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回忆:因为日军生物武器昏迷8天,多亏老乡想出办法

2001年,汤新芳回到了黑河罕达汽镇,32年前她来到这里的时候,还只是一个高中生,现在儿子都上大学了。

她特地去给一个老大爷扫墓,哭得稀里哗啦,倒不是他们沾亲带故,而是老大爷的那口棺材,30年前本来是给她用的。

(以下内容由知青回忆改编整理,文中人物系化名。)

1969年,汤新芳下乡了,因为家里困难,她从小营养不良,17岁的大姑娘,居然身高不到1米5,体重不足70斤。

出门前,姐姐嘱咐她:“你要保护好自己。人家要是欺负你,一定得还手,不然以后日子更苦。”

汤新芳牢记姐姐的话,到了插队的罕达汽公社,她就像一个随时准备战斗的小豹子,处处谨慎,步步小心,然而,想象中的欺凌没有出现,老乡们倒是十分照顾她。

罕达汽原来是鄂伦春人生活的地方,人口不多,汤新芳所在的生产队只有不到30户人家,大家见这个南方姑娘枯干瘦弱,都觉得心疼,有好吃的都先给她吃,重体力活也不让她出手。

三年时间,在黑土地的养育下,汤新芳大变样,身高长到了1米7,体重也达到了120斤,出落得健美挺拔,充满生命力。

出于感谢乡亲们爱护的心意,她什么活儿都抢着干,有一次大兴安岭起了山火,她一马当心加入灭火队,而正是在这场火灾之后,她的厄运来了。

救火之后大概一个星期,汤新芳突然觉得浑身无力,高烧不退。那个年月,人没有那么娇贵,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她吃了点感冒药,睡了一整天。

第二天起来,事情开始不对劲,她水米不进,吃什么吐什么,大家也不知道怎么了,只能让她继续卧床,等到第七天,汤新芳嘴巴、鼻子、耳朵开始渗血,其他知青害怕了,赶紧叫生产队的人来看看。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有人说了一句:“不会是出血热吧?”

“出血热是啥啊?”知青们从来没听过这个词。

上了年纪的老乡解释说:“日本人占领东三省的时候,曾经用老鼠做实验,弄生物武器,后来有老鼠跑了出来,这些老鼠背上都有一道褐色的印子,只要爬到人身上,或者人吃了老鼠爬过的东西,就会染上出血热。21天左右就没命了。”

“汤新芳也没接触过老鼠啊?”同宿舍的知青很纳闷。

“你们前一阵不是去灭火了,在林子里铲土的时候,可能带出来东西了。”

“八成是,其他公社也出过这事儿。”

“那怎么办呀?”

“赶紧送卫生院吧!”

当时卫生院的条件不好,很多大夫没多少经验。也是汤新芳命不该绝,恰巧上海医疗队路过这里,听说汤新芳是上海知青,主动来诊断。

医生一看她胳膊上全是红色的小点,立刻紧张起来:“这些都是出血点,基本上可以判断是出血热,赶紧隔离抢救。”

抢救的时候,汤新芳的情况很不乐观,血压几乎为0,各项指标都十分糟糕,医生对此束手无策。

老乡们都没走,守在卫生院的过道里,见到医生就说:“请一定把小汤救活!公社就是她的家,我们不能看着这样好的孩子就这么死了。”

一个老太太哭着说:“小汤刚来的时候才那么点儿,我看着她长成大姑娘的,她不会死,肯定不会死!”

神志不清的汤新芳小声说:“我要毛衣,妈妈给我买的毛衣。”

舍友赶紧回去,把她从上海带来的红毛衣拿到病房。汤新芳穿上毛衣后就昏迷了。

汤新芳再次睁眼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星期后了。

在黑河县城医院的抢救室里,她看到很多人守在屋子外面,都伸着胳膊,全都是来给她输血的人,既有知青,也有生产队的老乡。

因为失血过多,汤新芳的血管几乎瘪了,医生在她胳膊上扎了10根止血带,才找到可以静脉注射的血管。

就在县医院全力抢救的同时,大家也作了最坏的打算,生产队队长发话:“小汤家条件不好,即便去世,父母也可能来不了。大家亲眼看着她从小长大,她就跟我们的孩子一样的,我们准备一口棺材,好好送她一程。”

年近70的莫老汉,听说汤新芳可能会去世,主动把自己的寿材捐了出来,他说:“我没儿子,两女儿给我准备了一整块红松,算是最好的寿材,这些知青都不容易,就送给她了。”

罕达汽的老乡们,连夜给汤新芳打了一口棺材,用红漆刷好,甚至连抬棺材的人手都找好了。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就在这个时候,汤新芳转危为安。

经过几天抢救,医生发现汤新芳有了反应,护士拿针在她脚上一扎,她居然蜷缩了一下。

“有反应了!”

