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地理(二)

【按】只恨我没有丹青妙手,把故乡的模样描绘;惟有用笨拙的笔,记录下故乡点滴的回忆。

泥井(本辑图片摄于2004年7月)

基围壆

壆,读“博”,堤坝的意思。基围壆就是老家大江边的防洪堤,大概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初修建的,据说当时村里的劳力都要去做义务劳动。我们村的基围壆从英头村龙郁那边的山边一直到大岭,在大岭的另一边又有一段到陈塘的山边。基围壆的建成,的确阻挡了江上洪水的侵虐,保护了村庄和农田。发洪水时,我们有时会跑到基围壆去看大水,这时江面浩浩荡荡,比平时宽了许多倍。当然,每年雨季,内涝还是免不了的,不过也只是淹掉那些比较低洼的地方罢了。现在的基围壆早已被惠博大道所取替了。

坝地

基围壆靠江边一侧,长条形的那一片土地,就是坝地。坝地是江水冲积而成,半砂质,松软而肥沃,适合种植花生、番薯、萝卜和甘蔗。记得在生产队的年代,在坝地还种过小麦,不过后来就没种了,估计这边气候不大适合种小麦。分田到户后,因为运输方便,在坝地上种了很多甘蔗,每年冬天把甘蔗收砍下来,捆成一捆捆,糖厂会派车或船来收运。小时候冬天砍完甘蔗后,我们几个小孩子在江边砍后的蔗地里,捡到一些还能啃的蔗头蔗尾,啃不完藏起来打算下次再吃。谁知村里传说有台湾特务穿着蛙人服从水里上岸,我们想当然想象那些蛙人特务会从大江钻出来,吓得好长时间不敢去坝地,连那些蔗头蔗尾也不要了。

大江

坝地再往江边,又低一级挨着水边的还有一层长条形的草地,没有具体的名字,我们就叫“洲”,大概是因为我村的洲就一个,没必要专门起名了。叫的时候就在后面加个语气助词,叫做“洲欸”。洲的地势比较低,大江的水稍微上涨就会被淹,因此不适合种庄稼。平时都是草地,倒是适合放牛。我们这些放牛娃就把牛用长长的绳子绹在洲上任它吃草,我们则跳到江里水浅处去玩水、摸河蚬。“洲”在古诗里有很浪漫的意境,如《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可我第一时间想起的是放牛。

石仔地

基围壆里面,与老村之间,有一片狭长的水田,叫做石仔地,不知是不是以前这里很多小石头。从老村穿过石仔地中的一条田埂路,翻过基围壆,就到了大江边的埠头。这是坐船进城和回家的必经之路,小时候家里大人上城了,下午差不多时间我们就会到基围壆的路边等,因为大人们都会买回一点糖果、饼干之类的零食给我们吃,那是我们的快乐时光。

过龙

竹园对下去,直到英头村边的一片水田,叫做“过龙”。“过龙”再走出去,就是叫望天湖的那片水田了。我记得在“过龙”靠竹园的坎边,可以采到一种叫凤尾草的草药,晒干可以放在家里“掌屋”,家里有人头疼发热,用它煲凉茶喝。

瓦岭园

竹园的东面,有一个低矮的小山包,叫瓦岭园。瓦岭园主要是做秧脚地,就是用作培育秧苗的地。插秧之前要把秧苗拔起来,我们叫“打秧”,割掉秧苗的叶子尾部,再扎成一捆捆的挑到田里去插。现在老家早就没耕田了,在别的农村看到也很少这样插秧了,现在都是抛秧的多。

牛路头

牛路头是村子北面通往地堂和田地的一段路,这段路像一条堤坝,比两边要高。从村子往地堂方向,牛路头的左边是上湖仔,右边是水田,记得是叫门口田。牛路头靠村子一头,曾经有一棵老木棉树,树头长了很多树瘤,木棉树年年春天都会开满鲜红的花朵。出来一点又有一棵谈思树(书上叫朴树),牛路头的中间还有一棵乌桕树。有一年冬天我家的老狗死了,我把它埋在谈思树下,用一块砖头刻上“犬冢”二字放在上面。当然这几棵树现在都不在了。牛路头的地势比两边要高,记得我刚学骑单车时,还从路边冲了下去,幸好被路边的小树挡着,没有受伤。

牛路头

门口田

牛路头往地堂方向的右手边,是一小片水田,叫做门口田。意思就是这片田离村子近,就像在家门口一样。门口田的地势相对低些,记得冬天去那挖过收割后的稻田,在干的泥里还可以挖到泥鳅。

地堂

过了牛路头,是一个小山包。因为生产队年代在那建了粮仓,还用混凝土打了几个地堂晒谷子,因此村民就把那地方叫做地堂。生产队的时候晒的是队里的稻谷,分田到户后就各家各户各自去晒自家的稻谷了。除了晒稻谷,也晒花生。记得唐山大地震那年,大家恐慌我们这也会发生地震,有那么几晚,全村人都带着席子到地堂去过夜。当时我还小,感觉倒挺好玩的。

