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爱你”更难说出口的是“对不起”

难道一句“对不起”,真的比“我爱你”还要难说吗?
好像,的确如此。
生活里,家长常常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即便明知道伤害到了孩子,也不会去好好道歉。中国式的父母,在道歉这个方面,一句“对不起”,比“我爱你”还更加难说出口。

《狗十三》片段

1

父母为什么不想好好道歉?

首先,要先明确,父母的道歉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含蓄式道歉,这是家庭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
看到有位网友分享,自己的妈妈从来都不会道歉,她道歉的方式就是简单的一句“吃饭了”,还好像是给予了他多少的容忍,其实只不过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罢了。
还有位网友说,她的父亲给她道歉的方式,永远不会出现“对不起”这个字眼,甚至不会低下头说一句“抱歉”。能给的道歉方式,仅仅就只有一句“钱够不够用”。这位网友想要表达的更多的大概是父亲不好好道歉的苦恼。
第二种,转折式道歉,这很难让人接受,但很多父母固执己见。
前几天,朋友跟我诉苦,说爸妈催着他去相亲,但他并不想去。周末的时候明明可以好好休息,父母就一直在耳边唠唠叨叨,说想要他早早地结婚生子。他在父母的软硬兼施之下,无奈地说出希望父母能够尊重自己的想法,他们这样逼迫,他的压力其实很大的。
但是并没有得到一句“对不起”,他的父母也没有觉得自己不对,只是起身说了一句:“那我现在跟你道歉,你以后就知道我是为你好的,以后你就知道我是对的。”
其次,要再明确,“我错了,对不起”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一,“我错了,对不起”,意味着我是很糟糕的。
很大一部分家长是在“受打击”式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父母过度的谦虚谨慎,使得他们的思想里存在着“我做的那些事情,就等同于我本人”的这个观念。
这在中国式的教育当中是很常见的,但新时代的年轻人并不能接受。
这种把每一件事情都带入成自己本身的方式,使得他们“拉不下脸”来否定自己。
如果他们道歉了,那么这句“对不起”就是承载着他们的个人否定,就意味着本身的糟糕。
第二,“我错了,对不起”,就意味着我在示弱。

无论是我们之前分析到的含蓄式的道歉,还是转折式的道歉,其实都是父母的倔强。他们不愿意对自己的孩子示弱。
因为示弱,就是一种妥协,会带来羞耻感,也会带来挫败感。
他们习惯性的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小时候的弱小无力,在如今不能再重新体会。
他们不会允许自己向孩子“示弱”,要树立的是一个毫无破绽的完美形象。
《以家人之名》当中,凌霄幼年时一直被否定,导致后来他慢慢形成拿对和错来感知自己的世界。后来的凌霄,遇到了新的光,好像终于看到了自己,原来错的不是他,而是母亲。
但他没有得到好好的道歉,他曾经体会过的弱小和无助,过去的琐碎,都还没来得及收拾好。

2

为何父母要学会说“对不起”?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常常被人打脸,那么,现在你再去抚摸他的脸蛋,对于他来说,其实是一种创伤。即便如此,他还是会期待有人轻轻抚摸他的脸蛋,肯定他。
同样的,父母如果一直拒不道歉,孩子的内心会逐渐敏感起来。即便之后能随意说出口的“对不起”,其实也没办法再抚平棱角。
相比“我爱你”,“对不起”才是亲子关系里更需要的。
虽然说现在推崇着“生而平等”,但现实的情况就是,没有几个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和自己平等的,我们的文化环境里面,没有这个“平等”。
我们总在等待父母的道歉,一句“对不起”,但往往都是等不到的。
最后互相看不见对方的想法,再到最后不欢而散。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其实就是一种“绑架”,谁都有犯错的时候,父母也不可例外。其实,真正毁掉亲子关系的,最后的真相是父母一直在等着孩子对他们道谢,而孩子一直在等着父母给他道歉。这是两种矛盾且极端的态度,也是最根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缘由。
父母以为这是对我们好和爱,但我们的感知经常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我在跟父母谈我的感受,父母在跟我说“挫折教育”。

我在跟父母提我的阴影,父母告诉我说面对现实。
“我爸妈这样的对我,等我以后有了孩子,不会这样对待他。”这样类似的话,我已经听过了很多次。
作为晚辈来说,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父母固有的局限,就只能够让自己从容起来,去维护自己对下一代的态度。
这种思想和方式总还是要由我们来进行结束的,让“对不起”不再难以说出口。
不论从我们的传统观念,还是从我们社会现状来说,哪怕我们心心念念有一天父母会以一种方式,对我们说句“对不起”,但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一种徒劳。

我们更需要做的,就是尝试自己与父母的和解,尝试着不让自己的精神过于依赖于父母的那句“对不起”。

如果你的父母没有给予你想要的抱歉,那么就超越他们,在下一代身上尽量避开。
从理解这一步开始,我们就真的长大了。
正视自己的错误,正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正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这句“对不起”真的就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吗?
可能,我们需要,并不是如此这般的道歉,而是面对父母的时候敞开心扉,面对孩子的时候,能不趾高气昂。
我们需要的并不是父母的道歉,而是父母能够平等的接受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态度,以及理解我们的行为。
而这句对不起,在岁月的沉淀下,我们会在父母的脸上看到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