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乾州蕞娃:万邦关中大书房,镐京读书人灵魂的栖息处 2024-05-24 15:52:56 “遇见一家书店”系列故事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个人、集体与书店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讲述者在书店的经历、见闻等人生百态,挖掘城市文脉的记忆与传承,点亮深藏于心的人文之光,传播暖人心怀的正能量,彰显城市的文化气质与人文关怀。 万邦关中大书房,镐京读书人灵魂的栖息处 乾州蕞娃 2000年上半年,以销售人文社科类图书的万邦书城在西安钟楼邮局旁边的一间小门面中开业。后来随着店铺的扩大,书店又搬迁到西安骡马市。在骡马市开铺不到几年,万邦书城就搬迁到小寨东路百隆广场一层。我那时刚好在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离职进修,中文系的学生就是要多读书,所以我周内的课余时间都用来泡阅览室,周末要么游走于西安的大街小巷,感受十三朝故都厚重的历史遗韵,要么去书城看书,不知为什么我很少去陕西省图书馆看书(学校离陕西省图书馆很近,也许是那时候办理借书证的手续繁琐吧)。当然,小寨工人文化宫的周末早场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个时段大多是一些文艺片,关键是便宜。很多时候在书城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自己带一个水杯,渴了在饮水处接点水(冷热都有),饿了出去随便买点东西囫囵吃点进来继续看。好在这里的营业员很是良善,对于我这样的只看书不买书的人并不会喝斥,只要我在翻阅书籍的时候,能够小心一些不毁坏图书,就可以。这让和我一样落魄的读书人得以维系最后的尊严。以前在别的书店也看过书,包括国营的新华书店,但是在那些店里蹭书读,总会让我有一种心神不安的感觉。就像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窃读记》中描写的那样:“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来这里看书的人很多,有大人,有小孩,甚至有白发苍苍的老头,看书时大多都是在书架旁边席地而坐,也有人坐在木制的楼梯上,也没有谁笑话谁,似乎大家都习惯了,好在木地板不是很凉。也有青年男女相约而来,不过他们大多是坐在三楼的书吧,那里的气氛更加温馨,环境更加幽静淡雅。这里很安静,除了偶尔借过时的人们小声的说话和彼此歉意的微笑,你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关于城市的喧闹。只要你爱书,读书,静静的就是一个人坐一天也没有工作人员来打扰你。喜欢来这里看书,还是因为书城充满文化气息的布置。木板木版年画、拴马桩、车轱辘、草席坐垫等关中地区的老物件和陕西的本地特色应有尽有。书店内许多撰写本地故事的小说、明信片、文玩、书签等特色产品摆放在书店最前面的大厅,吸引了许多读者的关注。偶尔周末这里还会举办一些读书沙龙,邀请一些著名的作家学者和书友们一起聊天。林青霞、白岩松等人在这里讲座、谈心与读者交流。这里还每周定期的推出一个小册子,除了对热销图书进行宣传,做促销外,还会刊登一些名家书评或读者来信,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我曾经收集了好多期,因为中间搬过几次家,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若是遗失了,那就太可惜。每每回忆起那时读书的情景,我都觉得自己是那样的幸运,能够在一个充满钢筋水泥混凝土的都市之中找到那样的一个处所,安放自己躁动不安的灵魂。毕业离开西安后,很长一段时间迫于生计,我每周都会来西安一趟,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万邦书城,去关中大书房,只有去过那里,我才有一种心安的感觉。再后来,生活稳定了,便辞了那份工作,不再来回奔波,也就很少去西安,只是从没有忘记读书,没有忘记码字。2016年年初,突然在网上看到万邦书城迫于经营压力搬到长安区,总觉得有一种难以置信,为什么那样一个受到广大读书人喜欢的书城就会经营不下去了?如果它搬走了,那些喜欢读书的人又该去哪里寄托自己的灵魂?为什么国家不能对这样的企业予以扶持。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的心总是空落落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不能考虑一下文化能不能跟得上?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能不能跟得上?小寨工人文化宫拆掉了,公益的周末早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动辄几十块甚至更高的消费。更多的平民阶层对此只能望而却步,他们只能蜗居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巢穴之中。好在,时隔两年,万邦书城重新归来。重新归来的书城,更加的时尚,更加的多元化,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重新归来的万邦书城我还没有去过,只是在不希望这个被誉为“文化人的后院,读书人的书房”的万邦书城再次被迫搬迁。毕竟这是坐落在一座拥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读书人灵魂的栖息地。 赞 (0) 相关推荐 精选 | 西安这些网红图书馆你去过吗? - YEAR - 20180710 Read❤ July10th,2018 暑假就要开始了 相信小伙伴们又要开始放飞自我了 但爱学习的人不分严寒酷暑节假日! 