石狗

地堂这个小山包的靠南的一面,那里叫做“石狗”。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因为我从来没见过那里有什么石狗。直到最近,村里有人告诉我,那里真的有一只“石狗”,他家的长辈逢年过节还会去那拜一拜。我半信半疑,专门去看了,果然在竹丛下面倒着一块一头小一头大的天然石头,也没有狗的样子,恐怕只是神似吧。可能在当年,这块石头是被人当作神一样来崇拜的吧。

地堂背

地堂小山包靠西和靠北的两面,是一层层的秧脚地。因为在地堂的背面,所以叫做地堂背。

涵头

对面园与大岭交汇的地方,有一个涵洞。这个涵洞是湖塘放水流到大江去的闸口。沿着大岭边挖了一条水渠,一直连到大江。涵洞平时是关闸的,湖塘要干塘,才打开闸口,把水排到大江去。这样,这个地方和它旁边对面园背面那一块,就叫做“涵头”。

望天湖

望天湖

望天湖是村子东面一大片低洼的水田。每年夏天都要下几场大雨,发洪水的时候这片水田就会被淹没,变成名副其实的“湖”了。好在洪水涨几天就会退,被淹掉的水稻还可以继续生长。为什么会叫“望天湖”?我想可能是因为这里经常被水淹,在这里种田只能是望天吃饭,所以才叫这个名。洪水还会带来一些小鲫鱼,留在田间的水沟里。我们会把那些水沟拦起一段,把里面的水斛走,剩下的鱼就只能束手就擒了。除了鲫鱼,还有塘虱、生鱼、虾公等,又可以加菜了。此外有一种叫彭皮婆的小鱼(城里叫“花手巾”),鱼鳞五颜六色的很好看,我们是不吃的,用个小瓶子养起来玩。

屋东湖

屋东湖在对面园那座小山包的外面,也是一片低洼的水田。我家曾分过那里有一块田,插秧的时候感觉那里的泥特别深。后来被村民挖成鱼塘,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湖”了。

严指建

“严指建”是屋东湖北面的一座小山岗,我也不清楚这名字是什么意思,这里只是谐音的写法。修建惠博沿江公路时,大岭的坟地要迁移,很多人都把坟都迁到这里。但后来这里也征收了,坟地又统一迁到现在的仲屋嘴。

宝落塘

“严指建”小山包南面对着大江的部分,叫做“宝落塘”,据称原来是叫“宝鸭落塘”的,后来简化了。“宝鸭落塘”有点像是风水方面的名词,这里原来有两座古墓,后面还有一块圣旨碑,经查,这两块古墓还是叶挺将军的祖墓。看来这地方的风水的确不错,建基围壆前,这里是直接对着大江的,左前方是大岭,右前方是陈塘岭,是风水的两个扶手。后来因为修路,把两座古墓迁走了。叶挺将军的祖墓都在我们村,照理我们村的风水是不错的,但奇怪的是我们自己村里反而没出过什么大人物。

上湖仔

付指岭

“严指建”北面的一座小山包叫“付指岭”,同样,前面两个字也不清楚什么意思,只能谐音。“付指岭”上,被开垦成一层层的旱地。

枕头岭

“付指岭”的北面,还有一个比较矮的小山包,与“付指岭”相连,这里就是枕头岭,顾名思义,就是看上去像个枕头的样子吧。枕头岭也是以旱地为主。

牛路

前面讲了牛路头,现在说的是牛路,这是两个不同的地方。牛路是指“付指岭”和林岭顶之间低洼处的那条土路,这条路通往草埔和邻村沙湖岭。牛路的旁边,是一片长条形的水田。

林岭顶

“付指岭”东面的一座小山岗叫做林岭顶。印象中林岭顶是村里最高处了。跟“付指岭”一样,林岭顶的整个山头,都被开垦成旱地了。

挑夫井

林岭顶的脚下,路边有一口泉水井,叫做挑夫井。井很浅,也不大,不过水很清澈,也很甜。农人们在附近耕田种地渴了,都会去挑夫井用手捧起水来喝。我很好奇是谁起的那么文绉绉的一个名字?“挑夫”是书面语,平时人们口头是没这么说的。

林堂头

林岭顶往北,有一片较为平缓的水田,叫做林堂头。林岭顶与林堂头相连。

电排

林堂头的尽头,有一座抽水的小房子,因为抽水机用电,所以叫做电排。电排的水是从金鸡沥挖了一条水沟引过来,通过抽水机抽到上面的水渠,流到全村的农田。以前还耕田的时候,每年春耕前村里都会组织所有农户去清理引水沟渠。

