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颈动脉里长斑块了吗?
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现在非常时髦的一个名词--'颈动脉斑块',它意味着'动脉粥样硬化'。
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个全身性疾病,前面有一期《脑梗和腔梗是一回事儿么》中我们也提到过,在脑子里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脑中风,心脏里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心肌梗死。
Q:动脉粥样硬化能不能提前知道呢?
我们可以通过人的一些'窗口'来了解动脉是不是粥样硬化。
比如看一下眼底的小动脉,可以知道我们体内的小动脉是不是有硬化,那么心脏和脑子的血管可不是小动脉,是中大动脉,这是要看颈动脉。
因为颈动脉比较表浅,它除了外面有一层皮肤,没有其他的遮挡,我们可以直接做颈部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有没有粥样硬化。如果有的话,那么和心脑血管病就有联系。
据美国弗洛明翰的一个研究,颈总动脉的斑块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关系十分密切,而颈内动脉的斑块和我们的脑中风的发生率也有关系,简单来说颈动脉如果查出斑块了,心脑血管可能也长斑块了。
古人有句话叫'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以'一斑看全身血管'。
其实斑块是一个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刚开始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家族史、年纪的关系,血脂慢慢的在血管壁上有一些条纹的沉着,叫做'脂质条纹',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形成一些纤维的斑块。
第三步叫'粥样斑块',也就是里面的血脂越来越多,逐渐隆起,从内膜隆起突入管腔,慢慢的血管就狭窄了。
第四步就是斑块可能破裂、可能出血,有可能会把血管堵住。
从整个过程来看,刚开始的时候仅仅是内膜有点厚,后来凸出来了才叫斑块,所以超声波首先要看看内膜厚度怎么样。
0.68mm,那么超过0.8mm可能有点厚;超过1.0mm,那就是内膜增厚;而超过了1.5mm,就有可能是斑块了。
Q:我体检报告上斑块写的只有1.4mm,为什么还是说我有斑块呢?
说明这个突出的部分比旁边的内膜至少大了0.5mm,或者这个突出的部分比内膜多了50%。它非常突兀的凸出来,你都看出来了,为什么不叫它斑块?
内膜厚度和斑块的检出率和我们的年龄非常相关,50岁以下的人大概只有6-7%的检出率,但如果是五六十岁的人,可能有30-40%的检出率,如果是70岁以上得人,可能有70-80%的检出率。
不一定。这个斑块还有稳定和不稳定之说。
稳定斑块虽然是斑块,但是它不会出问题,也就是它不容易堵住,而不稳定斑块很容易出现上面提到的斑块内出血、溃疡破裂,从而引起血管堵塞。所以在做B超的时候,要看一看它是不是稳定斑块。
Q:不稳定斑块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看回声】
回声简单来说就是B超打到这个斑块上后反弹回来的,有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还有不均质回声几种情况。
高回声说明这个斑块已经硬了、钙化了,所以B超打上去全弹回来了。高回声的斑块基本不会破,因为它已经硬的像块石头,只要不太大,可以不必在意,这就是老化的一种表现。
低回声则说明这个斑块里还是有很多血脂的,还是很软的、很容易破的,所以低回声是一种相对高危的表现。
不均质回声就是整个斑块有点糊里糊涂的,好像不是一种东西,可能里面已经出血了,所以也是不稳定的。
不稳定的是低回声和不均质回声,最稳定的是高回声。
【第二:要看它的连续性】
整个纤维帽很连续的斑块可能是稳定的,如果当中有个溃疡那也是不稳定的。单从超声的这一方面看还不能确诊,我们可以做超声造影、可以做核磁共振等检查,来检出不稳定斑块,这也是预防中风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最后谈一谈预防和治疗。中国和欧洲有一个比较实验,挑选相同年龄层次的一群人,来比较中国人和欧洲人斑块的发生率,结果发现中国人斑块的发生率大于欧洲人,而且吸烟的人群和高血压人群更多。
第一,吸烟人口太多。
第二,我国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比较低,所以在人群当中广泛宣传控制这些因素也非常重要。
Q:那么什么药对斑块是有用的呢?
目前常用的就一类药物--他汀类,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降胆固醇的药,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强化治疗,可以对斑块起到缩小、稳定的作用。
【总结】年纪大了可以定期体检,查一下颈动脉超声,发现斑块也不要紧张焦虑,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给你提供最适合的诊疗方案。
早发现、早治疗、多预防,斑块远离你我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