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赐也何如(5-4)

本章是孔子对子贡的评价。瑚琏是礼器中最为贵重的器皿,孔子以瑚琏比喻子贡,是对子贡才能的高度称赞,认为他能堪当大任。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注释】
赐,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
女,通“汝”,你,这里指子贡。
器,器皿。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
【译文】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啊?”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皿。”子贡又问:“是什么器皿呢?”孔子说:“你就像(那贵重华美的)瑚琏一样。”
本章问答应该设定这样一种情境。孔子在本篇接连评价了3个年轻的弟子,特别是少孔字49岁的宓子贱都得到有君子之德的很高评价,子贡当然就忍不住,特别想知道自己在先生心目中的印象,所以急忙问道:“赐也何如?”意思是“先生,您看我怎么样啊?”孔子很平静地说:“你就是个东西。”子贡立马追问:“我是个什么东西?”孔子说:“你就是个瑚琏。”可见《论语》的编排很有讲究,而且孔子对子贡的评价也富有深意。
瑚琏,“古注,夏曰瑚,殷曰琏,周曰簠簋(fǔ guǐ)。皆宗庙盛黍稷之器,甚为贵重。”夏朝称为“瑚”,殷朝(商朝)称为“琏”,周朝称为“簠簋”,是祭祀宗庙的时候用来装小米、黄米等祭用品的器具,上至周王、诸侯,下至卿大夫,置于大堂之上、宗庙之中、黄泉之下,非常尊贵,可以和鼎相提并用,是希望世代可以享有、须臾不能失去、子孙万代留传的大宝礼器。孔子将子贡比作“瑚琏”,说明子贡有着高贵、端庄、典雅的风范,对于国家社稷堪称大器,有厚德之品,可担当重任,足见孔子对子贡的评价之高妙。
但是,孔子曾在《为政》篇说过“君子不器”,认为君子不应当像器皿只具备某一方面的才干,而是应该成为全才,达到“不器”的水平和境界。孔子评价子贡“器也”,也说明在孔子眼中,子贡还没有达到君子的水平,不过能以“瑚琏”喻之,虽未达到“不器”的境界,却也是一个优良之大器。
子贡出生于富贵家族,家里非常有钱,学习非常用功,在孔门四科里面尤其以言语为最佳,排名第一,极富辩才。孔子一方面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充分肯定他的才干,但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子贡,要继续努力修身立德,以为大用。所以,子贡后来得以在外交上充分展示才能,曾说服两个国家放弃战争。生活中的子贡性格外向,从急不可耐地问孔子对自己的看法足可证明。子贡还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孔子去世以后,其他弟子守孝三年,而子贡在孔子墓前守孝六年。
子贡虽非“君子”而仅为“器”,却是“大器”。当下的我们却少有成“器”者,即使有所成也只能算得上“小器”,远不如孔门弟子的学识和修养。世人应该从中深悟君子之道、成器之理而全力践行,以求大器亦可晚成。不然,不仅难以成为君子、圣贤,而且还会与“大器”无缘,终究只会“小器”一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