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豆春天要来临?先看看进口大豆价格再说吧

当你在炎热的夏季,弄一盘小葱拌豆腐;当你在清晨上班的路上,买一杯豆浆,你或许根本就不曾想过:会不会有一天没人种植这些食品的原料了呢?

是的,对每一个消费者来讲,“大豆危机”是一个过于专业的问题,而对于农民来讲,大豆种植收益的低下使得他们不得不改种其他作物,这就是在消费端的一个简单的“大豆危机”。

当然,作为专业的大豆危机问题,显然不仅仅如此简单。

在2016年,随着玉米供给侧改革,加上国家给予粮改豆补贴,在今年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增长,很多人都觉的是不是国产大豆的春天要来了?

然而事实却是:今年湖北荆州监利新季早熟豆虽有5700元/吨的高价成交,但随着上市量增多,新豆价格明显下滑,跌幅在340-400元/吨,仍面临走货困难的境地。与此同时,目前港口美西大豆分销价格在3300元/吨左右,与湖北早熟豆相比每吨2000多元的差价。

国产优质高蛋白大豆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这也是一种大豆危机。

其实,早在2008年,随着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差价的拉大,国产大豆面临着价格下行和滞销的局面,为了保护东北国产大豆种植农户利益,国家开始在东北及内蒙古实施了大豆临时收储政策,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大量的大豆直接流入了国家粮库,同时,由于国家在东北大豆价格支持政策,导致当地大豆压榨企业采购成本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多数大豆油厂望价退怯陆续关停——大豆种植面积是止住了大幅下滑的趋势,但市场却越来越小了。

没有企业能够用的起国产大豆,这也是一种大豆危机。

某机构发布的2015年黑龙江退出市场油厂名单

我国作为大豆的故乡,全球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国,目前的状况却是:种的人嫌不赚钱,而用的人嫌贵——这可能是大豆危机中最简单的矛盾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