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紫东研究】山中草:王伯明正气碑与墓志铭赏析 2024-08-02 11:50:05 【前言】对于范紫东的研究,虽然苦于世事沧桑,实物资料难寻,研究难以有新的重大突破,但是我们是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第七期《范紫东研究》的出刊也在积极筹划之中。感谢屈军生兄牵线转发山中草(李文斌)的文章《王伯明正气碑与墓志铭赏析》,读罢文章,不禁拍案叫绝,其文辞优美,考证严密,情深意切,令人敬佩不已。 王伯明正气碑与墓志铭赏析 作者 山中草 王伯明,男,秦腔剧作家、戏曲教育家。名兆离,字伯明,陕西扶风县法门七里桥人。出生于1870年,同治九年(庚午);逝世于1942年,农历壬午年,享年72岁。清末扶风神童之一,清朝光绪癸卯科举人,也是封建时代扶风最后一位举人,也是民国陕西省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秦腔剧作家、戏曲教育家。民国扶风名士,无出其右。民国三十一年病逝于其家乡扶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长蒋中正、监察院长于右任等发来唁电致哀,并拨款助葬,易俗社亦两度来扶风为其纪念演出。他的去世在民国军政界、文艺界引起巨大反响,各界名士纷纷为其题词著文悼念,一时哀荣备至,有多篇影响巨大,流传至今。今举两篇以飨读者。(一)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碑文“正气碑”王伯明是至有古仁人气节之人。他曾任陕西省议员,1912年任众议院议员。1923年(民国十二年),直系军阀曹锟贿选总统,以五千元一票贿赂议员,受贿议员颇众,但被其严辞拒绝,并说:“此在他人则可,在我则不为,议员代表民意,若以气节易金钱,人将谓我何,若逼我,甚是促我毙命也。”于右任先生钦佩其气节,大书“正气所存”四字相赠。于体书法早达登峰造极境界,自然是非常珍贵。(二)西安市文史研究馆前馆长、民国关西大儒乾州人范紫东撰文并书《王伯明墓志铭》范紫东先生是民国关西大儒,西安易俗社创始人之一。与扶风王伯明为民国初期政界同僚、同为易俗社创始人之一,并为秦腔创作大家。范紫东撰写了《三滴血》、《颐和园》、《 新华梦》等大、小型剧本 68 个。《三滴血》、《翰墨缘》等剧目,至今仍传唱于三秦大地,《三滴血》更是被拍成了电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范紫东先生在戏剧创作上的贡献已被载入中国戏剧史,被戏剧界誉为“当代的关汉卿”“东方的莎士比亚”。可以说范紫东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化名人。秦腔《三滴血》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京演出,贺敬之观后曾说:“我在延安时就看过范老的戏,延安的马健翎和西安的范紫东是秦腔的双雄。”曹禺观后说:“《三滴血》的《团圆》一折戏,可以与莎士比亚喜剧媲美。”范紫东撰文并书的《王伯明墓志铭》文情并茂、书文双绝,为文化珍品和书法珍品,70多年来,慕名学习、临摹拓片者络绎不绝。铭文简意如下:中华民国前众议院议员扶风王公墓志铭乾县范紫东撰并书扶风为右辅郡治,班马而后负众望者代不乏人。吾友王公伯明,长我八岁。缔交四十年,虽持论不必与余尽合,而以道义相期许,窃所奉为益友者也。公甫殁,其哲嗣少明乞为志以铭其墓,余谊不容辞,但迫于葬期未睱,徵集事蹟,谨举所知者略叙。其生平之梗概如此:公讳兆离,伯明其字也,世居扶风北乡之七里桥。嗣父盛庭公,讳世昌,以文学著。其弟世规,乃本生父也。盛庭公积劳早殁,继室赵宜人矢志守贞,逾年世规生公,赵宜人抚而子之,如己出焉。公幼而岐嶷,入乡塾,颖悟冠于群儿。塾师异之,曰此鸡群之一鹤也,不能以儿曹目之,遂日倍其课。公悉能领悟,侪辈莫能步其后尘。稍长,绩学愈力,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厌薄八股之空疏,毅然赴三原,师事贺复斋先生,力求实践。人或讪笑之,而公弗顾也。乃于朱陆之异同,则确有心得而知所去取矣。后世变日棘,又游于咸阳刘古愚先生之门,讲求义理经世之学,自是旧学新知脉络贯通,卓然自立矣。清光绪癸卯,秋闱报捷,欣登贤书。其时,创设学校,先后任邑小学及凤翔西安两府中学国文历史等科教员,其教人不拘常格,因才诱导,局度汪洋,霭然可亲,沐教泽者如坐春风。故门下士多能明体达用,不殉流俗,皆公奖劝之力也。民国初元,举充陕西省议会议员,与诸同志组织易俗社,编辑新剧以期改造社会。二年,又举充众议院议员,参酌中外情势,多有建白。奈时局翻覆,国会解散,帝制幻其阴谋,国势危于累卵,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公驰驱南北,主持清议,始终守正不阿。或有以利诱者,公昂其首而去之。既有以威迫者,公延其颈,以待之。人以是服其方正,钦其介节焉。殆所谓穷且益坚,老当益壮者耶。然固已劳瘁备至,精力衰耗矣。殆曹氏贿选,青蚨横飞,妖雪所播,无物不靡。公惄焉如捣,莫能挽其狂澜。用是痛心疾首,只身南下,中途目眚,至沪上,侵寻累月,竟至失明,闻者悲之。归里之后,贫乏无以自给,仅赖国府及县府之恤金以济残年,而公晏如也。然戚里有急,仍毅力营救,不少推谢,蓋其赋性使然也。