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光共舞| 他用一系列实验艺术,触碰观众体验的“下限”

杨璐

新锐灯光艺术家

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 切尔西艺术学院

目前就职于与光共舞北京创作中心

我们依靠感知力来理解这个世界。然而在媒体时代,日常生活中充斥着无处不在的影像轰炸、音乐轮播……如此高密度的信息量使人们的感知能正在力逐渐麻木、退化,越来越“佛系”,对外界信息不再思考和产生情绪波动,成为毫无感知的“植物人”。

——杨璐

(图源:ganzfeld)

杨璐,一个与信息爆炸时代相逆行的装置艺术家。

他的创作基于灯光、空间环境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不断地探索艺术装置为观众带来的认知陌生感,并持续记录人们在参与体验后的反应和思考认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让他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思维和方式。

杨璐在英国切尔西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对“感官剥夺”理论(指有意地减少或消除来自一个或多个感官的刺激,研究感官后续运作)在空间中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带来了“Sensory Deprivation”系列作品。

下面我们来看看“Sensory Deprivation”系列作品中一些为人称道的案例。

1

Stinky Room 臭屋子

他的系列作品之一《臭屋子》(Stinky Room)是一个充满腐败树叶和草皮的封闭无光的屋子。艺术家将3吨的发酵植物铺放在空间中,并放置了8台大功率风扇将发酵树叶和草皮吹向空中。当观众步入作品其中,由于参照物的剥离、视觉力的丧失、腐败气味和植物被吹起后凌乱飞舞的触感,使他们失去方向感并开始到处摸索,无所适从。

视觉的剥夺使观众的嗅觉、触觉等感知力被放大。人们只能在黑暗的环境中搜索感受,这样的限制也让他们感到焦虑,甚至产生不适感。

2

Confinement Chamber 约束室

而在他的系列作品之二《约束室》(Confinement Chamber)中,感官剥夺的视觉限制变成了首要的玩味对象。

“约束室”是一个独立的的半消声室,室内噪声不高于30dBA。观众进入室内后将会被安排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带着隔音耳机和闪烁着单色led灯光的眼罩。摄像头实时记录播放着体验者的状态和反应,在约束室外的人可以观看里面的体验状态。

这是一个激进的甚至荒谬的作品,然而许多观众体验后的反馈却是非常有趣。

←左滑看反馈

3

Nothingness 彩色的虚无

《彩色的虚无》(Nothingness)是“Sensory Deprivation”系列的最后一个作品,这是一个360度充满单色光的半消音室装置。

装置用白色亚克力围合出独立的单人小空间,并利用甘兹菲尔德原理,将灯光通过柔化处理后,均匀分布在装置的各个角落。

当观众步入其中,360度的单色灯光扑面而来,掩盖了空间的棱角、尺度、进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实际不存在的单色光的“浓雾”。到处都是一样颜色,绝对的安静,沉默,只有满眼的单色光在缓慢变幻。

一位观众在体验后曾说到:慢慢地在里面待久了,便没有什么可以去注意的了,只有他自己,而自己的心跳变成了最嘈杂的声音。

在体验的过程中观众的感受也大不相同,放松的,冷静的,兴奋的,好奇的,快乐的,略感不适的,甚至有体验完反馈说感觉像吃了致幻剂一样。

我们可以透过下面的现场图片,浅层的感受一下现场的氛围,试着体验一下观众的感受。

或是在迷失中摸索;或是在原地站定,迷茫而不知去往何处……

或是神情沮丧,惴惴不安……

或是气定神闲,尽情享受……

从体验者的表现中,我们看到这件作品具有的强大魔力,它能够牵引人的神经,缔造出一种因人而异的氛围。这也许就是认知心理学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强大魔力。

在2016切尔西学院展上,《彩色的虚无》(Nothingness)也成为组团打卡体验地。

(图源:Facebook)

(图源:Facebook)

以上只是杨璐作品的一个面,他在探索认知心理学与艺术边界的创作路上一直不曾停歇,致力于发现和创作更多的基于多维感知的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