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诗选》97期||陈明秋:它把岁月刻在土墙上
陈明秋诗选
作者简介:陈明秋,福建仙游人,江西省作协会员。先后在部队、工厂、党政机关工作。所创作的诗歌曾在部队及地方省市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获奖若干。出版诗集《时光的门闩》。

诗人陈明秋
●老犁
这张老犁,农民熟悉
它耕过大唐的辉煌,耕过宋朝的兴衰
耕过晚清留下的屈辱,也耕过民国瘦弱的身躯
祖辈们了解,它耕过说不清楚的历史
历史说不清楚,老犁心中有数
三步一磕,把长头磕到大昭寺
延续了藏传佛教信徒的虔诚
艰辛的老犁,长年累月活在地里
前面拉,后面赶
牛哞哞地叫,人嗨嗨地喊,它沙沙地前行
把无奈写给大地,一幅忧郁的水彩画
多像“唵嘛呢叭咪吽”真言
身语意三者演绎的佛法
五轮投地,把喜玛拉雅的雪含在嘴里
潜身翻土,让黑黄的世界植入心中
长磕大头,风双手合十
隐姓埋名,地默默无言
虔诚的信徒,不畏风雪
一行跪拜,一路前行
忠实的老犁,不分四季
亲吻土地,磨砺岁月
跪拜,给信徒燃烧精神食粮
耕作,为百姓捧出些许温饱
这张老犁,伤痕累累
太阳把它抛之一隅
它脸脏,手脏,衣脏
月光出来了,给它冼涤
我看到了,什么才是最纯洁,最干净的心灵
●蓑衣
一件落寂的陈旧蓑衣
孤零零地挂在老宅的墙边
用棕榈编织的它
被蜘蛛网层层编织
这只蝴蝶的标本
让贪婪的目光日夜扫描
不知被雨水冲刷了几多春秋
身上的棕色渐渐暗黑
远远望去,棕榈的须线
像一道道黑色的闪电
劈向西周的宫殿,照亮东方的《诗经》
劳作的先祖呀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
辛酸的奴隶,长长哀叹
“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几千年的潮起潮落,无数回的刀光剑影
中华民族的雨具,祖国大地上的活化物
死了多少回,哭了多少辈
回回被战火拽起
辈辈让硝烟欺凌
一介草衣,去遮掩不敢言语的五谷
你身上淌下的血汗
浸淫了王侯将相杯中的佳酿
如今,这件蓑衣,锈蚀斑斑
再也无法紧贴主人的脊背,给雨水留下绵绵的思念
缓缓滴在爱恋的稻田里
它把岁月刻在土墙上,让愁苦寻找远方
手捧蓑衣,以泪代言
无人相伴的蓑衣啊
你将高高地挂在我的心里
●风柜
它小心翼翼,站在庭院的一隅
收获的尾声,即从这里拉上帷幕
期待了许久,从春到夏,从夏到秋
眼看冬雪可以接续炊烟
无言的笑意弥漫乡间
慢慢把谷米倒入风柜漏斗
轻摇扇轴手柄,一股清风
让迷人的颗粒送入箩筐
也陪可爱的秕糠与墙亲吻
扬扬洒洒跌入农家温柔乡
不问来历,它从来静默
从大唐起始,定居农户
江南的山泉比不上华清池的水温
大米酿制的女儿红也许让杨贵妃垂涎
我们的山民呀,醉里有心
喂好自己的猪马牛羊
梦里也想捧个短暂的夕阳
风柜完成了使命,把它抬进祠堂
面对列祖列宗,村民跪下叩拜
不祈命运,只祈年景
多盼风柜扇出更好的流年
注:风柜,也叫风车,系农具。用以分析谷米及秕糠,用木为箱,后部形园,内装风扇,扇轴一端为柄。前部形方,上有漏斗,其底开一狭缝,有活门。下方左右各有出米口,前方为出秕糠口。
●秋收的圆
月亮站在高高的山上,冷清清的
看到山下秋收的一片繁忙
探头问:需要帮忙吗
这里有个硕大的粮仓
稻粒笑而不答
月亮无趣的闭上了双眼
高调的太阳迫不及待
先把乳白色的广告立在东山
并涂上胭脂的色彩
然后纵身一跳
广告成了血红
它要与稻田里的金黄媲美
谷桶生性胆小,少言
它只敞开自己的胸怀
把汗水的结晶包容
让收获的颗粒集于囊中
并弱弱地对主人说:我在这儿等待
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
●铁耙
刚犁翻的土地
像凝固的黑黄波浪
农民的铁耙
是出海谋生的桨
用它把泥海的起伏打碎
构思一个平整的念想
月光为它除锈
朝阳给它淬火
芬香的田地任它镌刻
温暖的柔情抚摸节气
一双双脚印,把春播下
农民眼中的青翠,行注目礼走遍天涯
时过境迁,如今
礁石般的楼房横七竖八
草滩上挤满了肉牛,小心
明天能否重复今天的脚印
生锈的铁耙,正在哭泣
谁能拉它一把,哪怕在山边旮旯
亲吻久违的泥土气息
●山村老妇
草鞋
把山走破了
柴刀
闪着炊烟的颜色
阡陌
被粪桶压弯了腰
田地
从青色行走到金黄
山村的妇女
家是轴心
她是埋头拉碾的牛
她不识字
哼乡谣俚曲
摇醒四周昏暗的生动
她不懂重阳节
只记住长辈的咳嗽
丈夫的叹息
孩子那双吃不饱的眼睛
后来
爬不动山
炊烟也失去原来的颜色
粪桶赶走了家中劳力
田地开始荒芜
她像屋顶那棵草
只有鸟儿喳喳亲近
忧伤时,还可听到乡谣俚曲
是唱给逝者?
唱给流浪的列车?
还是唱给独自守候的那些记忆

《鄱阳湖诗选》公众号平台
顾 问:谭五昌
主 编:石立新
执行主编:吴红铁
副 主 编:许天侠
编 委:胡 伟 余 晓 刘淑娟
毕海平 陈昱峰
微 信 号:poyanghushixuan
投稿邮箱:245187136@qq.com
350378126@qq.com
纸媒支持:《鄱阳湖诗报》(季报)
《鄱阳湖2016年度诗选》 (年刊)
编辑声明:本平台展示的作品已获得微信原创保护,并暂时设定所发布作品允许转载。如果不愿被其他媒体转载,请在投稿时注明。
投稿须知:请作者自选优秀诗歌5至10首,或者优秀诗评1—2篇,并附作者简介、诗观、照片、微信号、详细通联信息投至邮箱(为了减轻编辑负担,建议来稿同时投至两个邮箱更好),本平台按照投稿先后顺序择优展示,如在平台展示过的诗歌或诗评,将有机会入选年度诗歌选本《鄱阳湖2016年度诗选》(国家正规书号,全国征稿)或在《鄱阳湖诗报》发表,届时将免费赠寄样书样报。诚挚欢迎全国各地诗友投稿支持!
本期责编:夜康桥

《鄱阳湖诗选》微信号:
poyanghushixuan
请扫一扫或长按微信二维码关注。
欢迎订阅、投稿!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