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随笔‖每一次犹豫不决的挣扎,都是对人生最大的浪费!

成年人的世界,深夜疗伤,清晨赶路,已是常态。

韦娜在《不认命, 就拼命》说,想做什么就去做吧,不随从,每一次犹豫不决的挣扎,都是对人生最大的浪费,一切听从自己内心最底的声音。

易小宛在《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中说,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要坚守自我的站在什么样的高度。

我想说,人活一世,一切得靠自己,一切的等,靠,要都是无能的表现,你的美好要靠自己成全!

村上春树在获取耶路撒冷文学奖时说,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艺术家是以卵击石的人,卵是生命,石头无疑就是现实既成的体制,代表人类最高高在上的一切成果。而文明的发展需要的常是坚守自我精神海拔的人而非软骨的拥趸,才能历久弥新。

齐白石在一幅画的题字中曾言:“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如此谦虚固然尽显胸襟气度,但为一个照面竟连折辱生命都在所不惜,不免让人心生失望。倘若真让白石老人生前三百年,怕是历史改写,没了那活泼灵动的虾,反多一画虎不成反类犬之笑纳耳。

沈尹默先生的诗句似是对“面对伟大,我们该如何站立”的从容应答,精神的屹立,往往需要的是一颗勇敢的心,才能在茕茕孑立、抱素守寂中不断汲取灵魂的滋养。

我坚信纵是海子轻赴生命之约,也是因精神洁癖使他以如此峻拔的姿态和逼仄的方式捍卫个性;纵是三岛构筑病态美学,也是对本体自我的深度认同与情感宣泄,才使他在金阁寺的大火中将自我付之一炬;更不用说那个以生命拥抱自我文化认同,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凄怨灵魂。也许他们的艺术身份过于纯粹,在社会人格上缺乏旋转力,但至少他们对于精神站立的理解,超越了同时代“矮子观场,随人说妍”的大部分人。

而远离依赖,更要树立达观澄明之心,方能纵浪大化中,既不羡宇宙,亦不叹自己,放浪形骸、激昂蹈励。一如陶潜,心中有一片宽阔宏远的格局,不为看似高高在上的世俗规矩所闻,自成一家,践行晴耕雨读。无怪乎顾随先生说他即使与乞食诗,也没有穷酸相。

当然,与“顶高的树”“并排站立”并不意味着摧毁秩序,在内心需要上纵横肆意,而象征了一种和而不同,涵化尊重的处世态度。世人不妨效法诗仙诗圣,在宗教中并不消弭自我价值,没有什么诗文才气亦没有什么高下俯仰,有的只是同一精神海拔上邀月对饮之乐。一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既是对交人际遇的惋惜又是为自我发出的单行道的声音。

高山之下,仰而不止,立定自我,坚守个性,方能尘埃里开出花朵,混沌里放出光明。说到底,每个人的路都是一步一步靠自己坚守自我走出来的,你的美好要靠自己成全!

亲爱的朋友: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是“我手写我心”,那么,换个角度可以说,有手有心我们就能写作。我们天天看别人写文章,话情怀,说感慨,是不是自己的手也痒了,那就请你也拿起笔,打开尘封的记忆,写出你的人生故事,看到的自然风景,百感交集的人生感悟,发我下面邮箱帮你发表与大家分享。因为我公众号有一个栏目叫“我行WO秀”就是给爱好文字的你提供的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平台来了,你在哪里?还有稿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