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无人照,美颜相机得民心

上卷 第十二回 第六节:

原文

那贾瑞此时要命心甚切,无药不吃,只是白花钱,不见效.忽然这日有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贾瑞偏生在内就听见了,直着声叫喊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众人只得带了那道士进来.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zàn)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毕,佯常而去,众人苦留不住.

端木持易见解

人到了要死的时候,总是贪恋生命的。

所以,很多人跟我讲,我不怕死,死就死了,这些话都是不可信的。谁都怕死,怕死才是常态,真到了那个时候,能克服的人,才算是勇者。不到那一刻,任何保证或者肯定,都不过是臆测或者夸口,不足为信的。信仰或者承诺,莫不如此。那些承诺说“为了**主义奋斗终生”的人,好多根本就不知道“**主义”是什么意思,你还能指望他为这个奋斗终生?

我是相信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的。不经历患难,日子不够长,还是不要轻易相信,不要轻易下结论的好。

贾瑞要死了,“无药不吃”,但“不见效”。这种状态就跟现在说的癌症,不治之症差不多,那个时候,人们对不治之症怎么称呼呢?就叫“冤业之症”,也叫“冤孽症候”。这是佛语,意思就是患了这个症候的人,是因为上辈子欺负别人了,使别人蒙了冤,受了委屈,到了这辈子,人家还要来报仇,还要附在你的身上,让你不得好死。或者是这辈子,你坏事儿做多了,得罪人太多了,积累的怨气太多了,最后也会得这个病,这就是“积怨”到了非常深的程度。你看,这个就非常吓人了吧?佛家这套理论,虽然是唯心的,但恐吓力是有的。这不,贾瑞就被吓着了。因为他估计已经意识到自己有可能是“冤业症候”,反省自己的一生,可能是“积怨”太深了,这才会在院内,而能听到外面坡足道人的话。

这里我再补充一点,我们生活中,恩怨要及时的了,不要“积累”。一旦进入“积累”模式,这就很难化解了。社会上的恩怨,更是如此。不怕多,不怕少;不怕大,不怕小。怕的是不断“积累”。为什么到了一定程度,这个社会就会动荡?比如法国。为什么?就因为“积怨”太深。量不论大小,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积累起来,这就不得了。很多人说,社会上那么多不公,不平,老百姓受了那么多委屈,大大小的,怎么坏人还是好好的呢?我说你不要着急,你会因为某一件小事儿而杀人吗?不会的。但如果某个人往你脸上吐唾沫,撒尿,或许你还不会,然后他会拿鸡巴在你妈脸上荡,你就受不了吧?要杀人,非杀不可。这就是“忍无可忍”。这就是量的积累到了质变的程度了。社会上的事情,和个人的事情是一个道理。积累久了,就要质变,就要爆发出来,非爆不可,这就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很多人或许会问,你说的靠谱吗?

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哲学的理论概括——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是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并且历史的实践经验也在不断的重演,证明这条哲学真理是对的。什么叫“风月宝鉴”?以前我跟大家说过,“风月”就是历史,时间。“风月宝鉴”,就是说历史的经验。正因为是历史的经验,所以正面的例子,反面的例子,比比皆是,“两面皆可照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察荣辱”——这就是“风月宝鉴”。

所以,这东西“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可以“警幻”。曹雪芹指望着带到世上,单给“聪明杰俊,风雅王孙”,可惜,这些人听得进去吗?曹雪芹指望他们能以史为鉴,不要只看“正面”,正面必然是伟正光;不要只看表面,表面一定是盛世繁华,风华月貌;还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可惜啊,可惜啦,可惜啦!

镜子虽好,谁愿看自己的真相呢?


本回前节:

  1. “杀人诛心”,陪笑者的命运?

  2. 双宿双飞,为什么只能“双宿”而不能“双飞”呢?

  3. 没妈的孩子,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4. 某非女儿被捕,这事儿得这么看

  5. 独生汤,好喝吗?大补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