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书评 | 吴福木:一骑绝尘《红尘书》

吴福木

主办:香落尘外   成都市微型小说学会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从教36年的高中语文教师,教材之外的短篇小说读之甚少,很是羞涩,虽然《祝福》《百合花》《哦,香雪》《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最后的常春藤叶》等中外短篇精品烂熟于心。“香落尘外”总编、散文家湛蓝微信告我,“为《红尘书》写篇评论”。拜君所赐,我把全书93000余字打印,不到两天集中看完!何以如此?这是一种责任,不可延时,须用心阅读;亦可看出《红尘书》于我吸引力之大。

作者张中信,著有长篇小说《风流板板桥》、《哦,野茶灞那些事儿》等作品20余部。作品获四川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多种奖项。恕我寡陋,“张中信”之名在此之前我并不知晓。然读其短篇小说集《红尘书》,印象极为深刻,21篇,让我足足过了短篇的“瘾”!对于作者及其小说,我真的“中”而“信”了。

若让读者进入文本,了解内容,有必要把21篇篇名列出:《蔡三步》《雷音炮》《芬》《板娘子》《骚爷》《王二冲》《望天眼》《假小子》《哑巴鞋》《范先生》《水妖》《贺司令》《情嫂》《严干部》《毛铁嘴》《柳学士》《刘坏水》《安计生》《何所长》《黎铁梅》《黑牡丹》。

这样全部写出篇名于我是很少有的,因为,《红尘书》中的每一篇名都那样精致,精准,精彩,我看到篇名,全篇内容便在眼前立现。这种功效、魅力全然归于作者的匠心。我敢断定,这些美妙的标题,既有作者灵感,更有作者深思。那么,妙在何处?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癖好甚至命运均艺术性地再现出来!蔡三步,绝活“三步跨栏”,人生跌宕起伏与此有关。刘坏水,因“坏水”得一时之逞,更因“坏水”而“骨头碎裂”,“灵魂漂浮”。每一个标题都如此富有神韵,令我喜不自胜,故而将此写在前面。

必须明确,《红尘书》是一部非虚构短篇小说集。为何名曰“红尘书”?这也是作者用心所在。“红尘”,基本意思是“世俗生活”。《红尘书》写的正是作者家乡四川通江的风土人情,世事沧桑,风流韵事,庶民之哀乐悲欢,爱恨情仇……通江,素有“一府三乡”(川陕苏区首府、红军之乡、溶洞之乡、银耳之乡)之称。我查阅相关资料,确实名不虚传!仅红军英烈,就有很多,让人肃然起敬。这在《红尘书》中都有详尽的描述。与其长篇小说《风流板板桥》《哦,野茶灞那些事儿》一脉相承。“板板桥”在其小说中不时出现。“板板桥”,不仅是作家出生地,更是精神的故乡!正如莫言之高密东北乡、弓车(国家一级作家、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之铜城西河。从小说内容,到作者家乡通江之县情,都能明证《红尘书》之非虚构性!正是具有非虚构性,小说的严肃感、使命感大大增强,作者的故乡情愫你就体会得越深,因而小说的主题也就更为深刻。

虽曰短篇,其实每个故事既是独立的、完整的,也是有交叉的,多篇小说的人物有交集而前后关联。这不能不说是作家的高妙之处!故乡的这一浩浩风俗画卷,犹如《清明上河图》(只是不那么繁华罢了),各色人等都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男人做男人的事,女人做女人的事,而尽情演绎,或光鲜,或晦暗,或磊落,或风流,或刚直,或奸诈……合而为一,岂非长篇之效乎?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史记》。《史记》有一个独特的写法,就是篇篇之间既是独立的,又是互补的,项羽既在《项羽本纪》中重点介绍,又在其他篇目中提及,项羽的形象就完整而丰满了。《红尘书》中“柳学士、安计生”等就是这样。

选材,对于任何文学体裁都很重要,小说尤甚。前面已言,《红尘书》以作者家乡通江为背景,写了众生相,大多是小人物,可说是几乎无一不是。这些人物,并非完美无缺,即使有光亮的角色,也有不足。雷音炮,刚烈而充满智慧,他的三个儿子先后殒命,最后他与“王老虎”在其精心设计的“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化作了一片火海”,走完了他的一生。这样的结局在意料之中,雷音炮的形象也顿时高大起来,你不能说他是十全十美的,但是,这更真实可信。板娘子,小说大篇幅写其光鲜与能耐,然而最后写板娘子与“陌生男人”床上“那个”,她的丈夫王胡子“随手抄起床边的小板凳挥舞起来,小板凳在空中划过一个优美的弧线,可那道弧线在空中没划完。因为,板娘子铁塔般挡在面前”。板娘子“一点也不在乎王胡子的闹腾,依然我行我素,悠然自得地过日子”。你也没办法吧,我所知道的中国农村这样的女子实在不少。

