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伯夷叔齐不念旧恶(5-23) 2024-04-10 14:21:43 孔子认为,处理人际关系时,如果能够做到不计较过去的仇怨,对人宽容,心中自然就少了很多怨恨,这种境界也可以称之为“仁”。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注释】伯夷、叔齐:商末诸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旧恶:过去的仇怨、嫌怨。是用:连词,所以、因此。希:同“稀”,很少、罕见。 【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仇怨,他们心中的怨恨所以也就很少。” 南北朝时代的大儒皇侃《皇疏》说,“孤竹之国,是殷汤所封,其子孙相传至夷齐之父也”,孤竹国为商汤王所封,孤竹国的子孙一直传到伯夷、叔齐的父亲那里。“父姓墨台,名初,字子朝”,“伯夷大而庶,叔齐小而正”,伯夷年长但不是正夫人所生,而是妾所生为庶出;叔齐年纪小,却为正夫人所生。父亲去世后,伯夷、叔齐两个人就互相让位。儒家认为,“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伯夷尊重父亲的意愿为孝亲,叔齐则对兄长十分恭敬,二人将孝悌都做到极致,均以天下相让。能以天下相让,还有什么不能相让?表示他们拥有仁心,为世人作出了示范。 伯夷、叔齐所在的商纣王时期,残暴无道,他们因此而隐居。后来听到周文王兴起,所治理的国家祥和安定,决定投奔周文王。途中遇到周文王的儿子即后来的周武王领兵伐纣,他们觉得很失望,认为这是以臣伐君,为不仁之举。后来,周武王赢取天下建立周朝,伯夷、叔齐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而躲到山上吃野菜,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是真正的义士贤人。 圣人立教,立足长远,针对流弊,所以孔子对此二人十分推崇并加以盛赞。孔子在本章则主要是称赞伯夷、叔齐“不念旧恶”,从他们不记旧怨的角度加以赞赏,以此表明为人处世应该具有的基本态度。 关于“怨”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指别人对伯夷、叔齐的怨恨,一种认为是伯夷、叔齐自己心中的怨恨。这两种理解都可以看作是孔子对二人加以称赞的理由。 人生在世,不可能全部遇见的都是美好,或多或少都会遇见不公不义甚至伤害。如果一个人总是记着旧恶,怨恨就会越积越多,就会永远难以释怀。如果能真正做到不念旧恶、宽宏大量、包容宽恕,无论他人怎样“恶”我也不报复,这种心境和行为必将感召他人不生怨恨,并获得他人的敬重。伯夷、叔齐豁然大度,能把旧恶统统忘掉,即使别人伤害过自己,也不心存怨恨,心里容留的都是别人的优点、恩德,确实难能可贵。二人堪称中国道德文化中的典范,司马迁《史记》中把伯夷列传列为第一,足见伯夷在古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儒家所说的“仁者无敌”,并非是仁者的力量强大到可以无敌于天下,而是心中不生敌意、不树敌对。即使别人故意伤害、毁谤,也不视其为敌,不心生怨恨。“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一个真正拥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不念旧恶之人,也一定是心存怨恨很少、别人对自己怨恨也很少的人。自己不树心敌,别人也不把自己当作宿敌或者新敌,恶怨何在? 赞 (0) 相关推荐 商鞅是谁的后代 商鞅祖上其实是周文王一脉 秦国的转折点,便是在秦孝公时期推行了商鞅变法,从此秦军逐渐强盛,成为战国七雄最强大的存在.商鞅有没有后代,史籍中并无详细记载,不过以他当时的处境来看,商鞅家人都很难活 ... 伯夷叔齐的幻灭:真相可能就在一个“仁”字里|史记次元番外 就像把<吴太伯世家>放在世家的第一篇一样,<史记>次元把<伯夷列传>放在列传的第一篇也很突兀.司马迁一定在有意强调什么.<史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书, ... 秦国灭掉周朝,统一天下,谁是最大功臣?是周文王的后裔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大军攻打西周国,西周君自知无法抵抗,于是向秦国投降.同年周赧王病死,享国近八百年的周朝至此灭亡.之后,秦王嬴政又扫平六国,统一了天下.秦国本是僻居的一个诸侯国,却最终统一了天 ... 伯夷叔齐何足道,该讴歌的是那个时代! [读史记·伯夷列传01] 都说"汤武革命,顺天应人",历史称道周文王.周武王盛德,儒家对其行为普遍唱赞歌.而在西周时代,有两兄弟站出来斥责武王不孝不仁,公然以绝食的方式反对以暴 ... 106.不记仇不结怨谦谦好君子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这一句孔子又提到了两个人伯夷和叔齐,这俩人是亲兄弟,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三.在咱们古代,起名字最常用的就是按照伯.仲.叔.季这样排列,分别是 ... 做了好事是德,不留名更是至德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做好事是德, 不留名更是至德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 ... 周文王的十个嫡子 周文王的十个嫡子 周文王有100个儿子,仅嫡子就有10个: 长子伯邑考,被纣王杀害,无后,无封国: 次子姬发,周武王,周朝开国君主. 三子管叔鲜,管国开国君主. 四子周公旦,鲁国开国君主. 五子蔡叔 ... 【每日学一句论语·荀卿庠视频】公冶长5.23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原文]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翻译]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3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乡党第十 10.7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 ...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稀 <论语>中四处五次提及伯夷.叔齐这对古今第一兄弟,并且还都是由孔子对他们做肯定的评价.有意思的是,有两则都是讲他们有无"怨"的问题,一则是回答子贡之问:这二位推掉国君之 ... 视频·每日读论语阳货17.23君子义以为上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视频·每日读论语阳货17.23君子义以为上 [原文]17.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 ... 【第333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23章》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有何深远意义? 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23章>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有何深远意义? 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思是说:"君子 ... 【每天读论语】子张19.23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子张19.23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原文]19.23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 ... 视频·每天读论语·宪问14.23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宪问14.23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原文]14.2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翻译]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 ... 【每日学一句论语】雍也6.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每日学一句论语]雍也6.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原文]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 ... 【第258期】音频学《论语·乡党篇第23章》孔子因何把朋友馈赠的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 音频学<论语·乡党篇第23章>孔子因何把朋友馈赠的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 10·23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馈:馈赠,礼物.虽:即便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朋友的赠品,即使是车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