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中国绘画的精髓

111

在中国绘画中最重要且最基本的就是线条。

东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女性书法家,卫夫人。她师承钟繇,妙传其法,以为楷书订定笔划顺序而闻名。王羲之少年曾跟随她学习书法,卫夫人可以说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卫夫人所著《笔阵图》中阐述了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笔阵图》中一个最为突出的观点,就是讲笔力,书中说到:”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她将”筋、骨、肉“的说法引入书论,使其成为书法审美的一种标准,同时也为后世的人在书法和绘画创作领域开辟了新的思路。

到南北朝时期,南齐谢赫在他的画论《古画品录》里面提出了的「画有六法」的概念,其中第二法就是骨法用笔。”骨法“指的就是线条的骨力、力量,也就是线条的表现力。他的这个理念也是沿承了卫夫人的”善笔力者多骨“。

到唐,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中说到:“夫象物必在于形状,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就是说,作画成不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外形相似。而外形相似的标准是必须要画出骨气,骨气和形状都来源于作者的立意。而这一切的根本都要回归到笔墨,也就是线条的表现力。

熹旋艺术线描课程之 敦煌壁画《反弹琵琶伎乐》

中国画作品是以线造型的,线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幅作品的优劣。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理解什么样的线是好的线条,它是怎样表现的,它的意义是什么。只有对线条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通过一些基本的训练,让自己的线条达到圆转如意的境界。

回到谢赫的'画有六法',这是中国古代美术理论中对于绘画的优劣最有力的概括。宋代一个画家郭若虚对此亦给出了“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的评价。时至今日,用六法来评判中国绘画,依然是没有问题的。

六法中的“骨法用笔”,有一些艺术评论家或者画家认为,骨法用笔就是中锋用笔,是挪用了书法中的笔法理论来解释了骨法的概念。这也和我们最开始说的东晋卫夫人提倡的“筋、骨、肉”概念相融合。

另一方面,骨法也强调线条的运用,用线条勾勒造型,勾勒我们要描绘物象的结构、体态和神情。这里的概念是通过线条、尤其是线条的准确、力量和变化来表现所塑造的物像。

综上所述。骨法用笔就是如何去使用笔墨技法,恰当的描绘出物象的质感和形象。

东汉时期的大书法家蔡邕说过这样一句话——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只有是像毛笔这样柔软而无定形的笔,才足以载道才能具备无限的可能性。

所谓奇怪是什么呢?这其实是说书画用笔在艺术表现上的丰富性,我们用毛笔就可以达到轻、重、急、徐、浓、淡、粗、细等等不同的变化。这是其他硬笔所表现不了的。

所以说中国画是以线造型,在唐代,白描也称作白画。表达的是,线描到了极致就自成体系,成为一张独立的作品。

李公麟《五马图》被称为宋代第一画。

《五马图》是使用白描的画法,是靠线条塑造形态。比如我们看到马的肌肉,是弧线,笔力稳健而富于韧性,表现了肌肉的弹性;刻画马的鬃毛和尾巴,线条圆润流畅,实起虚收,显示出鬃毛的蓬松感;到勾勒马蹄的部分,线条就挺拔、坚劲。

我们都知道唐代吴道子白描作品是最好的。后人评价李公麟是继吴道子之后,白描作品最佳。他用线就能画出骨肉感和毛发以及衣服的质感,是非常高级的线条。

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线条,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容,它是画家情绪流动的一个轨迹,是表达画家内心所思所想的一种手法。

回到初学者,初学阶段在勾线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手抖的情况,画出的线条粗细不均匀,歪歪扭扭,不好控制。首先要说明的是,手抖是正常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红色代表情绪,蓝色代表理智。我们眼睛看到画稿后,情绪接收这个信息在前,处理速度也更快。因此,情绪会先于理智分析前作出反应,并对我们的手去下达指令。手抖就是因为绘画这个信息进入到我们大脑中,一部分到了情绪,一部分到了理智。理智和情绪传递的内容不同,在行为上就做出了反应。

