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难忘那山那水
难忘那山那水
乾州碎娃
我的外家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那是一个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边远山区,东与丹凤、商南为邻,西与镇安、柞水交界,南与湖北省郧西县毗邻,北与商州区接壤。因县域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遂有“三山夹两川”之称。一直固执的认为我是一个山里人,在我的身上有着山里人的豪爽,山里人的执拗,山里人的木讷少言,山里人的谨小慎微,山里人的小富即安。在我的心中,那里也许是我精神的故乡。
当然,青春年少时,我也自认为继承了山里人的爱喝酒的特点,所以总是忘不了纵酒高歌,为了喝酒闹出了不少的笑话,惹得父母妻儿、全家老小不高兴,几为公敌。也留下了心滴之泪(酒为心滴,酒后之言自然也是心滴之泪):“忙时高歌笑东风;闲来卧听雨打竹”“胸怀利器闯江湖试问何人能敌,腹蕴锦华绣河山老子天下第一”“人生何处不风流,那堪功成名就时”,“我喜我忧身在闹市心有终南茅庐;命贵命贱朋为富贵友胜鲁人德行。”“笑看人生冷暖;稳坐江东鱼台 ”“哭天抢地心无父母天地何在;思前想后先贤后孝因果分明。”“挥泪撒长安,终南何人堪摘菊;泣幽撼河山,君失师来我失友”,所以一直不思悔过。
虽然一直认为山里是我的家,但是和山阳县的交往却一直不是很多。母亲在的时候,我曾去过一两次,但因年纪太小,印象不是很清晰,碎片化的,总是连缀不起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外家有核桃和板栗。从山阳县城坐车可以到安门口,后边要走的便是山间小路。这里有商店,山里人常在此处买一些日用小百货。记得外婆家位于一处山顶,房子是石头砌成的。在上山的时候,经过一处山路,一边是沟堑,一边是山岩,山顶上有水流潺潺而下。还有就是外婆家的公鸡很漂亮,但这公鸡欺生很凶,总是想着啄我。这对它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外婆虽然舍不得它(公鸡叫鸣),但是决计不会让自己的外孙受委屈,所以第二天美丽的公鸡就变作了我的盘中餐。
我的印象中,这公鸡都是不喜欢我的。还有一次,我从家里出来拿着一块馒头边走边掰着吃。走过对门二伯的院子时,结果一大块馒头不小心掉地上了,按照父母亲不要糟蹋粮食的要求,掉在地上馒头肯定是要拾起来的。我回头在地上找了一圈,发现了馒头,但也发现一旁二伯家的大公鸡也盯着馒头,我呆住了,不知所措。最可气的是爸爸在后边虽然看见了,却不说话,也没有上前,也许他想看看自己的呆儿子会怎么做。也就在此时,我一抬头看见了父亲,满脸委屈、哇哇大哭着跑向了父亲,大公鸡一看见我飞奔而来,吓得赶紧逃窜。
后来外婆去世了,妈妈带着妹妹回家奔丧,没有带我,让我很失望。再后来,家庭经历了一场变故之后,我更是几乎中断了与外家的联系。再后来,2000年前后在西安上学的时候,我利用国庆节回了一趟老家。
那时,秦岭隧道还没有开通,我是坐长途客车去的。在屈曲盘旋的山道上,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之中,这里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那样的有趣和亲切。山是那样的险峻,尤其是汽车拐弯的时候,让你仿佛车顶是擦着巨石而过的,让你有种不敢抬头的想法。
山路边不时有几处人家,房子看起来很简陋,房前屋后栽着柿子、核桃等树木,院中随意的摆着一些居家过日子的家伙事儿,也不一定见人。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平原住惯了的人,一个在茫茫的大山之中穿行了几个小时车程的人,不能说是一种快乐。
那次,我在这里呆了三天,见到一些印象有点模糊的亲人,好在他们还不曾忘记母亲,印象中也有我这个外甥。在故乡的河道里我看到了潺潺的溪流,看到了洁白的鹅卵石,看到了水中嬉戏的孩子,看到了农人牵着牛在地里辛勤的耕作,一切都那么的安静和谐。
从安门口入山的时候,我第一次走过浮桥,一站上去,桥就颤悠悠的左右晃动,我就只好抓住桥上的铁链子,一步也不敢动。抬头看走在我前边的舅舅,却扛着半袋子化肥早就过桥了,站在对岸的桥边。回头看到我胆怯的样子,不由得笑了,“桥上铺的木板结实呢,掉不下去,你不要怕,大胆的走”。
后来,经过询问表弟才知道,外家原来属于马滩乡,现在乡镇合并,已经改为板岩镇了。也知道了著名的旅游景区天竺山和板岩镇紧挨着,知道了漫川古道其实离这里也不远,知道了这里除了柿子和核桃,中药材如连翘、五味子、金银花、柴胡、杜仲等非常有名,知道那条河马滩河。知道了山里人喝得最多的是柿子酒和包谷酒。知道了山里人管酿酒叫做掉酒,而且酒出来了必须要先敬天、地和灶王爷。
再后来,随着思乡之情的日益深切,我上网查找资料,以加深自己对故乡的了解,知道了山里人正屋中央供奉的“天地君亲师”牌位的那久远的历史由来。这是一种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的历史传承。东汉时期,在《太平经》中最早出现了形式整齐的“天地君父师”的说法。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已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把它作为祭祀对象也已经比较普遍。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诠释,特别突出了“师”的地位和作用。从此,“天地君亲师”就成为风行全国的祭祀对象。民国时期,“天地君亲师”又衍变出“天地国亲师”和“天地圣亲师”两种形式。
知道了山里人的丧葬祭祀风俗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丧葬仪式上的孝歌。孝歌是孝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去世后、安葬前的夜里,亡者亲属组织的歌会,是悼念亡者的一个必须环节,一般是通宵。
山阳县之所以会有孝歌的传唱,我想与其接近楚地不无关系。在山阳县境内有一条南北走向山脉叫鹃岭,这是一条秦楚分界线,岭东为楚国,岭西为秦国。所以,在陕西境内只有陕南(秦岭山区)有孝歌,而山阳正是孝歌流传的核心区域。
山阳孝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几乎男女老幼都能唱几句。山阳孝歌分为阳孝歌和阴孝歌,阴阳相融、刚柔并济,秦楚风俗相互长期对冲影响,使得山阳孝歌更具地方特色和魅力。
孝歌在山阳县的每个村镇都非常盛行,只是组织形式稍有不同,山阳中西部是孝子在前举着引路幡,后面跟着敲打锣鼓的歌手,环绕着灵柩歌唱,周围是吊唁的亲友或看热闹的观众。县域东边的漫川关镇、照川镇是锣鼓歌手聚在灵堂前歌唱,称为“坐台子戏”。板岩镇的孝歌属于前者,这个我在表哥所发的丧葬活动视频中多次看到。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好像还没有说完,还有很多的值得我回忆的往事和值得我探寻的未知。难忘那山那水,难忘那一方风土人情,那是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