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阅读
最初我是想写一篇读后感的,比如“XX读后感”,顾名思义,选一本书(可以是我很爱的《人类简史》),做个简介加上“读书”之后的感触。不幸的是,之前看过另外一本书,叫做《结字录》(作者符马活),这本书里面是对一些常用汉字的原意解读,其中关于“读”的解读是“读书要出声”的意思,在古人看来,默读不算“读”。我在看书的时候当然是没有读出声音的,所以没好意思用“读后感”这个标题,免得对不住“读”字。既然写不出读后感了,那么干脆分享一下关于我为什么喜欢阅读的想法。
还是从《人类简史》说起,大概2015年初的时候,微信朋友圈有人转关于《人类简史》的小文章,里面引用了一些书中的句子,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赶紧找来书开始看。但那时候工作很忙,每天晚上七点半、八点到家,差不多是睡前翻上几页的速度,看得很慢。有一点我得坦白,我看书向来不怎么走心,很多书看过就忘了,包括那些名著,其实上学的时候也翻看过一些,现在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而且我看书是没什么固定喜好的,基本上只要有趣、好玩儿就行。《人类简史》里面就有些很有趣的点,比如是八卦维持了我们的社交小圈子,比如八卦能维持的圈子人数上限是150个人;人再多了八不过来,就得有八卦以外的东西来作为替代,作者说这就是“虚构的故事”;而虚构是我们人类特有的能力,所以只有人类才能形成较大的团体,最终由我们的祖先智人消灭了地球一半以上的物种,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走到了食物链顶端。在这之前我并没有看过《枪炮细菌》或者类似的观点,第一次接触这些新奇的观点给了我很多乐趣。这就回到了我的主题,我为什么喜欢阅读?因为阅读能够带给我很多的乐趣,这是我喜欢阅读的最主要的原因。或者说,好不好玩儿是我是否喜欢什么的主要原因。人生路漫漫,如果一直做自己觉得好玩儿的事情,可能幸福的几率就会大一些也说不定。
说到这里,我还想就阅读和“好玩儿”多说几句。有一种说法,是说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一般会经历几个阶段:看小说、看经典、看文史社科、看哲学(也可能记错了,汗)。我沉迷于武侠小说和网络小说很多年,勉强算是经历了看小说的阶段。关于“经典”,可能是个人的感悟能力有限,不是太有感觉;而我只对那些好玩儿的历史故事有兴趣,可惜记忆力又不好,看了也是记不住的,甚至只记得大概故事,记不住是谁的故事——如果我来讲故事,张冠李戴是很可能发生的。后来我发现,我错过了文史阶段,开始看心理学的内容了;庆幸的是我对心理学的兴趣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也就是说,在我的阅读经历中,我觉得小说、故事性强的历史、心理学是很好玩儿的。
比如我在读金庸的《雪山飞狐》时,废寝忘食看到结尾,结果居然是没有决战结果的!当时是一口气闷在胸口啊,可是过后想起这一时刻,却是非常有趣、非常好玩儿的事情:我饭也不吃追着看结局,你就给我看这个?但就是这种反差极有意思,我至今都觉得《雪山飞狐》和那些或悲或喜的结局不一样,很特别。再比如看到前秦皇帝苻坚的经历,会觉得这个人在身体力行的做一个“儒”,所言所行很多时候是符合儒家的期待和准则的,和历史上所有的其他皇帝都不一样,他的这种与众不同就是好玩儿之处了。还有提出需求层次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里面说过:“人是没有本能的,但看上去却的确有着本能的残余、类本能的需要、内在的能力和潜力。而且临床的和人格学的经验都表明,这些微弱的类本能倾向是好的,值得人们期望的,是健康的而不是邪恶的。”这和我以前对“本能”的印象大不相同,以往提到本能,更多的以为在说“动物性的、暴力的”,而马斯洛却说,其实类本能是好的、健康的。这让我想起他在这本书里的另一句话:“教育应该教给孩子坚强、自尊、正义感、抵制控制和利用、抵制宣传和对文化的盲目适应、抵制暗示和流行。”这些对以往观念的颠覆是我觉得很好玩的事情,发现自己的观念有误而企图修正的过程也是乐趣满满的。
