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会休息的人才能跑得更远
亚历克斯·索勇-金·庞 著
我们对如何高效工作感兴趣,热衷于了解任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却很少、甚至是从未思考过如何更好地休息。
我们已经习惯了加班加点地工作,压力和劳累被看成了荣誉,表明我们工作很认真、很投入。
而与其相反的休息则成了懒散、虚度时间的表现,我们甚至会对自己的无所事事心怀愧疚。
然而,长时间的工作真的能带来效率的提升,休息就一定是浪费时间吗?
一、最优秀的人都更懂得如何休息
美国的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在1899年发表的文章《休息的原则》里,就对过度工作做了分析,他指出,过度工作并无益于效率的提高。
后世的效率专家也证实了威廉·詹姆斯的观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业管理工程师就发现,连续加班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作息规律的工人相比,前者的生产效率更低,而且更容易犯严重错误。
不仅如此,《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一书的作者亚历克斯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后也发现,那些杰出的人物——无论是优秀的作家、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杰出的政治家、成功商人,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在生活里保持着良好的休息习惯。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发动对英国的大规模空袭期间,他都会在午饭后睡上一两个小时;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每天早上工作前,都会先去散步一小会,而且下午还会出去散步两小时;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更是人尽皆知的跑步爱好者,迄今为止,他已经坚持跑步33年,还多次参加马拉松;
……
当人们普遍认为连续工作才能激发创造力时,这些名人的事例却仿佛在告诉我们相反的事实:学会放松,学会休息不仅不会降低效率,反而有助于我们更富有创造力地完成工作,取得更出色的成绩。
事实上,科学家通过对大脑的研究也发现,休息状态下的大脑和工作状态下的大脑一样活跃。当我们在休息时,大脑的一些区域更活跃,一些区域间的连接水平更高,而这些更强的连接通常预示着更强的认知能力。
无论是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还是真实的名人事例,我们都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好好休息并不会影响工作效率,相反,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更出色地完成工作。
二、科学休息的5条建议
既然休息是对创造力的一种投资,那为何有时候我们休息后反而觉得更加疲惫?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地进行休息从而迅速恢复精力?
对此,《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就指出,科学休息是积极主动的行为,它是有技巧的。
回想一下,平常我们都是怎么休息的呢?
打瞌睡、躺在沙发上不停地刷手机、熬夜看电视体育节目或者是无节制地追电视剧……这些虽然也是休息,但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还是偏消极被动的休息方式。
在这种状态下,虽然我们无需像工作一样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也常常因为无法摆脱电子设备的吸引,从而挤占了其他原本该让大脑放松的时间。
那积极主动的休息是怎样的呢?
《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就给我们列举了这几种真正能让大脑获得放松的方式:
1.散步
散步能让思维放松,有助于转移注意力。散步为我们提供了时间来让头脑清醒,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散步可以是独自一人,也可以是多人一起,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自己或者他人交流的机会。散步让你走出办公室,散步也可以变成移动会议。
凯萨永久医疗集团健康中心主任泰德·伊藤医生在十年前就开始热衷于步行会议。他认为,现代化的办公室让我们坐的时间太长,这影响到了我们的心血管健康,我们的身体变得虚弱,头脑变得迟钝。在步行会议期间,你的身体机能会受到激发——虽然散步半小时只达到行走一英里或一英里半的锻炼效果,但是你的大脑会更加活跃。
2.适当的运动
研究表明,任何年龄段、任何性别的人,不管其运动能力如何,运动都能提升其大脑思维能力,激发智慧,为创新工作提供必需的毅力和心理适应力。
运动能增强你的心血管系统,改善血液循环,也就是说,大脑在工作的时候,你的身体能够输送更多的血液到大脑。
体能对于体力劳动和创作都很重要。我们往往低估了认知任务对于体能的要求,特别是有些工作需要你一下子集中精力好几个小时。正如小说家村上春树所说,“写完一整本书和从事体力劳动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完成一本书的创作所需要的精力,从长期来看,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多”。他参加马拉松训练,因为这样有助于增强集中精力的能力和从事写作的体力。
经常运动同样也能缓解压力,让你能更好地应对困难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对自诩为工作狂的人的业余时间进行研究后发现,参加对体能要求高的运动的人比那些参与消极休闲的人感觉更幸福。