本期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西安最美最好最棒的图书 ... 读书人的仪式感 每日必读书,... 读书人的仪式感 每日必读书,每月必购书!书,越读越多:书,也越积越多--里间书房已装不下多余的书籍.于是,突发奇想,把阳台截出一段来,改装成一个小书房. 历经半月,终于改造成形,于是,美其名曰&quo ... 书无新旧 受到启迪就是好书 以前每次去书店,总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满眼都是喜欢的书,恨不得把整个书店都搬回家.如今出版业更加繁荣,进了书店却没有了原来的感觉,经常是淘书半天,最后一无所获.其实我对书的要求并不高,若是一本书能被 ... 喜阅成都 彭志强 (2020年12月10日 第 07 版) . 新华文轩西南书城外景 方所(成都店) 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生动活泼 宽巷子的见山书局 "至今巴蜀好文雅, ... 再见,又见,我的关中大书房! 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书店--不,是关中大书房的模样! --题记 很久就想写有关关中大书房的文字了,但你也知道,一个人.一个事物.一种事情,越是在你心目中的地位重要,你对他的感情就越复杂,复杂到千头万绪 ... 我与关中大书房的故事(十) | 万邦,是一家可以让人静下来享受阅读的书店 看见万邦书店要暂时关闭的消息之后, 和朋友找了一个天气并不是很好,但却心情很好的周末 相约万邦书店·关中大书房. 初识 第一次去万邦书城是在小寨东路, 这是一个门面不大,里面却别有洞天的地方. 这里承 ... 【随笔】乾州蕞娃:《主角》中的关中方言(六) [前言]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方言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主角 ... 【随笔】乾州蕞娃:《主角》中的关中方言(五) [前言]方言是一种情怀,承载着乡愁与乡土的记忆: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保留着很多古汉语词汇:方言中的俚语.俗语和独特表达方式,是地方特色文化的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方 ... 【随笔】乾州蕞娃:《主角》中的关中方言(四) [前言]人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现在,我们却面临着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一方面,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讲普通话.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农村的人口越来越 ... 【随笔】乾州蕞娃:《主角》中的关中方言(三) [前言]生动.简洁.质朴.口语化是<主角>的语言特色,大量的运用方言口语,让这部长篇小说变得更加接地气,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让人读后爱不释手,恍然这一切都发生在自己身边.当然,也不是倡导方言 ... 【随笔】乾州蕞娃:《主角》中的关中方言(二) [前言]<主角>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忆秦娥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一条是作为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起伏跌宕的发展过程.不过,在这部小说中广泛应用的关中方言也是我关注这部小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 【随笔】乾州蕞娃:《主角》中的关中方言 [前言]<主角>是著名作家陈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易招弟--易青娥--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色 ... 【随笔】乾州蕞娃:纵有浓情万种,直化作烟雨如梭 ——徐若央《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前言]"喧嚣的世界,已少有人会静下心来读诗,并非不想读,而是不愿去花费时间理解.于是,我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希望其中的文字能与你产生共鸣."这是本书的序言<单枕梦> ... 【随笔】乾州蕞娃:文学是人类对于自我的救赎 ——杜文娟《岩兰花开》分享会有感 [前言]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灾难史,是人类不断地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文学的使命就是记录和反思历史,这也是人类对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字作者一定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一定要抛弃功利思想, ... 【随笔】乾州蕞娃:散文写作与文学批评 ——兼谈《聆听的瞬间》读后感 [内容提要]对于散文创作,我一向主张"言之有物",或者叫做"文以载道",也就是说必须让人们通过阅读我们的文字有所收获,这种收获不仅仅来自于文字.修辞.写作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