惟置抗战之秋,心神焦灼,不幸于三十一年二月四日,即夏正辛已十二月十九日午刻以疾终于扶风城内之里第。呜呼痛哉,距生于清同治九年又十月初八日卯时,春秋七十有二。兹卜于本年三月二十二日,即夏正壬午二月六日葬于村东旧茔,艮首坤趾礼也。公元配氏白,继配氏马、氏刘,子宪周,即少明,现任保安第七团团长;嗣子宪昭,中学毕业;女五,俱适士族。孙二长安济安,俱幼。爰为铭曰:右辅之郡,绛帐之乡,流风所扇,蔚为缥缈,笃生明达,绩学有芒。名登贤书,签列议场。救时心切,忧国情长。嗟阳九之运厄,慨垂老而目盲。岂天道之难测,抑人谋之不灭,竟抑郁以长逝三畤原,于焉凄凉。范紫东拨冗为王伯明撰并书墓志铭,介绍了王伯明的家世渊源,对其父辈、妻配、子女、孙辈都有交待,重点叙述了王伯明少年异禀、好学、博学,师承贺、刘两位大儒,国学渊博,又不拘古,旧学新知脉络贯通,卓然自立。清光绪癸卯秋科举人。后于凤翔、西安中学任教,多有教育建树,育人育才。组织易俗社,参与领导,编辑新剧,益于社会改造。参与众议院,坚持共和,反对帝制,抵制贿选,守正不阿,正气浩然。忧国忧民,心神焦灼,先翳疾,后失明,守清贫,以疾抑郁终里。铭文并对他的生平时辰、茔葬情况有详备叙述。范紫东不愧西府大儒,行文如云,畅如流水,高古深刻,短短数百字,就为后人留下了一位具有古仁人之风的末世学者形象,具有典型的艺术价值、史学价值。范紫东书法师古法而有创新,自成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赞 (0) 相关推荐 东汉《夏承碑》民国石印本 东汉<夏承碑>民国石印本 [6]不尋暢,州郡更請,屈己匡君,為主簿.督郵. [15]呼痛哉,臣隸辟踊,悲動左右,百姓號咷,若 [22]抱器幽潛,永歸蒿里,痛矣如之,行路感動, 专栏 书法密 ... 大唐《樊宽墓志铭》赏析 大唐<樊宽墓志铭>,显庆5年刻,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一.大唐<樊宽墓志铭>整拓赏析: 二.大唐<樊宽墓志铭>放大赏析: 扶风杨珣碑 杨珣碑原本有一个清代碑亭,在本世纪初塌毁,本来以为只会有一个类似义慈惠石柱.易县道德经幢的亭阁式建筑,但是新的保护措施使现在已经完全不能看到碑体了. 然后就搜到一个帖子http://tieba.bai ... 【范紫东研究】张青飞 秦兴家:范紫东撰《王伯明先生墓志铭》考释 [前言]看到屈军生先生转过来的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青飞和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秦兴家撰写的<范紫东撰<王伯明先生墓志铭>考释> ... 【范紫东研究】屈军生:罗西章先生信札 [内容提要]罗西章老先生是陕西省扶风县人,周原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从事文物考古工作近40年,参加了姜寨.周原等遗址和北吕周人墓地等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被誉为西周考古界"西霸天". ... 【范紫东研究】高恺:范紫东研究会前住蓝田收集范紫东资料 [内容提要]获悉蓝田蔡文姬纪念馆有范紫东先生碑刻遗迹后,5月23日范紫东先生的亲属及范紫东研究会部分成员前往蓝田蔡文姬纪念馆参观学习.收集资料.该碑拓的拓取收集为范紫东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对范紫东研究 ... 【范紫东研究】 乾州蕞娃:《范紫东研究》第七期简介 <范紫东研究>第七期简介 乾州蕞娃 范紫东研究会是经由乾县民政局于2007年批准成立的民间组织.<范紫东研究>是其主办的内部刊物(陕内资字0320),不定期出刊. 在各位老师的 ... 【范紫东研究】 金永辉:范公紫东辞尘六十五周年祭 范公紫东辞尘六十五周年祭 金永辉 维岁次己亥,春和景明之时,谨以鲜花一束,清酌一杯,遥祭范公之灵: 呜呼!范公紫东,别尘六五春秋,秦声黯然北辰,文坛而失巨擘,剧坛遗韵谁续?后学追梦难觅. 公之才学,五 ... 【征稿启事】《范紫东研究》征稿启事 <范紫东研究>征稿启事 范紫东,名凝绩,字紫东,后以字行,1879年1月7日生于乾县西营寨,1954年3月31日卒于西安.范紫东是著名秦腔剧作家.学者(研究范围遍及方志.训诂.声乐.地理 ... 【范紫东研究】权斌:范紫东与《蒲城东北乡十七联联绅刘君仲涟懿行序》 [前言]渭南权斌先生的<范紫东与<蒲城东北乡十七联联绅刘君仲涟懿行序>>一文,从碑石的现状,刘仲涟刘荃生的基本史实,范紫东缘何撰写<懿行序>,撰文与立石时间相异的原 ... 【范紫东研究】刘平望:范紫东与《<清优廪生杜文轩先生暨德配高孺人懿行序>》 [前言]屈军生先生转来咸阳刘平望老师撰写的文章<范紫东与 <清优廪生杜文轩先生暨德配高孺人懿行序>>,征得刘老师同意后决定在本平台刊发,只是因为手头没有相关图片及文史佐证资料, ... 【随笔】《范紫东研究》中关于范青黎的存疑 <范紫东研究>中关于范青黎的存疑 最近一段时间,空闲时间再做两件事情,一个是编撰整理<乾县地名志>,一个就是阅读自己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书籍.在阅读范紫东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