对八十多岁的大哥大嫂,一听说我是电讯队的,反应敏捷,眼明耳聪的大嫂子一下子兴奋起来,在她看来,做梦也想不到能见到六十年前和她们朝夕相处的电讯队学员,真是莫大的惊喜。谈起电讯队的事来滔滔不绝,似乎比我的记性还好。她说,张英回桃峪看过她们两次,第二次来时还说身体不好,再不来就来不了啦,他住在北京阜城门外,还是个大官呢。她不无惋惜地说:“他现在已经不在了!”我听她细说张队长的情况,肃然起敬,思念起对我不薄的张老师来:他不仅教我们收发报技术,而且非常注重教如何做人,同样是我的启蒙良师。1950年听我的同学孙佑铭说,他和张英同在四十八军,1949年南下江西。我曾多次打听过他的情况,一直杳无音信,谁知今日得到的却是令我十分悲痛的噩耗。

我们说的热火朝天,可靠在炕上的大哥没有什么反应,只是瞪着眼睛环视我们,这时只顾和我们说话的大嫂才反应过来,忙对着她老伴的耳朵大声说:“是电讯队的,和张英在一块,看你来了。”大哥只是“唵嗯?唵嗯?”地听不清,她提高嗓门一再重复,特别突出“和张英是一块的”这句话,这下似乎听清了,精神头大得一下子直起腰来,面对着我老伴大声问:“你是张英?!”大嫂才指着我老伴纠正说:“她不是张英,他们是电讯队的。”大哥这才明白过来:“啊,是电讯队的!”这句话说得洪亮有力极富亲切感。大嫂才解释说:“他八十七了,耳聋得厉害,去年还能外出走一走,今年不行了,”我想,人老了,难免颠三倒四犯糊涂,把我老伴当成张英啦。老俩口相依为命渡晚年,确实也不容易。当我们一块照完相准备告别时,举步艰难的大哥、大嫂硬是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多么好的老乡啊!

又去查看另一处住过电讯队的房子,这里仍不像我们四班住过的,可房东老俩口对电讯队非常熟悉,听说我是电讯队的格外地热情,房东老嫂子脱口而出:“就是你们整天像用筷子敲碗嘀嘀嗒(···—),嗒嗒嘀(— —·)的。”听得我一下子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了六十多年前在这里勤奋学习、紧张、艰苦而愉快的军旅生活。这是多么生动而又形象的比喻,把我们学习收发电报的主题表达地淋漓尽致、完美无缺。在他们的脑海里始终有一批电讯队学员的影子,就如同我们电讯队学员心中始终怀揣着桃峪和这里的乡亲。

我努力寻找我们四班住过的房子,前面的都不是,另有几处也说住过电讯队,可一看也不像。我凭记忆所确认的一处房子,进去一打听还不是,难道我记错了,还是房主变迁了?真是疑惑不解。我又提供线索,说明房东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娘,儿子、儿媳妇共三口人,儿子后来参了军。但还是难以得到确切的答案,令我十分失望难受。原打算要是大娘已不在,能看到她的子孙后代表表心意也行。我来桃峪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亲自看看,也让我的老伴、儿子一同来感谢一下我那日思夜想的大娘或她的后人,谁知道一无所获,怎不让我失望、懊丧!要知道房东大娘是我的第二母亲——大恩人啊!其中原委我在《回忆》“大娘”一章中已记述的清清楚楚。

中为张队长警卫员,右为杜宪枝

心中的失望、不悦、无奈还得自己排遣,我虽然未能如愿找到我们班的住房及房东大娘一家人,但我终于来到曾经哺育过我们成长,电讯队学员的摇篮——桃峪,见到了更多的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嫂及他们的后人,还有好多好多的父老乡亲。眼前的桃峪六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桃峪已成为以旅游业为中心、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新型村庄。正如已将村名“桃峪”更名为“田仙峪”一样,今日之田仙峪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这里的山美、水美、空气美、人更美。慕名而来的游人见到这般景色,犹如来到人间天堂,激情豪放,尽享休闲之乐。见到这般情景,我甚感宽慰。我只能用四个字表达:“我来得值。”