克服手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多练习。在正式线稿上勾线之前,可以先用其他纸做线条的练习,等到手比较稳的时候在正式在画稿上勾线。这就有点像歌唱家,在正式演出之前要开开嗓子,那我们也让自己的手热身一下,能够更熟练一点的再去画线稿,效果就会好得多。

其次,勾线时要用肩带动手肘再带动手腕去画线条。同时,要注意调整呼吸。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是中锋用笔,随时要关注毛笔的笔杆是否保持竖直。

手抖其实也说明我们还没有熟练的去掌握运笔的力道,勾线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将笔沉下去,这个力要举重若轻,手腕不要太使劲地压在桌子上,稍微提起来一点点,看清线条的走向,行云流水一样的画过去,练习这种一气呵成的线条。

线条是中国画的开始。了解线条并加以实践,对我们更好地去欣赏艺术作品、临摹、进而创作,都有着既基础又深刻的意义。

(0)

相关推荐

  • 叶丽美:工笔画用线的写意性思考

    叶丽美 艺术简介 作品赏析 <大湾区的初夏> 186cm×93cm 2019年 关于工笔画用线的写意性思考 文/叶丽美 一.中国画的写意性 谢赫的"六法"之首是&quo ...

  • 山水画笔力软弱的根本原因找到了,不知“骨法用笔”为何物

    [摘要]:山水画气韵是否生动,往往取决于笔墨线条的质量,而笔墨线条质量的高低在于能否真正掌握"骨法用笔"之秘诀.当代许多山水画家,其笔墨线条质量是不高的,笔力非常软弱,其根本原因在 ...

  • 中国绘画:传世山水画全集(十):明代 (五)

    318 <松阴高士图> 明 程嘉燧 纸本设色 纵130.2厘米 横31.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程嘉燧(1565-1643),字孟阳,号松圆老人.偈庵,晚年皈依佛门,释名海能,休宁(今属 ...

  • 戴培仁:有关中国绘画的自述

    中国绘画一如浩瀚的大海,数十载遨游其间深感上下浮沉搏击沧浪的快慰与艰辛.那波诡云谲的线条之律动,淋漓蓊郁的水墨碰撞与心灵的交融,尤能使人体会到大自然与人的合一,深谙人生的哲理. 戴培仁作品 <晨 ...

  • 中国绘画:中国传世山水画全集(九):明代 (四)

    285 <溪山图> 明 陆师道 纸本水墨 画面前景是湖水岸柳,水上一艘小船正游,岸上茅亭绿柳:中景山峦伸延,山上山路盘旋,寺庙隐现,高山层层深远,远山高起,山下平水相连.整幅绘画意境高远, ...

  • 中国绘画:传世山水画全集(五):元代(下)

    131 <丹崖云树图> 元 黄公望 纸本设色 纵101.3厘米 横4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的绘画曾受赵孟頫影响, 远宗董.巨, 间及荆浩.关仝.李成, 晚年大变其法, 自成一 ...

  • 中国绘画经典·画竹

    北宋 文同 墨竹图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31.6厘米 横105.4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 ...

  • 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 ...

  • 画人物口诀 国画精选白描中国神话人物,快收藏以备临摹

    画人物口诀: 二停五部看头型,横宽竖长好定位. 袖内上臂贴肋骨,肘弯正与肚脐平. 喜怒哀乐人之貌,画理至关又重要. 手抱头者心惊慌,心虚胆怯鬼祟相. 人体比例头为尺,站七坐五蹲三半. 腹部位置在腰下, ...

  • 中国绘画简史: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战争不断,但西蜀.吴越地区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相对发达,尤其是诗词和绘画成就更高.绘画史上著名的荆(荆浩).关(关仝).董(董源).巨(巨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们也都是由五代入宋的画 ...

  • 徐悲鸿的秘书,开中国绘画新境界

    黄养辉 (1911-2001) 著名书画艺术家 美术教育家.金石篆刻家 曾任南京大学教授 江苏省国画院高级画师协会顾问 江苏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中国美协.书协会员 金陵印社名誉社长.江苏国画院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