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6年,看父母控制的害处

被父母控制了30年的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6年,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别人家孩子”特征: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然而,这一切光环的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近日,他写下万字长文,并发给了一些要好的朋友,告诉这些年轻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很多人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当家长的会觉得这个还真没有良心,不知道报恩,父母已经给你培养出国了,你反过来对父母这样。同情者都是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孩子们,他们会感受到他受的苦,心中的孤独,没有人理解,活不出自己人生的那种无奈,他要的是自己的活法,反对控制,反对父母过度关爱,因为过度关爱真是会造成一个低能儿,尽管是高学历的低能儿。

心里没有疾病谁会这样做,心里没有要崩溃的承受力,谁能够下这么大的决心拉黑父母。没人愿意当一个精神病患者,现在有多少孩子成了精神病问题孩子,有多少孩子出现幻听幻觉幻视。逼着孩子学习,一味地成绩好,而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重压之下,从不会给孩子疏导压力,只是要他努力坚强,没有看到孩子内心的脆弱。当孩子出现幻听才觉得问题的严重性,而对有的家长还会说他还差一年就高考了,不能松懈,这时你不觉得家长也疯了吗。所以在我看来,先有一个疯了的家长,才会出现一个精神问题的孩子。

过度保护,过度批判,过度干涉,是家长横在孩子头上的三把刀,所以当我咨询中出现幻听幻视的孩子,这样的家庭父母首先都会有一方是有心理问题的,他们的婚姻都是互相指责的。一方过度保护,一方就过度批判,同事都会干涉孩子的成长,多数父母爱孩子都会说,你这样会摔着,你别上哪去不安全,这个你不能做,所以很多孩子被剥夺了成长的乐趣,成了生活中的白痴。你要穿着这件衣服,你要穿这双鞋,你不能和那个同学去玩,那个学生不是好学生,那个学生的爸妈是农民工。你一定要考第一,我们这么培养你,给你最好的吃的穿的,最好的学校,你就要学习上回报我们。

所以那些出问题的孩子,他们即使出现精神分裂,也会说我要考第一,我要好好学,我要好好工作。可是很多孩子都出现幻听,他们都有被害妄想,会听到你怎么不好好学习,你怎么不专心学习,你怎么上卫生间这么长时间,磨蹭逃避学习。有的大学毕业了,工作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频繁跳槽,自己是想好好干,可是自己没有意志力,不能够坚持了,因为自己真的是病了

当一个人控制孩子过度,孩子就会在幻听幻视中,来实现自己压抑的想法。所以一个孩子病了,他一天懒在床上就是父母原来要求高,不允许孩子出现懈怠,发病了它才能实现自己。才可以随意的吃,随意的玩,随意的说话。他敢攻击父母,因为父母压抑他,他只有通过发病才敢打骂父母,这时他是没有责任的,因为病了。

所以那些叛逆的孩子都不会有问题,因为他们能够反抗父母,就是这种不会叛逆的,他们对父母的压制控制,知道不对,反对也觉得没理由,但是心里面是真的生气,同时又觉得父母是为了自己好,所以内在总是冲突纠结。只有自己的发病才能够显露出自己压抑的情绪。

所以我做咨询中的方法是,要父母陪着孩子去好好地吃喝玩乐,让她享受世界的美味,所有的玩他所爱好的,这样她就会慢慢的回到现实,他就慢慢的会从逃避的幻境中走回现实。现实能实现的,没有人会去找幻觉来满足。所以当孩子病了,允许她的原始欲望,他慢慢的就会好,父母们真的要提前看看,不要等出现问题再来解决,这样你才能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让父母省心,让孩子无忧的和谐家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