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的父母,最常见的三种表现

全文2689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我们社会中的每一项职业,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实践,才能上岗,可为人父母,却不用经过训练和考核,就直接上手养育孩子了。

也正因如此,许多父母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教育缺乏学习和思考,造成很大一批缺爱、受伤的小孩。

如果父母的人格、观念、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不够成熟,反映到教育方式上,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匮乏、不自信、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甚至当孩子长大后,会将自己所经受的养育方式,重复到下一代的亲子关系中,带来新一轮的伤害。

不成熟的父母,最常见的表现有这3种:

01

缺乏同理心,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种家长,他们对待孩子像对待一个物品一样,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说就说,也不分时间地点场合,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度。

孩子小的时候,渴望父母的陪伴、亲密互动,却被父母冷漠拒绝,推得很远;

分享喜悦的时候,父母漫不经心、不予回应;

孩子沮丧时,希望得到温暖的安慰,可得到的只有父母冰冷的指责;

孩子害怕时,渴望得到父母坚实的拥抱,告诉他“不用怕,有爸爸妈妈”,然而听到的却是“胆子这么小,有什么用”······

不成熟的父母,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缺乏同理心,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的感受。

因此,他们常常不经过思考就做出一些不当行为,不考虑自己的言行给会孩子造成的影响。

比如,当着很多人的面教训孩子,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随意打骂孩子,会破坏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孩子叛逆、抑郁······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在《EQ》一书中写道:

“亲子之间长时间缺乏同频,对孩子有巨大影响。只要父母一直没有对孩子某一情绪范围内——喜悦、哭泣、需要拥抱——表现出同理心,孩子会不再表达,甚至不再感受同样的情绪。
这样一来,整个情绪会在孩子的情迷关系范围中除去,若是童年中,这些感情一直受到变相或过分的压抑,更是如此。”

一个成熟的父母,必定是有同理心的父母,有共情能力,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

在孩子开心的时候积极回应,陪他一起开心;难过的时候表达理解,给他暖心的鼓励;生气的时候说一句“我能明白你的感觉”,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以流动、纾解,而不是只会打压、否定。

记得之前收到过一位家长的留言,深受感动:

“孩子期末语文只考了85分,回到家后我没有打骂她。孩子问,妈妈你怎么不打我?我说:妈妈不打你,因为我能够感受到你的努力,和你没考好的沮丧,下次加油就行。孩子听完哭了。”

有同理心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将心比心,亲子关系更好,孩子也更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02

情绪管理能力差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顺心、令人抓狂的事:

孩子不听话,不让干的事非要干,让他往东非要往西;

孩子调皮捣蛋,把身上弄得脏兮兮,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不好好学习,天天哭着闹着玩手机、看电视;

写作业不认真,字迹潦草,错误百出······

心理成熟的父母能够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过程,犯错、闯祸,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冷静、有耐心地收拾残局、引导孩子。

然而不成熟的家长,他们的心理、情感发展还停留在需要被人照顾的层面,一旦孩子给自己惹了麻烦,或者事情不按照自己想要的发展,就非常容易愤怒,朝孩子大发脾气,甚至做出一些失控的行为,对孩子成长发展十分不利。

看过一则新闻报道:父母吵架不顺心,父亲一生气就把女儿扔在高速上,被民警发现后,女孩表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还有河南洛阳一个12岁的男孩,某一科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95分,只考了81分,被妈妈一气之下扔在了高速路口。

民警发现后联系男孩妈妈,得到的回应却是:“反正我不要他了,就算坐牢也不要他了。”

除却孩子带来的心理波动,不成熟的家长还容易被生活中其他事情影响情绪,阴晴不定、喜怒无常,长期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内心总是惶恐不安的、被迫成为了父母情绪的“容器”。

比如夫妻吵架,妈妈对孩子总是抱怨,经常处于一种忧郁的状态,爸爸对孩子冷漠、疏离,缺少交流,孩子的身心发展必定是被抑制的,缺乏安全感、归属感,敏感自卑。

因此,做一个成熟的父母,必须要懂得管理好情绪,学会对自己的情绪保持觉察。

在孩子的事情上,认清事实,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多一些耐心和理解,遇到问题就想办法通过实际的行动解决问题,而不是无谓地宣泄情绪。

生活中其他方面产生的情绪,不要总是朝孩子发泄,尽量让孩子在一个和谐、温馨、安定的环境中成长。

03

自己不努力,把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我的一个研究生学生曾经跟我说:

“从小到大一直被父母灌输我的责任有多大,说他们这么辛苦地供我上学,就是希望我能光宗耀祖,帮着弟弟,让整个家庭越来越好,真的很有负担感。”

还有一类不成熟的父母,就像这样,没能力承担自己生活、人生的责任,放弃了自我成长,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目标,实现自己未达成的愿望。

父母自己不好好读书,提升自己,要求孩子争第一、考名校;

自己把生活过得一团乱,没什么可以肯定的地方,却让孩子好好努力,给自己争面子。

自己小时候没条件学钢琴,逼着孩子一定要学好钢琴、考级、参加比赛······

这样的父母,缺乏界限感,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捆绑在一起,孩子被迫背负了两个人的人生,心理上负担很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且,这类父母,因为对孩子期待高,迫切地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发展,于是会表现出很强的控制欲,当孩子没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又会着急、焦虑,心态很不稳。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觉得父母爱的不是自己本身,而是那种表现好、成绩好、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外在条件,内心缺爱;在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下,孩子缺少独立做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内心十分压抑,影响心理健康。

著名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曾提出课题分离的概念,告诉我们要区分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别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 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做一个成熟的父母,需要有界限感,明白孩子是和自己一样平等独立的个体,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在成长早期,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顾,但是随着成长,父母必须学会放手,少一些干涉,让他们独立做事、思考、探索,走出他们自己选择的人生。父母只需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帮助和支持。

而父母自己的目标、心愿,应当自己去努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强加给孩子。

今日活动:

在本条文章下方留言,我们将为留言点赞前5名的粉丝朋友,送上即将推出的公众号五周年精选文集《亮见》一本!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