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哥窑新论之八 到底是亲兄弟、表兄弟,还是江湖兄弟? ——宋代官窑和哥窑瓷器再探讨
二、对元、明两代有关哥窑文献资料的解读
1. 元孔齐《至正直记》的“窑器不足珍”解读
一般认为,“哥窑”一词肇始于元孔齐的《至正直记》。孔齐,元代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末(约公元1367年前后在世)前后在世。字行素,号静斋,曲阜人,孔子五十五世孙。《至正直记》是作者元末避兵四明时所作。书中记载了许多元代社会的掌故、典章,还论及书画、戏剧、文物收藏和有关诗词本事等内容,多为作者所见所闻。其中有“窑器不足珍”条,现录于下:
原文:尝议旧定器、官窑等物皆不足为珍玩,盖予真有所见也。在家时,表兄沈子成自余干州归,携至旧御土窑器,径尺肉碟二个,云是三十年前所造者。其质与色绝类定器之中等者,博古者往往不能辨。乙未冬,在杭州市哥哥洞窑器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今在庆元见一寻常青器菜盆,质虽粗,其色亦如旧窑,不过街市所货下等低物。使其质更加以细腻,兼以岁久,则乱真矣!予然后知定器、官窑等物皆不足为珍玩也。所可真者,是美玉为然。记此为后人玩物之戒。至正癸卯冬记。
翻译:我曾经说过,老的定窑、官窑等都不足以称为珍稀古玩,因为我真上手过这些东西。在老家时,表兄沈子成从余干州回来,带回来景德镇老御窑瓷器,两个直径一尺左右的碟子,说是30年前烧造的。这两个碟子的胎质和釉色特别像定窑中的中等货,一些玩瓷器的人都不能分辨。乙未年(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的冬天,在杭州买到了哥哥洞烧制的一个香炉,质地非常细润,虽然新,但是其釉色温润内敛像是老货,一些玩家还拿不准。正赶上荆溪的王德翁也说现在的哥哥窑器物特别像老的官窑器,所以对这类器物不能不仔细辨别。最近我在庆元看到了一件很平常的青瓷菜盆,质地虽然粗陋了一些,但是其色泽也想老窑,只不过这件东西就是集市上卖的一件低等日用品瓷器。假如这件东西的质地更加细腻一些,再加上有一些年份,就能够乱真了。从这里我就认定,定窑、官窑等都不足以成为珍稀古玩。真正值得珍惜的珍宝,还是美玉呀。写下这些,作为给以后玩古董的人借鉴。至正癸卯(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冬记。
从研究瓷器的角度解读这段文字,我们会得到以下几点信息:一是出现了“哥哥洞窑”和“哥哥洞窑”两个词语,一般人都认定这是“哥窑”一词的最早出处。二是当时定窑的地位比较高,作者将其排在了官窑之前,这与后代“五大名窑”的排序不同。三是当时已经有瓷器仿品出现,作者上手的两个碟子应该是景德镇仿定窑的器物,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南定”;而玉器似乎还没有像瓷器一样出现大量仿品,所以作者感叹“所可真者,是美玉为然”。四是当时已经形成了收藏风气,文中出现的“博古者”“识者”应该都属于现在所谓的文物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
这段文字得到后世人的关注研究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出现的“哥哥洞窑”和“哥哥洞窑”概念,围绕这一点解读,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一是“哥哥洞窑”瓷器为孔齐在杭州买到,虽然不能说它就在杭州生产,但应该是具有较大可能产自杭州,这样就与“修内司”“郊坛下”官窑产地有一定关联。二是当时的“哥哥洞窑”和“哥哥洞窑”器物与官窑就难以区分。文中写孔齐所买的香炉“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这里的关键是“如旧造”和“疑之”,“如旧造”是像一类老器物?“疑之”对什么有疑问?在下文有了答案,即“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大家都认为这个出自“哥哥洞窑”的器物特别像老的官窑器。三是至少在元末,一直还生产着“绝类古官窑”的一些青瓷产品。文中提到的两件青瓷,一件是香炉,买自杭州;另一件事菜盆,出现在庆元。杭州是南宋官窑的产地,所以,这件青瓷香炉很可能为官窑产品。庆元为南宋庆元三年(1197)析龙泉县松源乡及延庆乡部分地(今龙泉市小梅、查田、茶丰、青溪、四源和庆元县三济、黄真、黄田等地)置县,以宋宁宗年号“庆元”称名,元初,庆元县属江淮行省(1284年改属江浙行省)处州路,是龙泉窑的主产区,所以,这件青瓷菜盆很可能为龙泉窑产品。
所以,综合分析孔齐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哥窑瓷器从其在文献上一登场,在产地上就似乎与官窑为“一奶同胞”,从类型上更是“绝类古官窑”,这也就是历史上一直存在“官哥不分”的根本原因。
图12:南宋哥窑米黄釉葵花式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微信号:liuguochenwx.刘国臣 河北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