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之泻乃是补



大黄的临床应用在《武威汉代医简》中已有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继而历代医家对大黄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中药学》介绍大黄:大黄苦、寒,其性沉降,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传统上多用于: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2.血热妄行之吐衄,火邪上行之目赤咽痛。3.热毒疮疡,肠痛腹痛。4.瘀血经闭,瘀血肿痛。5.湿热黄疸,湿热淋证等。由于大黄的化学成分复杂,一味大黄犹如一张大复方,如辨证精当,组方合理,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世故人情,皆喜补而畏攻。”

有的医生为迎合人们喜补心理,不辨虚实,大投参茸,以致无病添病,有病加重,甚至形成“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治病无功”的偏见。《内经》曰:“六腑以通为用”。故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每时每刻都要保持通畅、平衡,否则疾病生焉。大黄攻积导滞、推陈致新,以通为补、抗衰延年之理就在于:

1攻积泻滞、推陈致新“六腑以通为用”。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饮食物和水液。其生理特点为“泻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若六腑不能“泻而不藏”,可导致水谷糟粕停滞或积聚,进而影响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以及代谢物的传导、排泄。由于六腑之病多为实症,治疗以通降为大法。清代医家张石顽认为“大黄其功专于行瘀血、导血闭、通积滞、破癥瘕、消实热、泻痞满、润燥结、敷肿毒,总赖推陈致新之功。”践之临床,凡实热积滞、燥热内结的脘腹痞满胀痛,大便干燥秘结,宿食胀气的阳明腑实证,可用大黄攻积通便,泻下清腑。因疾病之发生发展,是邪正相争的过程,邪盛则病进,邪衰则病退。大积大聚,下之则癥瘕去而气血调;大秘大坚,下之则燥屎去肠胃洁。病实邪盛用大黄,就是泻其实邪,加速人体内代谢物的传导,及时清除肠腔内细菌及毒素,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张子和曰:“邪去而元气自复。”大黄推陈致新,其实质就在于去陈垢而生新,排除体内糟粕而利于创造新的物质。

2以通为补、抗衰延年

2.1古代以通为补文献

“《内经》一书,惟气血通流为贵。……所谓下者,乃所谓补也。陈盉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者存焉。”“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下药乃补药也。”(张子和《儒门事亲·凡在下者皆可下式十六》)“邪气有余,壅滞不通,去其滞气,则正气自行。”(周学海《周氏医学丛书·脏腑药式·通滞》)“攻贼即是安民,驱邪即以养正。”(《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古今医论》)

2.2腑气不通致老衰,以通为补可延年

人之衰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抗衰老理论大多立足一个“虚”,治疗偏于“补”,经临床验证,对“虚”者用“补”是有疗效的。但是,“实”亦可致衰,胃肠积滞,腑气不通之大便秘结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的生命活动及生长发育均有赖后天水谷之精微濡养,水谷之精被各脏腑器官吸收后,其糟粕下传大肠排泄。正如《素问·五脏别论》所说:“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若腑气不通,传导失常,则糟粕停滞积留,久之必大便秘结难下,毒物复被自身吸收,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而促进早衰。现代医学认为便秘的危害不但在于它能使多余的脂肪停滞体内,还会使肠道内病菌毒素过剩,胃肠内菌群失衡,人体免疫能力下降。除胃肠道常见的疾病和某些急腹症外,便秘严重者还促使衰老,引发癌症。“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瘀血停于经络,必得大黄以豁之。”(《雷公炮制药性解》)笔者认为大黄攻下之力虽猛,然有病则当用之。对体质许可的腑实热症患者,用大黄直达病所,使肠道蠕动增强,热毒积滞从大便中及时排出,令邪有出路,“陈盉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荣卫昌”,此即邪去正复,以通为补之理。汉代王充说得更明白:“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渣滓。”可见大黄对抗衰延年颇有益处。

3大黄现代药理及名老中医服用大黄抗衰老经验

3.1大黄现代药理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陈可冀教授主编的《新编抗衰老中药学》第三篇第一章“传统延缓衰老植物药”就列入大黄。该章对大黄现代药理介绍有:延长动物寿命和抗氧化作用:大黄能显著延长实验性高脂血症豚鼠的寿命。

……大黄具有清热、抗菌、抗病毒、抗癌、健胃、利胆、保脾、强心、抗高血压、止血、活血、降低血脂、减肥、增加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大黄是个有希望的延缓衰老和治疗老年病的中药。

