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相信,有人真的被恐龙吓了个半死
自然博物馆的史前动物馆,带着儿子站在巨大的恐龙模型前感受曾经的地球霸主带来的震撼,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原本喜欢各种恐龙玩具的儿子看着眼前的恐龙,神情中却并没有表现出欣喜,反而往我身后躲了躲,同时抓紧了我的手,眼神中闪过一丝恐慌。
我猛然意识到,孩子在突然面对这个超出他想象之外的庞然大物时,那种意想之外的巨大生物所带给他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可能会对他带来恐惧。
你有没有巨物恐惧症?
我们来做个测试,来看一下常见的动物放大几百倍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怎么样,你还好吗?
我承认在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视觉上的冲击力确实给心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感,这是否就是巨物恐惧症呢?
巨物恐惧症到底是什么?
我们首先要澄清一下概念,人们在面对超出自己认知之外的巨大事物时产生压迫感,其实并不意外,也不鲜见,几乎每个人都在面对这些事物的时候产生过心理上的冲击,紧张、呼吸急促、肾上腺素激升、汗毛直竖等等。
如同下图一样,人类的身躯在这些巨大的形体面前显得过于弱小,但是,这种感觉并不足够定义为巨物恐惧症,事实上,这种震撼感或压迫感并不比我们小时候与一个比我们更高更壮的人产生冲突时带来的情绪体验更深。
巨物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这种恐惧症的定义来自于西方,在中文语境里多数自称有巨物恐惧症的人,他所表达的其实更倾向于“震撼”。
人们在现实中面对巨大事物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巨物恐惧症与其他类型的恐惧症一样,是在非现实中面对这种事物的时候产生的一种非理性的恐惧表现。
举个例子,如同一个怕狗的小孩,他可能在看狗的瞬间有恐惧的症状表现,情绪紧张、尖叫或者逃避,但是在看到狗的照片时却并不会有这样的现象。
而有巨物恐惧症的人完全无法接受任何与巨大事物相关的信息,哪怕是一张照片,或者在与人交谈时谈起那种感受都会让他感到超出正常情况的恐惧,这是种极端的焦虑,而且这种恐惧带来的焦虑感从外人看来是不合情理的。
这也就是豆瓣上居然会火起来的“乐山大佛受害者”小组,这种“奇怪组织”的原因。
因为无论是乐山大佛本人还是照片,它的“压迫感”对于巨物恐惧症的人们都同样存在的。
正常人也会有恐惧和焦虑,但恐惧症明显超出了理性的范围,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干扰到正常的生活,因为人们多数情况下无法预测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境,而这种情境偏偏会给你带来恐惧。
巨物恐惧症有哪些症状?
我们把巨物恐惧作为一种特定的类型来阐释,并不表示说巨物恐惧症的症状与其他类型的恐惧症有多少明显的差别,只是因为巨物恐惧症的触发诱因与其他类型的恐惧症不同,其实你也可以把这些症状看作是其他恐惧症的症状表现。
动漫《海贼王》
人们在恐惧发作的时候会有胃部不适、呕吐或腹泻、窒息感、哭泣、恐慌、心率加快、轻度胸痛、出汗、晕眩等身体症状。
在一些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患者会因为巨物恐惧症而引发恐慌,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如害怕失去对身体的控制、感到绝望、难以集中注意力、情绪波动剧烈,甚至有可能诱发抑郁症。
好好的巨物,怎么就恐惧了?
简单来说巨物恐惧症是一种由于巨大物体导致人产生的极端焦虑,比如巨大的雕像、飞机、船只、大型车辆、龙门吊车、大型动物等等。
笔者曾经带孩子到浦东机场去看飞机起降,当空客A380巨大的机体从头顶滑过时,确实是给心灵强烈的震撼。很多科幻类型的电影也会利用这种强烈的反差来制造压迫感,从而营造紧张的、令人震惊的场景和氛围。
电影《进击的巨人》
巨物恐惧症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一个人在童年或成年后早期发生的创伤性事件造成的,而这些可怕的场合通常包括大型事物。
但是巨物恐惧症患者可能并不仅仅害怕大的物体,有时在靠近一个超出自己预期的不相称的物体时,也会感到不安或焦虑,就如同前图放大的动物那样。
而且巨物恐惧症患者不一定要暴露在真实情境下才会出现症状,大脑不一定要在现实情境下才会做出应激反应,面对一张照片也有可能会诱发症状出现,使人冷汗直流,呼吸急促,甚至出现无法逃离的情况。
如何来面对巨物恐惧?