阅读总能带来一些新奇有趣的东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时候是很想把这些趣味分享出去的,所以我加入一些书友的群体,在那里会有同样爱好阅读的朋友们,可以做分享、可以交流、可以聆听,也可以各抒己见。比如有一个读书群,常在周六晚上做新书的推荐分享,会邀请作者或者译者或者编辑来群里做分享嘉宾,与书友互动。还有一个武侠群,里面的书友都是热爱武侠的;我也爱武侠,我在初中毕业之后的假期里,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口气看了三百部武侠小说,大概五百多本书,我的近视就是那一个月的功劳。之后也一直迷武侠小说,后来看各种网络小说,也包括一些武侠,直到我看了一个叫做《缺月梧桐》的武侠小说;我想每个热爱武侠小说的朋友,心里肯定都有武侠情结、都有江湖梦,而这部小说,实在是让我的武侠梦稀碎稀碎的,以至于基本上再没怎么看过武侠小说了。另外一个读书群经常做线下的分享活动,会请一到两位群友做专题分享,比如分享新疆之行或者金门之行,穿插民俗历史等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也会参与讨论。而且我还在书友中发现了几个牌友,偶尔约个牌局一起打升级真是太幸福了。在和书友分享一些喜欢的、印象深刻的书籍的时候,可能会惊喜的发现某个书友也看过、也喜欢我喜欢的那一本书,会产生一种“人海茫茫,得遇知音”的庆幸感。阅读虽然是很个人的事情,但是也会带来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这些朋友的交流、讨论甚至观点的辩论会擦出新的火花,给自己更多的启发。我想这大约是我喜欢阅读的第二个原因。
最近看了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也开始留意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所以渐渐发现一件以前没有关注的事情:阅读对我来说是一件会让我从心底高兴的事情,就像我喜欢晒太阳、赏花观草、看山看海、喜欢打牌、爱吃东西一样。胡适在做《为什么要读书》的演讲时,说了三点:“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胡博士还说,很多人读书是以“学以致用”为最高目的的,“为读书而读书”有“读死书”之嫌疑。但是我阅读的目的真的就是阅读本身。关于读书“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周国平说过:“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我想这就是我喜欢阅读的第三个原因了:阅读本身是一件能让我愉悦的事。而且我还有个歪理:如果以“学以致用”为目的,恐怕阅读的趣味性和过程中的愉悦感都要大打折扣,那么阅读可能会从一件“好玩儿”的事情,变得不好玩儿了,不好玩儿了恐怕我就不再喜欢了。
我喜欢阅读的最后一个原因,和胡博士说的第一点有关。胡博士说的重点,是可以通过读书来接受前人遗惠;而我要说的重点,则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遇见“知音”。世界那么大,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感觉到处都是人。但是世界又那么小,想找到知音是如此的困难。阅读是可以打破时间的桎梏的,几千年来留下的书籍作品多不多?绝对数量不少,但事实上这些都是经过时间的河流、大浪淘沙考验过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发现与前人的不谋而合、不期而遇。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人生旅行者,但是在阅读的那一刻,你会发现曾有人和你选择了同一条路,热衷于同样的风景,有过同样的心情,发出过同样的感慨……孤独感如云开雾散,我们的频率上有了另一个人,共鸣直达心间。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写了很多书,但是他这样评价自己:“我觉得我是一个不错的作家,但我觉得我是一个伟大的读者”。在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感受是:虽然我不是作家,但我和亚隆先生一样是个读者。我会觉得为了读者身份而沾沾自喜的不只我一个人,我并不是孤单的,有人和我一样,我是被理解、被认同的,这种感觉非常棒。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喜欢阅读这件事的想法,你为什么喜欢阅读呢?如果你不愿意分享这个话题,也可以独享这个小秘密,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阅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愉悦的节点,我坚信对阅读的真爱,才能让阅读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