医生吩咐陪床的知青说:“快回去找人,她醒来后还需要输血,另外,带点猪肝和大白菜。”

很快,知青们和老乡们蜂拥赶往医院,等着献血。

汤新芳醒来后,顿顿是猪肝和大白菜,她实在吃不下了,医生向她解释:“猪肝和白菜是给你补充营养并清理腹腔内淤血的。猪肝都是老乡们的心意,吃不下也要硬着头皮吃,不能浪费。”

汤新芳点点头,硬是把犯恶心的感觉压下去,把剩下的猪肝吃完了。

过了两个星期,汤新芳出院了,回到了罕达汽公社。

公社只有100多户人,汤新芳回去的那天,大家都出来迎接她,小小的街道站满了人,捐寿材的莫老汉感慨说:“以前救护车拉走的人,基本上没有回来的,小汤今天能自己走着回来,算是头一回。”

那个在卫生院流泪的老太太说:“我说小汤没事,不会死,看看,是不是回来了!”

回到宿舍,汤新芳看到停在屋前的红色棺材,有点儿不知所措,舍友把前前后后的事给她复述了一边,汤新芳顿时泪流满面。

进屋之后,发现桌子上全都是鸡蛋,她知道鸡蛋是个金贵东西,老乡们只有过年才舍得吃,现在全给她拿来了,是为了让她补充营养。

汤新芳嚎啕大哭,几乎背过气去。她明白,自己这条命就是老乡们给救回来的,不说现在血管里流着老乡们的血,即便往前说,她能顶住这场大难,全凭身体好,要是搁她刚来时候不到70斤的身体,早就一命呜呼了,而她能长到现在130多斤,多亏了黑土地的土豆和木耳,还有老乡们的照顾。

这片黑色的土地,用广博的胸怀,收养了一个时代的弃儿,父母给了汤新芳第一次生命,东北的土地和老乡把她养大,又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0)

相关推荐

  • 故事:知青被狼群围攻,一根烟扭转局势,老乡说遇到“狈”

    中国有句成语叫"狼狈为奸",形容互相勾结干坏事,狼大家都认识,长得像狗,但尾巴更大,这个狈却很神秘,甚至没有一个生物学家找到过样本,至今还被视为传说. 知青刘江河在东北下乡的时候, ...

  • 知青岁月 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作者/​唐淑兰

    公众号第82期 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唐淑兰 在2016年10月26日,唐山知青艺术团成立两周年,我参加完演出之后,心情非常激动,回忆起下乡时期的那些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我是68届全部拉的那批下乡到滦县 ...

  • 流行性出血热...柴胡桂枝汤合三仁汤...万友生

    10.流行性出血热常用柴胡桂枝汤合三仁汤 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发热期,往来寒热,午后热甚,无汗,全身酸痛,腰痛,干呕,纳少,微咳,腋下及腰部见大量针尖样出血点,面红,眼泡肿,尿少,舌红苔薄白,脉细.证属 ...

  • 文学原创•《​青春岁月》(短篇小说) 作者 康 桥

    青春岁月(短篇小说) 作者 康桥 (一) 第一次约女孩子见面,他不知道人家能来不,尽管跟她认识多年,但是从来没有单独跟她说过话.这次是女孩子中学毕业要去昭盟插队,他按耐不住自己的心,说什么也要跟女孩子 ...

  • 山乡老俵情

    山乡老俵情 鲍金棣 二0一八年十一月四日是我们广丰知青下放德兴五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们原知青班的8名战友在班长程学军的带领下,满怀激情的回到五十年前下放插队的地方原德兴县界田公社光明大队程村生产队 ...

  • 知青往事:催生针之痛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我是1968年9月16日到内蒙古临河县上山下乡的北京知识青年,屈指算来已有四十六个年头.2012年为了纪念我们上山 ...

  • 猪肝这样腌制,不管是煮汤,还是拿来炒都非常的滑嫩。

    猪肝这样腌制,不管是煮汤,还是拿来炒都非常的滑嫩。

  • 【知青讲故事】张刚:北疆知青第一村

    [知青点名讲故事] 北疆知青第一村 本期嘉宾:张刚 张刚:虹口中学六八届高中生.插队期间曾任黑龙江爱辉县爱辉公社外三道沟知青点负责人.大队团总支书记.出纳员.生产队副队长等职.1973年被推荐上大学, ...

  • 《知青》|致敬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人老了总爱翻老照片看,老照片都能引起一段回忆,看到我们当知青时的老照片真有点思绪万千.那时风华正茂的我们在乡下度过了三年的青春时光,时光过得真快,一晃就老了,总觉得我们还没有好好的年轻过,转眼已到暮年 ...

  • 庄湖•大队长(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99.99%都是人民公社编制.庄湖村是大村,一个村就是一个大队--庄湖大队,隶属于延陵公社,下面共十六个生产队.        1968年10月18日,我插队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