而像“贺司令、刘坏水”则另当别论,虽不能说千刀万刮,但也罪有应得。小说传递了正能量,赞扬什么,贬抑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非常鲜明。作家之所以是作家,就应该到人民中去,到老百姓中去,讴歌时代,或由历史观照现实,知往鉴今。为什么写农村?为什么写小人物?鲁迅是,铁凝也是。他们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回答……

《红尘书》每一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突出,都紧扣标题中彰显性格特征的那个关键字眼。如,《水妖》扣住“妖”,《哑巴鞋》扣住“哑巴”,《刘坏水》扣住“坏水”。但是,作者并没有“扁平化”,而是多方面、立体塑造。有的让人尊敬(如“雷音炮”);有的让人同情(如“假小子”);有的让人气愤(如“贺司令”);有的让人哭笑不得(如“望天眼”);有的让人一言难尽(如“何所长”)。无论男主人公还是女主人公(共八位),这些人物都让人难以开怀,因为,过去那个时代,他们身心负累太重,辛酸太多,物质与精神都极其贫乏,无奈,无助,无力,看不到希望……让人反思,警醒,改造精神与灵魂……这正是《红尘书》的意义所在,魅力所在。不惟男,亦有女,男女交织的众生相……有道是,性格决定命运。做人做事不能太过,太绝,太偏颇,太自私,太逞能,要“仁者爱人”,心中有他人。和睦和谐,才能久远。

这也是我从《红尘书》人物的命运中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虽说短篇,情节跌宕,命运沉浮,扣人心弦。特别是结尾,确有“欧·亨利”式,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大多如此。实际上,作者前边都做了非常绵密巧妙的铺垫。结尾,要么有余味,要么升华,要么飘逸。《假小子》结尾:“人们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唤醒假小子似是而非的心智。可是,置身这个浮躁的年代,面对如此喧嚣的世事,谁又能真正听得懂谁内心的呼唤呢?”想到小说中的“假小子”,我沉思良久……《何所长》结尾:“判决书下达的时间,距他正式退休的时间,只相差不到三个月。最遗憾的是,何所长直到死,也没有想出柳学士为他拟的那副对联的下联。”又有多少个像他一样本应被公正对待却抱憾终身的人呢。《芬》结尾:“诺水河匆匆流逝,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在歌唱,还是哀叹,抑或呜咽……”诗意而幽怨,“李芬”之芬芳悠长又悠长……这样的结尾亦可端倪出整篇小说之美之妙。

《红尘书》21篇小说,大多呈悲剧色彩,我分明能感受到。惟其悲剧,才更深刻,才更入心。罗素说:“要想写悲剧,就一定要有悲剧情怀。而要有悲剧情怀,就必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不仅要用心来认识,还要用血和身体来认识。”作家张中信正有这种“悲剧情怀”,而因小说的非虚构性,加之作者深厚的故乡情结,定然“用心”“用血和身体”认识这个世界,以及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从而给读者以思考,以警醒。我认为,这必然是《红尘书》的独特之处,而“一骑绝尘”。

作者也是一个诗人,故多有诗化的描写,诗意澎湃,尤其是比喻,云蒸霞蔚般绮丽多彩。《蔡三步》:“一个大浪袭来,木排忽然180度的陡旋,蔡三步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个倒栽葱飞进了诺水河。”画面感极强。《王二冲》:“他那个伤疤歪歪斜斜的,看上去像一根扭动的蚯蚓,怪怕人的。”蚯蚓之喻,真是贴切。

小说善用倒叙、插叙,有伏笔,有照应。不赘述。作为一个作家,语言表现力强是一个重要标尺。我认为《红尘书》是一流的。不仅有四川方言(“冷水烫猪不来气”……),历史掌故(可见其学识),且善用修辞、词语(包括成语),俯拾即是,美不胜收。此仅举《蔡三步》一文成语的运用:“灰头土脑,面若桃花,苗红根正,万人空巷,改头换面,愣头愣脑,无人之境,无可救药,声名鹊起,鬼使神差,神不守舍……”相形之下,有的很知名的作家的一部长篇,也很难找出几个成语,全是白开水……

最后透露一个细节,作者是写短篇的快手、高手!何以晓得?我打印的《红尘书》为证。《蔡三步》,2017年9月16日。《雷音炮》,同年9月19日。《芬》,同年9月20日。《板娘子》,同年9月19日。《骚爷》,同年9月16日。三天五篇!如此惊艳,不能不叹!我佩服的就是作家旺盛的创造力、生命力!《红尘书》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诗曰:

红尘滚滚漫漫书,板板桥兮意幽幽。

哀乐悲欢家常事,风烟不尽上心头。

我拉里拉杂写了这么多,似乎没有把《红尘书》之美写好。那你就深入小说,尽快阅读吧。因为,原著生猛得多,有趣得多。

2021年3月1日于阿胶之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