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郑 文
编 辑丨奈 奈
一波三折的《花木兰》终于定档911国内院线上映,虽是一个炮灰档期,且国外流媒体Disney+的片源早于9月4日已上线,但国人在疫情过后的报复性消费却不容小觑。国内院线仅七夕单日就收5亿,《八佰》的票房也过了23亿。而口碑滑铁卢的《信条》,票房又远低于预期,这意味着《花木兰》同档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优劣势都很明显的客观因素,让这部国内院线特供版的迪士尼公主片,成绩变得很难预测,当然,其中最大的变数还是来自于片子本身的质量。价值官记者收集第一拨影评,为本周末预备进影院的观众提供一些参考。不想被剧透的,请点左上角X出楼。
外壳:巨大的审美差异
花木兰上线之初,国外的影评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代表媒体影评人的烂番茄新鲜度是82%,在迪士尼的公主片中排第二,应该算是不错的成绩。而代表观众喜好度的爆米花却只有38%,尽管现在上升到46%,也依旧是很低的水平。我们拿迪士尼较近期的《阿拉丁》来参照对比一下,烂番茄新鲜度是50%,爆米花是94%。显然,代表民意的爆米花更能反映最终的口碑和票房成绩。
而在流媒体上提前观影的国内观众,又给《花木兰》什么样的评分呢?豆瓣开分4.9,这并不是一个友善的开始。
其实早在海报和预告片释出以后,《花木兰》就不被看好,大部分的矛头都直指向中西方审美与文化的不融合。服化道不伦不类且不说,大多数演员也都不是中国人待见的长相,用网友的话来讲,是“每个演员都贡献了史上最丑的脸”。
原本观众对木兰换回女装还抱有一丝惊艳期待,也应该是剧情里的一个高潮点,结果我们看到是这样一张脸。
制作片杰森·里德在之前的访谈中曾提到,拍摄《花木兰》之前曾参考了黑泽明的《七武士》,大卫里恩的《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也参考了中国的《七武士》《罗生门》《英雄》等。于是,剧中脏兮兮的乞丐造型和暗黑画风大约也是有了出处。
可以理解,花木兰造型的写实风贴合她作为一名战士的身份,但对喜欢“梦幻”风的公主片受众来讲是一大挑战,有一种定位错乱感。而要突出战场的真实与残酷,有必要那么“脏”吗?《阿拉丁》里男主生活在贫民窟,可电影中贫民窟的设计却如童话一般,尤其是男主住的屋子,又破又美,可见迪士尼并非做不到,如何去呈现“梦幻的写实”。而抛开战场和阴森如地府的皇宫,《花木兰》却又给老百姓的服装设计成大红,大绿,大紫,可能这就是外国人眼里中国的样子。这种颜色饱和度极高的乡土味,也充分体现在定档海报的设计中。
而黄海设计的国产版《花木兰》的海报,可能更接近于时下中国人的审美。
内核:文化背道而驰
再说回到电影最重要的剧情线。花木兰的故事我们当然是很熟悉了,迪士尼的这一版也还是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大框架,但故事的内核,却与中国人理解的木兰精神背道而驰。
我们喜欢《木兰辞》里的木兰,是因为,她就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女子,非常平凡,不会武功,什么都不会,她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不让体弱的父亲去战场,所以选择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才是花木兰戎马生涯的写照,12年里,她面对着男女先天体力的巨大鸿沟,和不容于世的心理压力。可是凭着坚毅品质,一直努力,最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但迪士尼版,却讲的是一个拥有某种玄幻超能力“气”的玛丽苏主角,成为世界中心的故事,这里的花木兰是与身俱来的女英雄,死了还有凤凰保命。这恰是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思维的一种折射,与漫威的那些英雄都是一个套路,必须要有超能力,普通人的话就是钞票加持成钢铁侠,总之,他们喜欢天选之子,不喜欢普通人的励志故事。
文化的背道而驰,让中国观众看《花木兰》时,会有强烈的违合感。而制作上似乎也对不起2亿美元的投资。“这就是拍了一部乡民械斗版的冰雪奇缘吧,隐藏实力然后释放。”“战争场面双方人加起来有100个吗?还不如横店古装剧群演多,这就是好莱坞大片吗?还不如的横店网大看起来豪华。”
“这种程度的打戏为什么要请两位牛逼的武打明星,我从立法院直接借两位给你们都可以搞定”(台湾网友)
“对我们历史文化不了解的外国人来说,这是一部打斗精彩,场面景色壮观的大片,还算流畅的剧情以及宣传'忠勇真孝’都挺振奋人心,熟悉的配色一响起来就会起鸡皮疙瘩。但是以上全部优点都改变不了这个还是一个'左宗棠鸡’。虽然国内也常有架空背景的玄幻电影但至少不会错误的去用已知固有的某些元素去杂揉,都2020年了还得靠这样的'左宗棠’鸡来输出文化?有点难过。”
试水流媒体?
迪士尼的背水一战
三度退档的《花木兰》,最终选择9月4日,以29.99美元的高端点播价,在北美及全球其他一些市场上线流媒体Disney+。这对迪士尼而言,既是形势所迫,也是破局之举。
刚公布的迪士尼2020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迪士尼今年净亏损超47亿美元,但Disney+在线点播平台却因为疫情而增加了订阅量,在8月初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6000万用户。迪士尼希望《花木兰》可以帮助促进更多人注册Disney+,且只要其中11%(700万)的用户愿意为该片支付额外的观看费用,就能收回成本。只是,近30美元的额外点播费用相当于三张电影票,还只是一次性点播,并非买下永久观看权,确实是贵了一点。Variety的投票显示,85%的人表示不会点播,只有15%的人表示愿意。但因为大部分订阅Disney+的用户都是有孩子的家庭,对家庭用户来说,这个价格也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外,中国等没有Disney+的地区于影院上映的票房,总体来看,这种发行方式可能是迪士尼在特殊时期可以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花木兰》转网播,其实也是年初《囧妈》退院线转网播的好莱坞版本。在迪士尼发布《花木兰》线上播出的消息后,英法两国的院线均表现出了强烈的抵制情绪,甚至有英国院线老板砸《花木兰》海报的视频流出,但让人意外的是,美国的院线对此却保持一致的沉默,有媒体分析,这可能是因为迪士尼已做好了事前的公关工作。
而与院线暧昧不明的态度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华尔街则对此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消息公布后,迪士尼股价迅速上涨了5%。不少华尔街分析师在消息宣布之后,将迪士尼的股票评级上调,并鼓励投资者买入。确实,《花木兰》网播是迪士尼管理层向投资者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作为有版权,又有制作实力,且准备通过网络将电影发行也全方位掌控的娱乐业巨头,迪士尼有愿望、有能力也有胆识,完成面向流媒体的转轨。好莱坞运转了近百年的发行模式正在面临变革,《花木兰》是首当其冲的第一拨实验品,而“院网同步”甚至“网络首发”的模式,又会带领着电影业去向何方?我们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