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又一家电信运营商高调炮轰OTT企业,到底谁是谁非?

近日,OTT与电信运营商的矛盾又再度成为行业热点。
在巴塞罗那2021年世界移动大会上,德国电信CEO霍特吉斯在进行主旨演讲的过程中,突然向现场与会者发问——“当WhatsApp通过增加数据负荷来为其自身创造更多价值时,网络运营商却不得不为此承担更多费用,这是否公平?”
他进一步补充称,“80%的流量是由OTT厂商产生的,而他们没有为使用基础设施或扩建成本支付一分钱,以换取来自我们消费者的所有数据价值,这怎么能行?”
他直接对现行法规未能将WhatsApp归类为通信服务商感到愤怒,认为这些OTT玩家产生了大量的网络流量,却没有为基础设施和扩建成本支付任何,这是一种“剥削”。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这一幕就跟2012年前后,中国移动炮轰微信的一幕如出一辙!
2012年12月,中国移动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会上中国移动时任总裁李跃发言表示,传统运营商业务正在受到OTT企业的猛烈冲击,使得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话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
李跃进一步“点名”称,比如腾讯QQ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非常大,原来的一些机制不太适合传统运营商的网络设计,中国移动和腾讯相互之间应该有沟通。全世界运营商网络被即时通讯系统干扰,甚至出现大规模阻断案例的不少,如果大家没有沟通,如果没有相互合作的好机制,所提供的服务就不能长久,不能优质。
随后,李跃的这一番表达被层层解读,先是演变成为“中国移动计划向微信收费”,后来更是演变成“微信将向用户收费”。
当年此事惹起极大风波,后来包括工信部部长、中移动的前任董事长王建宙,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腾讯总裁刘炽平以及业界的各个知名评论员都加入论战,一时间辩声四起,热闹非凡。
从本质上来说,微信的“信令风暴”问题挑战的是中国移动的经营网络模式,微信特殊的业务技术特性,相比其他互联网产品占用了中国移动更多的网络资源,中国移动是完全有理由向微信收费的,当然,微信也有充足的理由拒绝额外收费,理由是中国移动的网络太落伍了,微信对网络的是正常、合理的需求。
最终这场论战的结果其实很明显,中国移动输了,输得一败涂地,因为中国移动没有任何舆论阵地(到今天也没有),几乎所有人都一面倒地谴责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很快偃旗息鼓,后来微信进入了大发展阶段。
后来中国移动也没再提这茬,是不是收到了更高层的指示不得而知,中国移动只能以微信带来的流量费聊以自慰。
虽然中国移动没有坚持争执,但这件事情其实并没有完结,因为一个根本的症结点一直没有解开——微信、WhatsApp等到底算不算通信服务商?
如果它们不算通信服务商,为什么能从事通信业务?
如果它们算通信服务商,它应该接受作为通信服务商必须的监管,比如公平竞争、反倾销等,此外,它还需要自行投入去建设或租用支撑其通信业务的基础网络。
但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它们以通信服务商的身份提供通信服务,另一方面,它们无需投入任何资金去建设/租用基础网络,也不受任何监管,这让它们得以轻松颠覆电信运营商的基础业务。
试想想,如果中国移动不建任何网络,只顾着发展客户,而发展来的客户都使用电信、联通的网络去发短信、打电话和视频通话,这样合理吗?
当然,这个话题已经不合时宜了,通信运营商作为“落后产能”早不受社会待见,德国电信CEO也只能在“世界移动大会”这种行业自嗨论坛发发牢骚,对现实情况不会有任何改变,通信运营商还是好好想想转型的事儿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