3.养成午睡打盹的习惯,哪怕只有半小时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在工作场合午睡会耽误时间甚至会让领导觉得不够努力。然而,没有午睡习惯的人,往往整个下午的精神状态都很差,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就像优秀的运动员要熟悉自己的身体状态和体能一样,每一个职场人也要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研究睡眠的科学家发现,即便是打会儿瞌睡也能为你的大脑充电。午睡甚至有助于我们萌生出新的点子。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安排午睡时间来提升它所带来的创新的动力,更好地恢复我们的精力,或者探究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午睡变成了一种技能。
村上春树写道:“我经常午睡。一般吃过午饭后我就感觉睡意来袭,然后就倒在沙发上打瞌睡。”他一般会睡上30 分钟。他说:“半小时后我醒来,睡意全无。起床后,我精神倍增,头脑清醒。”
4.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人的生命依赖于睡眠。缺乏睡眠会对你产生直接影响,让你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无法在压力之下还能有良好表现,并且也会让你失去创造力。长期缺乏睡眠不仅会危害你的心理健康,还会危害你的生理健康。
研究者发现,睡眠并不如我们想象(或感觉)的那样是一种消极的状态。睡觉时,人类的大脑正忙着整合记忆,修复生理损伤,产生梦境。
因此,不仅是睡眠有助于我们保持健康,还能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经历,巩固记忆,产生新思想。
5.学会将工作和生活“剥离”
远离工作的休息,也就是社会学家口中的“剥离”,是一种完全不去想工作而专注于其他事情的能力,作为一种从工作中恢复身心的方法,极其重要。有些工作不可预知性强、压力大,需要完全集中精力和控制情绪。
什么样的休息能最大程度地让我们恢复精力?在过去的20 年间,德国社会学家萨宾·桑妮塔格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她认为,情感资源对于员工来讲非常重要,正如对于运动员来说,体力非常重要一样:不管你多么喜欢某项运动,在某个时间点都得停下来休息。
几十年来,研究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行业和职业,桑妮塔格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些有机会在头脑里摆脱工作、不再想着工作,并能把自己的精力投到其他事情上的人,会更高效,态度更积极,和同事之间关系更融洽,也能更好地在工作中与同事合作。他们还能更好地密切关注工作任务。
初看这些休息方式,或许你会觉得平平无奇。但如果让你对照着自己每天的生活,你能肯定地回答自己做到了几条呢?
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无法拍着胸脯说,我全做到了。
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了休息的技巧。
三、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会休息的人才能跑得更远
休息每个人都会,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通过高效的休息,来让自己迅速恢复精力。学习了解如何更好的休息,这看起来似乎有悖于直觉,却十分有益。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健康快乐,而且还能让我们的思维更敏捷。
在了解休息技巧时,我们需要先明白一点:休息时间并不是脱离工作和生活存在的,它实际上是围绕着工作日和生活进行的。
休息时间首先描绘出我们的日常生活:清早起来要做什么、一天的工作如何安排、什么时候散步、什么时候该打盹小睡一会。
从每天的生活出发,再延伸到周(比如锻炼或深度休息的安排)、月、年(比如假期或休假安排)的安排。
或许我们会觉得,日常工作太多,原本的时间都不够用,怎么还有时间安排休息呢?
对此,不妨问一下自己,每天能够完全专注工作的时间有多长?
据亚历克斯的研究发现,历史上那些最富有创造力的人,诸如达尔文、狄更斯、哈代等,他们在一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他们每天专注于工作的时间,也不过4-5小时。上世纪50年代,美国一名心理学教授,通过对科学家的职业生涯进行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那些最高效多产的科学家,他们一天平均工作时长就是4-6小时。
工作时间越长,只是让我们看起来高效。但如果我们想要取得出色的成绩,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看起来高效,而是要真正做到高效工作。
既然每天专注4小时左右就足以让我们富有创造力地完成工作,那其余的时间我们便可安排休息。
比如,清晨时间,外界的干扰是最少的。这个时候我们的专注力也是一天当中的巅峰,我们可以选择在状态最好的时候,专注于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早晨早早地开始工作,也就为白天的休息留出了时间。午休时间也可以放心地打个盹,不必担忧落后工作进度,而午间休息,又能让我们的精力快速恢复,以便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去。
长久以来,我们都低估了认真休息带给我们的好处,也都低估了重视休息能够激发出来的潜能。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赢在起跑线的人未必就是最终的赢家。用力过度只会让我们提前透支。学会科学休息,才能让我们跑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