从对面园看老村

仲屋嘴

林堂头的东面是仲屋嘴,那是我们村最靠东的一个小山头。同样,仲屋嘴大部分也被开垦成旱地,但留着南面的一侧荒着。后来,荒着的这一面被划做村里的公共坟地。

镬督窟

仲屋嘴北面,是一片最为低洼的水田,叫“镬督窟”。“镬督”是锅底的意思,“窟”是窟窿的意思,这里应该是整个村最低洼的地方了,每年被水淹得最多的地方也是这里。在这里耙田的时候,经常可以捡到被耙晕翻白肚的小鱼回家加菜。这里离村子比较远,鸟儿会在这里的稻田做窝。有一次割稻子,在这捡到鸟蛋,抱歉,变成我们的食物了。

草埔

林堂头往北,有一片草地,叫做草埔,可能是因为离村子比较远,这里没有被开垦。这倒是一个放牛的好地方。从草埔过一条沥,就属于沙湖岭村的范围了。记得那时跨沥而过的是一条小石板桥,走起来让人有点胆战心惊。当然这条小桥也早就消失了。

沥,就是小河。我们村的北面有一条沥流过,还是我村与邻村的界河。以前也没专门的名字,就叫做“沥”,后来才知道它叫陈塘河。这条沥的水不深,在沥边可以摸到塘虱、黄鳝这些野生鱼类,有时还会摸到水蛇。这条沥其实是我们村的主要灌溉水源。

邻村

老家四至,西面靠着大江(即东江),南面是与我村相隔最近的一个村子——英头村,房屋几乎是连在一起了,西北是陈塘村,我村和英头、陈塘都靠着江边;北面是沙湖岭,东北是老狮头,这两个村离江边较远,要到江边坐船,都要经过我村。

后记

我从10岁开始到城里读书,尽管周末和假期还是要回来,帮忙干点农活,但与这片土地的接触就少了。村里人说到还有下岭路、林社、芋仔岭窿、平台、黄鳝发、师基岭等等这些个小地名,有些我只有点印象,但不记得是在哪里;有些甚至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洪圣宫老红豆树

(0)

相关推荐

  • 汝城卢阳镇||江头村

    文|指间风景   图|徒友  江头村,位于汝城县的东南方,距县城7公里左右.若想去江头村走走,可乘着早晨夏日的阴凉,在县城乘2路公车即可到达,然后循着龙虎左灌距往东方村方向走.在灌距的两边,有几栋农家 ...

  • 僜人的祖先是“炯”吗?

    炯:额曲下游和察隅曲上游最早的居民 额曲下游和察隅曲上游的藏人以及现在已自称藏人的"杂",都说自己并不是这一带最早的居民,普遍流传这里最早的居民是"炯". 现在 ...

  • 【永州古村落】祁阳九牛坝大屋村

    【永州古村落】祁阳九牛坝大屋村

  • 【永州故事】祁阳九牛坝大屋村:正宗濂溪一脉

    [永州故事]祁阳九牛坝大屋村:正宗濂溪一脉 图文  陈瑜 带着对文化古村的兴趣,前往祁阳九牛坝乡大屋村,车在丘陵地段穿行,不停下车打听,听村民讲述九牛坝的故事,传说,有一年这里发大水,冲毁了庄稼,也冲 ...

  • 著名作家杨焕亭挥毫寄语本刊

    咸阳籍作家专刊 名家寄语 著名作家杨焕亭 为本刊题词: 思如渭水翻碧浪  文似秋风荡俗尘 名家诗歌  七夕,我想听你说     诗/杨焕亭      一年的积攒   都在这一刻 被脚下这座桥载着   ...

  • 【随笔杂记】漠漠水田飞白鹭

    【随笔杂记】漠漠水田飞白鹭

  • 【 永州古村落】江华牛路村:刻录着瑶族变幻的风云记忆

    [永州古村落]江华牛路村:刻录着瑶族变幻的风云记忆 陈瑜     牛路村在江华最南端河路口镇,巍峨挺拔.山峦突兀的萌渚岭山脉黛影绰绰,在起伏,在律动,如同钢琴上的琴键,在芊芊玉手的弹奏下时高时低,飞扬 ...

  • 蒋军辉 | 短篇连载:《消失的坟茔 》3——4

    三 和牛屋这么熟悉,还有一个原因,与牛屋外面的那个大土堆有关. 每年快到冬季的时候,村里会派人拉一些土.是野地里的土,往往还会带一些草皮之类的,非常松软的土.干什么?垫牛屋用.冬天不比夏天,牛是要拴在 ...

  • 宋诗鉴赏-村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 ⑴陂田:水田. ⑵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⑶两两:成双成对.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 ...

  • 蒙鹏:老家门前的小路

    , 老家门前的小路 蒙鹏 不知怎的,我常常想起老家门前的小路来.尽管,它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路:尽管,它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但是,我依然怀念那条小路. 穿寨而过的小路,那时候算得上是村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