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需要给自己做一个岗位说明书吗?

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那真的是巧合!
新入职一家公司,一般人力资源都会给你一张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把你这个岗位的上级、下级、平行部门、未来发展机会、权责范围等都写的很清楚,这样你就能很快变成一颗精准螺丝钉,适应起新的岗位。比较讲究的公司每年还会修订一下自己的岗位说明书,让每个岗位适合组织架构的变化、与时俱进。
应该说大多数公司都很重视岗位说明书,几乎所有的岗位也都有岗位说明书,但是在很多公司,“老板”,这个特殊的职位,有清晰的岗位说明书的并不是很多。
老板,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又叫东主、头家,粤语又称之为老世、事头、波士(源自boss),常说的其实就是一个机构或者组织的负责人。我们这里说的老板就是一个公司最大职位的那个创始人,不是说的职业经理人,比如苹果的库克下属也会称之为老板,但他是职业经理人,所以他不是我们讨论的对象。
老板创立一家公司,当然也就自然成了一个公司说一不二的人,在公司内部一般都是拥有绝对的权威,因为别人都是为他打工,所以在公司内部,似乎他是没有上级的,一个没有上级的老板,岗位说明书怎么写呢?(当然绝大部分老板都认为自己不是一言堂)
所以“老板”这个职位一般都没有岗位说明书(好像没有“胆大包天”的人力资源经理给老板搞个岗位说明书),也就是说,他拥有在小圈子内的“绝对”权力,而所有绝对的权利,往往也就意味着各种问题的存在。
比如公司会有很多拍马屁的文化,这种文化视老板的水平的高低,也会分为直接型和含蓄型,但无一例外,下属首先考虑的是老板会怎么想,而不是用户怎么想。听说过各种拍马屁文化,有卖惨的、有各种恭维的、有帮组局的等等。所以一般要看一个公司管理情况,就先看这个公司拍马屁文化文化。你会说:老板自己不会察觉吗?应该说初期会察觉,但是很难遇到那么有定力的老板,反正我们听着都觉得脸红,老板都很享受,因为他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企业文化。
比如公司都喜欢按照流程做事,因为似乎流程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老板也热衷于流程,因为流程的顶端就是老板自己;其实这些流程可能刚建立的时候还是能解决问题的,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一层不变会变的很官僚,但是不会有人提出去改进,因为老板们没有要求;这种情况也叫做规则下的熵增,很难发现,但也很容易发现,因为无为是这个时候明显的特征。
比如公司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因为老板包办了一切,既然都是老板敲定的,那也就是由敲定人承担责任了;这种情况下老板特别爱签字,签字其实是一种仪式,代表一种权利的仪式,岂不知老板这种签字把责任也承担了。
当然也并非说老板什么都不管就是最好的,在创业初期,老板确实是万能的。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一定要职业化,这是一条艰难的历程,因为职业化就意味着分权授权,意味着要建立信任,而信任往往是需要时间的,一些精力旺盛的老板,因为喜欢事无巨细,往往很难和管理层建立长期信任。所以就常见行业内的两种现象,一种是万能的老板带着一批唯唯诺诺的管理层;一种是一个特别能干活的管理层,会突然离职;而这些公司往往就会出现一种现象,比如公司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很难高速增长了,比如5亿或者10亿这样的规模,若干年后竞争对手已经突飞猛进,自己还是未见长进。(这种情况,中等企业居多)
如果你的公司经过数年发展出现上述情况,那就是出现了一个叫做成功者的诅咒的怪圈,IBM、年轻时期的乔布斯、柯达相机等等都遇到过这种怪圈,有的成功逃离,有的早已消失在世间。
所以我对很多公司老板说,回去给自己做个职位说明书,看看自己职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的直接下属是谁、上级是谁,自己的每年的晋级是什么,每年都复盘一下,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认为,“老板”也是一个职位,虽然你可能是公司的大股东或者是占有绝对股份,但是“老板”是一个称呼的同时,也就是一个岗位,而是岗位就要有岗位说明书,是岗位就要有进退。
亚马逊老板还很年轻,就退休了,不是他因为他离婚后要去享受生活、也不是因为他要去搞火箭,而是如果他还是在CEO的位置上,因为他的魅力和权威,有很多创新,公司就很难推进,所以退休,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我不是人力资源专家,只是也见识过很多很多公司老板,本应该有很多非常好的机会,但是我们从外围看,我们能清楚地看清一些问题,但是在自己的狭窄天空里,他只会觉得自己就是权威;有权威能有一种希望被尊重感,但是要想企业持续发展,就要放眼世界,这才能发现,老板也只是社会构成的一份子,也要遵循管理的本质。
所以,给自己写一份岗位说明书、给自己找三个能提批评建议(意见)的朋友(顾问)、适当的时候退休或者真正职业化、少签字多看战略,让你的企业走向新的旅程。
购买《向光生长》-了解未来零售
作者:吉红江,笔名西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