3.2名老中医服用大黄抗衰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朱良春以其亲身之体验,认为大黄确有推陈致新、延缓衰老之功。朱老一度血脂偏高,同时伴有冠心病及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由于常交替服用脾约麻仁丸和清宁丸,保持大便通畅,所以血脂一直正常,冠心病稳定。

北京西苑医院赵心波大夫每日口服三克大黄,不但年近八旬身体健康,而且还治愈了尿血。

江西肖俊逸大夫80岁时介绍他长寿的经验说,他每天服大黄丸,连续达40年之久。常服大黄对他延年益寿确有益处。

4结语

近年来,随着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大黄已作为一种世界性药物载入19个国家的药典,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大黄除上述药用功效外,在国外,如西德、瑞士等国家,已把大黄作为糖果、饼干的辅料;澳大利亚则用大黄加三七片治疗肥胖症;比利时常用大黄冲剂与咖啡同冲来减肥;日本的大黄袋泡茶也备受欢迎。

综上所述,大黄是一味值得推广的防病、治病、保健、抗衰老的中药。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英98级 汤自立

(0)

相关推荐

  • 癌症 别怕 有中医(四续)

    六腑以通为用 西医癌症有仪器.有实验室即可,但中医不能偷懒,不能把仪器当权威,仪器仅仅是一种诊察,而且是静态.固化的诊察,将这样诊察得到的东西,纳入望闻问切四诊,"辨症求机",辨活 ...

  •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所生也”。其中“平”是指无病,“不平”就是有病(肖春宏老师)

    ​四诊时,我们问大便之意义是什么?许多人肯定回答说:辨寒热.虚实.这答的不错.但是没讲出深层意义.<内经>说:六腑"泻而不藏",意思是六腑中的糟粕必须及时排泻出去,不准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分治篇

    人之身体,营卫气血所运化,营安卫固,则气清降有节而不失法度,血藏用有章而不丢规矩,脏腑安然,百病不扰.或困于内营之郁,或感于天之六气,病患始成.外病之路,莫过于毛发,皮肉,经络,六腑,五脏,五种途径, ...

  • 俞募配穴法一般背俞穴治五脏病、募穴治六腑...

    俞募配穴法 一般背俞穴治五脏病.募穴治六腑病.<素问>记载:"迫藏刺背,背俞也",提出了背俞穴来治疗五脏疾病.<素问·气府论>记载:"胆虚--,取 ...

  • 程凯养生说:先泻再补的健脾法

    程凯养生说:先泻再补的健脾法

  • 【医案分析】脾虚伤食泻误补案

    误诊医案 脾虚伤食泻误补案 中医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对误诊.误治的总结,古代医案除涵盖大量技艺高超.思维缜密的各类成功医案外,也不乏对失治.误治的种种反思. 案例 黄承务子,2岁,病泻.众医止之,十余日 ...

  • 阴阳不和该如何调理,专家现场解析,“泻”和“补”要遵循这原则

    阴阳不和该如何调理,专家现场解析,“泻”和“补”要遵循这原则

  • 什么是虚什么是实?怎么泻怎么补?

    传统中医对身体的判断分为八纲辨证,辨阴阳.辨虚实.辨寒热.辨表里.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虚症和实症.很多康友都想知道自己哪里虚?很多人知道自己这里虚哪里虚,也多在交流这样补.那样补.可对于错综复杂的 ...

  •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原文地址: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作者:小中医 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是在得气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虚实状态采用的相应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医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 ...

  • 扁鹊针法:泻南补北之真意

    古派巨灵针灸的祖师是秦公越人扁鹊 古派针灸传承人黄贵生老师讲课笔记: 黄贵生 : 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 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 ...

  • 『名医经验』“泻南补北”针刺治高血压

    "泻南补北"法,源出<难经·七十五难>,它以"虚则补其毌,实则泻其子"的整体观法则,广泛而灵活的指导中医各科临床,这种理论和方法,近年来运用于针灸临 ...

  • 『名医经验』袁长津临证专栏-吐血宜清胃泻火 补齐摄血

    吐血是血从胃中经口吐出或呕出.常夹有饮食残渣.多因胃中积热,或肝火犯胃,而损伤脉络所致.有部分因为中气虚损,血失统摄而致吐血.另外,某些急性热病出现热伤营血证时,亦可出现吐血. 辨治方药 胃中积热型 ...

  • 泻南补北

    ​黄连黄芩为泻南, 二钱三钱药不烦, 骨脂泽泻为补北, 三钱五钱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