需要明确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恐惧的东西,这不是值得感到羞耻的事情。
当我们面对一个巨物恐惧症患者时,需要尝试理解他们的情绪,而不是因为无法理解或感同身受因而嘲笑对方。
《生活大爆炸》
我们要理解恐惧症,首先要了解情绪反应的机理是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1884年《什么是情绪》中反驳了当时流行的情绪理论,当时的人们认为“情绪是某种心理意识状态,是我们对环境中的事实或改变的反应,而这种心理感知会触发一系列身体反应。
将这种理论应用在恐惧上就是:“在树林中看到熊首先会让我们感到害怕,接下来恐惧的状态让我们开始发抖。”詹姆斯认为这种事件的顺序是错误的,真正的情况正相反。他说我们是因为发抖而意识到害怕,而不是因为害怕而发抖。
情绪首先是身体反应,然后我们才有了感受,或者说意识到了情绪的存在。这个理论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力。
人们在恐惧发作的时候,并不是先意识到危险或压迫然后才会感觉到恐惧,而是身体这一整套恐惧反应在无意识间发生,而且反应速度非常快。
人们会由于这些反应的发生而意识到恐惧,实际上即使没有意识到恐惧,恐惧反应的症状一样会发生。
所以,当出现恐惧症急性发作时,我们可以做什么?
首先就是缓解症状。
《生活大爆炸》
当出现恐惧症急性发作,身边又没有医生可以帮助,尤其是患者伴有呼吸急促、或感到气短手脚发麻的情况下,尝试用纸袋或者塑料袋堵住口鼻,可以有效缓解此类症状。
这样做是有科学依据的,原因在于人在快速呼吸时,由于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增加,使人体血液中的氧气增加和二氧化碳减少,后者导致人的血液暂时碱性化,从而导致大脑血流减少心跳加快呼吸肌疲劳以及血液电解质紊乱等短暂生化效应,这些生化过程就导致了头昏眼花胸闷心慌手脚发麻冰凉等不适症状,这在医学上有个名词叫“呼吸性碱中毒”。
同时这些不适症状又会激发更多的关于危险的推断和想法,从而循环进入交互效应过程。因此纸袋呼吸法增加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从一定程度上就阻断了躯体反应的发生。
在一些二战电影中有美军士兵由于在战场上的紧张、恐惧而呼吸急促、身体不受控制,手中拿一个纸袋狂吹的镜头,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拯救大兵瑞恩》
但是上述的方法只适合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而且仅仅是缓解了症状,对于恐惧症的消除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由于当前科学并没有对恐惧症的形成有一个完全的非常明确的共识。
所以对于恐惧症而言,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或者系统脱敏来做相应的处理,有不少的成功案例,下面我们就简单说明一下相关的治疗过程的基本原理。
1) 认知行为疗法CBT
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师会帮助患者了解恐惧焦虑的来源,认识到为什么你的焦虑是不现实的,帮助患者建立一个积极的、理性的、肯定的认知以取代他的消极思想与恐惧,这种类型的治疗试图通过建立对事物新的认知的方式来改变患者对恐惧症的想法,以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让患者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他们的非理性恐惧有关。
使用这种方法之前要明确治疗的目标,由于对巨大事物的恐惧感是自发的情绪反应,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改变患者事物的认知和想法,通过训练强化这种改变,以抵制自发的反应。
当人们遇到下面这个情境的时候,压迫感、焦虑感会自动出现,但是在看到船的整体时,却并不会出现类似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训练来改变患者在遭遇这种情境时的想法,来帮助消除患者的恐惧。
2)系统性脱敏
这是由南非心理医生约瑟夫·沃尔帕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交互抑制法。这种方法基于经典的条件,与认知心理学与应用行为分析有共通之处。
治疗师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时,诱导患者逐步暴露出导致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同时可以通过真实和想象的交互来慢慢减少症状并使体征放松,一般会包含三个步骤:
a.了解患者的恐惧来源,建立恐惧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b.针对不同的层次进行放松训练;
c.要求患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惧或焦虑的等级逐次进行脱敏治疗。
《外星女生》柴小七开启脱敏治疗
当然针对恐惧症的治疗还有很多种不同的尝试,如辩证行为疗法(DBT)、暴露疗法、药物治疗等,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完全地阐明,但一般不建议使用强烈的暴露治疗或药物,由于不同的患者对于强烈的暴露适应性不同,有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对于药物治疗,由于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科学证据证明恐惧的确实来源,所以多数药物受限于缓解症状,除非遇到无法控制身体等非常严重的情况时,可以将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3)在日常生活中建立防线
每个人都有恐惧的事物,不同类型的人对于恐惧有不同的体验。
对于巨物恐惧症,我们除了上述一些治疗手段之外,还有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建议来帮助个人建立防线,以抵御恐惧症状的侵袭。
a)加强对自身和恐惧症的了解,学习巨物恐惧症的相关知识是克服恐惧的重要开端,形成理性的思考框架,正视恐惧。
b)多进行辩证性思考训练,通过这种训练提升面对同一事物时的认知水平,改变对这一事物的单一想法。
c)学习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针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平时多思考不同方法之间的利弊,努力找到好的方法和应对的策略。
d)保持平静稳定的心态,平时可以做一些放松训练,如瑜伽、冥想、肌肉放松等,不仅在平时对健康有益,在治疗过程中也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情绪和身体的症状。
《外星女生》
这些手段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和积累,也许并不会马上对恐惧症生效,但每走一步其实都是对心理防线的一次强化。
当这种强化成为一种内化的状态时,或许在下一次再遭遇类似情境的时候会让你有多一点反应的时间,让你调动意识来处理面对的境况,而这一点时间也许就是真正帮助你走出恐惧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