热情的杜显枝,不厌其烦地陪我们边走、边看、边说、边问。他要找一下在此落户、对电讯队最清楚、也是当年电讯队老师张英的警卫员。他说:“张队长给他开了个抗日时期参军的证明。”在村委会门前,见到正忙于筛簸秋粮的那位警卫员,年龄和我差不多,听说我是电讯队的学员格外热情。在电讯队期间,他和学员接触不多,整天不是骝马、喂马,就是串门、聊天。有一件我永不忘记的事是:我患重感冒,张英队长派他用马把我送到在沙峪的军区卫生队看病。今日一见,又重新唤起了我对他的感激之情。

村委会门前有一棵百年老槐树,杜显枝问我,你还记得这棵树吧?我一时想不起来,他说,你们那个时候常在这里游戏玩耍。我仔细一琢磨好像有这么回事,就说,你那个时候只有八九岁,记性还不错。我指着西南方向问他,那儿有一块地是我们的操场吧?他说,对,就是。我接着说,我们出早操、开运动会、演节目、军民联欢会都在那里。我骤然想起好像在那里开过一次大会,内容是由一个姓徐的学员坦白交代,他在北平如何加入特务组织,接受敌人派遣,以进步青年投奔到解放区的名义打入电讯队的。黄启贤队长还挎着驳壳枪,周围还有站岗的,气氛挺紧张的。不久,此人调走学机务去了。

杜显枝是个很健谈的人,人熟了话儿就更多,我也是个有话藏不住的人,我俩有问有答。我问他,西北的那条沟是不是一直能走到沙峪?他说,对啊!我说,有一次夜间演习走的就是那条路,爬山越岭走了一晚上,我们可紧张了,以为是敌人来了,天亮到沙峪后才宣布是演习。他说,对对,这件事我记得,听我哥哥说过。他指着长城问我,你们经常到北山坡上砍柴记得不?我思索片刻才说,记得,记得,不是你提醒我倒忘了,各班轮流去,近处的不让砍,要爬得很高很高,有时快到长城根儿了,回来时更要命,特别是年龄小的累得差点趴下,那才是对人的考验和锻炼呢。我记得,当时我们对炊事班意见可大了,烧起来也不注意节省,一大堆柴火几天就烧完了,也不知道俺们砍柴多辛苦。我问,这里是不是又办了一期电讯队?他说,没有,没有,你们走后这里来了被服厂和军械修理厂,都是那些汉阳造、中正枪、三八大盖老破枪。

凡是不清楚的事我都要搞个明明白白,我问,你刚才说的桃峪改名为田仙峪是怎么回事?他说,古时候这里就叫田仙峪,现在又把它改回来了。我边环顾四周边寻思,改得好,这里本来就是人间天堂。六十年后重返桃峪,验证了我在《回忆》中对桃峪的描绘与现实是相符的,不防比对一下。我书中说:“桃峪是个非常美丽的小山村,一条终年流淌着清澈见底的小河水把村庄分成东西两伴儿。甜丝丝的河水可直接饮用,一两寸长的小鱼上下游动。村两侧的小山上布满桃、杏、李、梨、板栗、柿子、苹果等多种果树,大小不等的松柏丛林把整个山村包围起来。中外闻名的万里长城,就矗立在村北的崇山峻岭上,城垛和烽火台清晰在目……”今日现场感受到的情景和迸发出来的记忆是:它背靠绿树成荫的巍巍燕山,雄伟完整的长城像巨龙般地横卧在高山峻岭上,当年一个一个的、我能数得清清楚楚的烽火台、城垛历历在目。但是现在眼睛不行了,只能看个轮廓。村东西两面的山丘上布满了品种繁多的各种果树,春天,漫山遍野怒放着的花色、花形、花味、花期不一的果树花儿,招来成群贪婪的蜜蜂,花香随着丝丝微风扑鼻而来,深吸一口,才是真正“快活似神仙”。夏天,深绿色的树叶像一顶顶帐篷遮住了整个山丘,“大树底下好乘凉”,当时我们课后常来这里放松,或小憩、或戏耍打闹、或个别谈心、或背电码符号英文会话。秋天,红叶满山,在夕阳的斜照下犹如一幅幅高悬的山水画卷,累累硕果把树枝压弯了腰,偶遇大风一吹,就噼里啪啦往下掉,我们都很注意群众纪律,虽然看着眼馋也不肯随意吃拿。一条源自燕山脚下,流经桃峪及下游无数村庄的山泉,是桃峪得天独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它哺育着桃峪人民,灌溉着无数良田、果园,其优良的水质还吸引着京津及周边地区的八方游客。据杜显枝介绍,它的知名度极高,很多游客都是冲着这股水来的。怪不得我们来的时候,看到那么多度完周末返回的轿车。

