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谓颜渊(7-11)

“勇”是孔子道德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勇不是蛮干,而应该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只有智勇兼而有之,才是真正的“勇”。那些有勇无谋的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是不能成就大事。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
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一说为离去。
是:代词,这,这样。
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三军:当时大国所拥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与:共,同,一起。
暴虎: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搏斗。
冯(píng)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临事而惧:惧,谨慎、警惕。遇到事情格外小心谨慎。
好谋而成:喜欢、善于谋划而做出决策。
【译文】
孔子对颜回说:“有人任用,就入世行道;没人任用,就离开隐藏,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您如果行军打仗,会和谁一起去呢?”孔子说:“空手搏虎,徒步涉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共事的。如果要找的话,那一定要是面临事情而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做出决定的人。”
孔子胸怀圣贤之志,一心希望能够恢复推行周公之礼。鲁国曾任用孔子为大司寇,孔子便将圣贤之道融入治理之中,为鲁国社会安定、国家强大做出了贡献。当时鲁国政权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手中,季孙氏在三家里面最有实力,鲁国国君对其也要言听计从。齐国看到鲁国日益强大,便给鲁国国君和季孙大夫送来女乐文马,结果鲁国国君和季孙大夫开始沉缅于女色和享受,听不进任何劝谏。孔子便不辞而别,开始周游列国,希望在诸侯各国实现抱负,却始终未能如愿。特别是孔子在卫国去见南子,发现卫国并不能实行所推行的圣贤之道,便马上离开。孔子从不眷恋名位利禄,能得到任用,就推行圣贤之道;不能得到任用或者虽能得到任用却不能推行圣贤之道,就会主动离开。
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这既是对颜回的高度评价,也是孔子志向的直接表达。颜回听到先生的评价,默不吱声,没有任何表态,足以印证颜回“敏于事而慎于言”,总是“默而识之”。
子路性格勇猛,擅长军事。听到孔子称赞颜回,就以自己的强项去试探孔子对自己的看法,于是问道“子行三军则谁与”,希望能够得到孔子对自己军事才能的赞赏。孔子便抓住机会对子路进行教诲,领军之道也要行圣贤之道。《诗经·小雅》有“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的诗句,孔子不赞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因为这是典型的有勇而无谋。孔子强调,“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率领三军出征,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必须戒慎恐惧,绝不能冒险蛮干。孔子此处说话语气非常坚定,是希望子路认真领悟,得到启示,慢慢改正,增强修养。
颜回早逝,孔子发出“天丧予,天丧予”悲怆呼喊。子路则仍是勇猛有余,谋划不足,最终因为勇猛不怕死而丧命。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内乱,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蒯聩击杀,被砍成肉泥,让孔子伤心不已。
“好谋而成”,谋是谋略,带兵打仗必须讲谋略,做其他事情同样也需要谋略。但谋略不是学问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要将学问知识转化为智慧,其核心就是应该广泛推行圣贤之道,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相机而行,善知进退。这实际上是中庸之道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能够深刻领悟并认真学习,定会受用终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