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之道,不正是全面发展吗?

上卷 第四十三回 第一节:

【原文】
话说王夫人因见贾母那日在大观园不过着了些风寒,不是什么大病,请医生吃了两剂药也就好了,便放了心,因命凤姐来吩咐他预备给贾政带送东西.正商议着,只见贾母打发人来请,王夫人忙引着凤姐儿过来.王夫人又请问"这会子可又觉大安些?"贾母道:“今日可大好了.方才你们送来野鸡崽子汤,我尝了一尝,倒有味儿,又吃了两块肉,心里很受用。”王夫人笑道:“这是凤丫头孝敬老太太的.算他的孝心虔,不枉了素日老太太疼他."贾母点头笑道:“难为他想着.若是还有生的,再炸上两块,咸浸浸的,吃粥有味儿.那汤虽好,就只不对稀饭。”凤姐听了,连忙答应,命人去厨房传话.
【端木持易见解】
病,很多人都知道。可病是如何生的?很多人就不晓得了。
大家病了,只晓得说“生病了,生病了”,看,把“生”的“因”直接当做“果”,那因却给忘记了。
病因不外乎两大类,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是天气变化,风热暑湿燥寒,即六淫邪气。内因主要是七情六欲,一般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合起来就是身体和心灵的活动和变化。
啥叫病?过或者不及,就是病。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过或者不及,都算作病。
身体病了是这样,心情病了也是这样,那生命呢?
《吕氏春秋*贵生》中,华子说:“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那么什么叫全生、亏生、死、迫生呢?
“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
按照他的逻辑,正常的生命是六欲都正好;缺一部分呢,叫亏;没有欲望,那就如同死了;比死还惨的是什么呢?就是被迫接受自己讨厌的东西。
全生你可以理解为6分,6分以下,0分以上叫亏,0分就如同死了,0分以下,负数,被迫担负,那就是不如死的状态。
当然,他没说6分以上,逻辑上有点不完整,六分以上,在很多人眼里,那就是极乐世界了。照我看,估计也是一种病,为什么呢?因为过犹不及,也是一种伤害生病。比如玩游戏,六小时挺快乐,六小时以上,不就得累死了?
贵生这一篇,核心思想是什么呢?天下的事,再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了。我们该怎么活着呢?就是求真以养生,做一个真人。如果有余力,再用它的剩余用来治理国家,再有余力,才用来治理天下。如今世俗所谓的君子损害身体舍弃生命来追求外物,他们这样做将达到什么目的昵?他们又将采用什么手段达到目的呢? 假如有这样一个人,用随侯范睢的夜明珠去弹射千仞高的飞鸟,世上的人肯定会嘲笑他。这是为什么昵?这是因为他所耗费的太贵重,所追求的太轻微了啊。至于生命,其价值岂止像随侯珠那样贵重呢?
也就是说,那生命去追求无谓的钱财、声色、功业、国家、天下,那都是不可取的。
保全生命,才是第一位的,这就是贵生论。
以上这些论述,和本节有啥关系呢?
你看贾母没啥毛病,却赶紧求医问诊;她也不怎么饿,但别人送来野鸡崽子汤,她还是“尝了一尝”,“又吃了两块肉”;问诊和喝汤,不过是她“心里很受用”罢了。受用完了,她还不知足,还要“再炸上两块,咸浸浸的,吃粥有味儿”。
贾母“贵生”,可真是没得说了。
历史上还有比贾母更厉害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从贵生发展到“贪生”呢?
他们以为只要有越多的钱财、声色、功业、国家、天下,就好像生命越发贵重了,哪里晓得贵生的要义就是不以外物害生,而在于戒修之上啊!
生命不是越多越好,以适宜为界限,过了,不足了,那就是生命病了,简称生病。试问,天下又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生命的界限?更又有几人知道自己已经超载?或者自己已处于迫生的地位呢?
蝇营狗苟之辈,或迫生、或亏生、或超生,而不知生死之间的界限,更不知道全生何谓,为人还有什么资格呢?更何谈大道真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