桃峪南北有数不清的庄园,无论大小都是依山傍水靠路。时近五点,杜显枝把我们安排在西北两公里处,条件较好的“水上人家”,这是他外甥小俩口开的一处庄园,吃、住、玩、钓、停车一应俱全。我们入住的时候,小老板正忙着应酬熙熙攘攘、准备就餐后返程的游客,他面带歉意地让我们稍候一下。我说,别客气,都是自己人,我和你大舅是电讯队的老同学、老战友。他说,听说了。我问他,平时客人多吧?平时就不少,一到周末就更多,简直应酬不过来,你看,刚才来电话了,明天又要来不少人,很多都是回头客。我说,那你生意不错嘛!小伙子微微一笑。我们边等边谈,边吃边喝边说,酒过三巡杜显枝的话更多了。他说过去的老房子不在了,新盖了七间大瓦房,每年能收入几万块。我说,那你还干的不错嘛。当谈到正在吃的佳肴时,他说,这几个菜都是用当地的材料做的,这鱼是自己养的,这菜是山上摘的野菜,这鸡蛋是当地的土鸡蛋,你看,颜色是黄的,这板栗子就更不用说了,味道不错。那道红烧猪肉板栗子我就吃了不少。陪伴了我们一下午的杜显枝显出了醉意,他和我一样激情满怀、兴奋异常。不知道是他哥电话里有所交代,还是接待好哥哥的老同学老战友责无旁贷,当然还包含着六十年前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的对电讯队美好记忆,他兴奋异常,话语连珠。时间不早了,话也说得差不多了,经过长途跋涉的老伴和我都露出了倦意,杜显枝和我们作别,我对他再次表示谢意,代问他老伴好,特别请他向杜显达转达我的问候,祝他早日康复。

送走了杜显枝,兴奋的心情稍有些平静,似乎才听到一直在哗哗响的流水声,我顺着水声传来的方向走下台阶,见护栏外一水渠内流淌着我熟悉的山泉水,店主在渠旁修了几个相互串通的鱼池,水流发出叮咚、叮咚地响声,我凭栏静听,仿佛听到老歌星李谷一久违了的、非常熟悉的那首:“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悦耳的歌声。这歌声般的流水声,我六十年前就听到过,今宵,既饱了耳福,又增添了我对桃峪的留恋爱戴。带着思绪万千、平静不下来的心情硬躺在舒适的床上,在叮咚,叮咚的泉水声中渐渐进入梦乡。

见也难、别也难。次日一大早我们离开桃峪往南行,当走到来时的村口时,我停下来久久瞭望桃峪的山山水水,真不舍得离开,今日一走,不知何日能再来?到此,我再也不敢往下想了,不然强忍着的老泪就要夺眶而出,老伴、儿子又要说我感情脆弱了。

我是电讯队学员重返桃峪的第一人,恐怕也是最后一个,其他同学们有的已经作古,健在的都是八十左右高龄,恐难以长途跋涉到此光顾,即便有这个心意,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桃峪兴叹,遥祝桃峪人民好运了。我算最幸运的老头儿,我要向战友们报告:我来到了桃峪;见到了日思亱想的父老乡亲;看到了这里的一切一切,他们一定会为我叫好,为我骄傲。我还要向老同学们敬言,机会不多了,能行的话,偕同老伴、子孙们到此看一看,游一游。桃峪父老一定会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当年的子弟兵!”

收藏
举报
(0)

相关推荐

  • TVb生生把自己的高管逼成了竞争对手,香港的电视媒体要变天了

    熟悉TVB的同学,看到这个标题大概就可以猜到说的是谁,没错就是TVb前副总经理杜之克,杜之克在9月2号正式离职.杜之克最初放出烟幕弹,说要自组戏剧制作公司,近日,杜之克去向确定,去了TVB最大的竞争对 ...

  • 读通鉴(407)拓跋氏的贡献

    读通鉴(407)拓跋氏理解了什么叫执政为民 1.拓跋家族努力以仁义治国 六年(戊辰.488) 春,正月,乙未,魏国下诏:"犯死刑的人,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旁无宗亲的,都要将情况上 ...

  • 激荡四百年:刘勔不思进取枉死战场,萧道成力挽狂澜立大功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05篇 得知刘休范已被杀,萧道成大喜,立即派队主陈灵宝将刘休范的人头送回宫城. 不料,陈灵宝途中遇到刘休范的军队,一时紧急,把刘休范的人头扔到路边的水 ...

  • ​逯军红 || 那么多年的幸福

    那么多年的幸福 文/浅步调 张英的母亲是当地一家富户的千斤小姐,按说照世俗亘古不变的想法应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婆家,可是母亲的奶奶也不知道是哪根筋转错了,看上了家里的长工,硬是自作主张把孙女嫁了过去. 1 ...

  • 厉害!TVB知名高层本月初正式离职,选择加盟电讯盈科,成制作部高层

    上月声称已经递交辞职信的前无线副总经理杜之克在本月初正式离职,结束了他与大台不到十年的宾主关系,这对不少剧粉而言其实并不算个好消息. 不过始终人才到哪里都能发光发亮,离任没几天,杜之克就已经加盟了电讯 ...

  • 泉乡铜井----桃峪雪桃比蜜甜

    在沂蒙泉乡铜井镇,全国十大美丽乡村--竹泉村北,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名叫桃峪村,这里三面环山,山清水秀,远离喧嚣,安宁静美 .每年春天,这里桃花盛开,顿成花海,犹如世外桃花源.在北山有一个千年溶洞,传说 ...

  • 桃峪溶洞发现始末

    2001年的春天,在沂南县铜井镇桃峪村东的蒺藜山上发现了廊道式溶洞,溶洞长约1200米,由于洞内众多形态各异的石笋.石柱.石钟乳等天然景观而轰动一时.最早发现溶洞的是桃峪村的代宝庆老人,当年已经八十岁 ...

  • 章丘抗日老兵刘士平曾手刃日本鬼子兵

    高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根据上级要求,济南市章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始整理全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事迹,对统计到的党员老兵资料,济南市章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各镇街退役军 ...

  • 吃货美食:西红柿鸡蛋饼、双蛋浸时蔬、桃香翡翠的做法

    西红柿鸡蛋饼 鸡蛋打入碗中,并搅拌均匀:锅内放入水,烧开后放入洗好的西红柿烫一下,去皮,切成小丁备用:青菜洗净切成末:将除了食用油以外的东西全部放入碗中:搅拌均匀:将饼铛下档打开预热:将模具放在预热好 ...

  • 吃货美食:多彩串串烧、辣白菜豆腐汤、​​桃香翡翠的做法

    多彩串串烧 1.鸡胸肉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状. 2.彩椒也同样切成大小基本一致的块状. 3.鸡肉撒上盐和黑胡椒粉,将鸡肉和调料抓透,腌制15分钟左右. 4.将鸡肉和彩椒间隔串在竹签上. 5.烤盘刷 ...

  • 耄耋耆耈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耄耋耆耈怎么读的意思是: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耋,年纪为八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语出<汉曹操 ...

  • 侠客 老兵

    侠客 躲藏于武侠小说里 正义的力量 现身于电影电视中 正义的化身 金戈铁马虎啸龙吟 仗剑天涯侠客风云 四海为家光明磊落 靖国戍边除暴安良 英雄的侠客 来无影去无踪 天当被地为床 行侠仗义于天地间 英勇 ...

  • 辉煌音乐中扣人心弦的纸牌游戏——英国皇家歌剧院新版《黑桃皇后》

    歌剧<黑桃皇后>(The Queen of Spades)是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一部晚期代表作,改编自亚历山大·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发表于1834年的同名短篇 ...

  • 张步桃,台湾中医养生大家给你经验方

    艾国医 公众号 张步桃的中医养生.处方经验 张步桃,1941年生于台湾省莲花县,家族三代行医,自幼就随父习医.曾任台湾"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执行秘书.林口长庚医院中医部兼任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