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火热的“灵活用工”到底是啥?如何帮助企业节税
什么是灵活用工?
灵活用工本身是一种模式,用大家容易理解的说话就是搞“兼职”,高大上一些就叫“灵活工享经济”。本质上灵活用工是税筹的一种落地方式,是企业优化成本结构的一种具体办法,指企业短期及项目性用工模式,同时也是传统固定用工的补充。包含劳务派遣,外包用工、非全日制用工、退休返聘、实习等劳务用工,以及其他招聘短期或者临时性人员的用工方式。
1.灵活用工和传统用工模式的区别
和传统用工模式简单对比如下:
#传统用工#
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出现问题纠纷适用于劳动法,关系固定,企业责任大。养着你,难,辞了你,更难。
企业成本相对较高、负担较重(薪资、福利)风险大(劳动纠纷、工伤)员工个税费用高。
#灵活用工#
有服务协议无正式劳动合同,双方出现问题纠纷适用于民法,关系灵活,责任各自承担。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滚蛋。
大大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利于聚焦核心业务,个人收入明显提升(很多灵工者是不交个税的)。
简单粗暴地鉴别方式:凡是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存在服务关系的基本都可以归类为灵活用工。
随着社会的产业用工结构变化,灵活用工模式渐渐浮出水面,去年的疫情正是一把火逼迫企业把“灵活用工”推到了台面上,也引来了无数企业的疯狂窥探。
各方加持加码下,各类产品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万亿级市场初成规模,又一个风口来了!
2.核心行业及场景(举几个例子)
直播行业—网红主播结算;
传媒行业—自媒体KOL结算;
电商行业—推广返佣结算;
物业行业—(渠道佣金结算);
旅游行业—导游、志愿者、翻译员、导购结算等;
数娱行业—作家、写手佣金结算;
教育行业—线上教师结算;
支付行业—POS推广人员结算;
培训行业—讲师、教练、老师、顾问结算;
医美行业—线上医生、顾问结算;
以上,仅仅是一些例子,本质是不签实际劳动合同的用工模式基本都可以匹配“灵活用工”模式。
3. 涉及的角色及痛点
虽然灵活用工有税筹的背景支撑,但整个产业链中涉及的角色也有各自的痛点,一起来看下:
1)企业端(B端)
合规风险大,大量公对私(工资),税务稽查无凭证(常指资金流、数据流、凭证流三流合一),短期或临时兼职人员配合度低,因个税承担归属易产生纠纷;
运营成本高,企业采用传统方式发放报酬,工作质量取决于员工专业水平、工作质量难保证。
【传统发放流程三个核心环节】
①核算:核对发放报酬过程繁琐,增加劳动量,让企业的HR与财务陷入事务性工作。
②发放:到账时效性无法保证,资金到账无反馈。
③个税申报:个税申报流程复杂,过程难掌握,需大量人工参与。
财务成本高,发放对象为个人,个人无法给企业提供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面临现金或个人转账等无票支出问题,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没票无法抵扣,这是个大问题,也是很多企业铤而走险的问题,比如去买票。
2)用户端(C端)
纳税率高,最高到40%,谁不想多拿点钱?
纳税流程繁琐,与其说繁琐不如说民众根本没有这个纳税意识。
收款方式多样化,要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行等多种收款方式。
3)税务局(G端)
征收难,中国人压根没有缴税的概念。
核算难,人数众多,种类繁杂,无法进行准确核算,很快税务之间的数据将会打通,打通后会大大缓解。同时,也代表着造假将更难。
以上,就是这个链条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后续所有提及的企业和内容都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出发点。
4. 行业解决方案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能说正题了,来看业内的解决方案。大部分企业都是以平台形式给企业及用户提供服务。我们来看平台定位:
前置条件,作为平台服务方必须拥有2选1核心资质,我想说的是,做这个事儿是有门槛的。
税务局委托代征代缴资质:
如果想开展业务平台方必须与税源地税务局签署《委托代征代缴合作协议》才可以做这项业务,现在被人用烂的税务局有海南、天津、湖南、河南几地等,资质比较好拿。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业务量的增加,这些地方的税务局也是越来越有标准,越来越严格。
人力资源资质:
这个资质也是支持的,虽然两个资质都支持同一项业务,但是却是两种模式,外观相似不代表内核相同,本文阐述的内容主要是指代征代缴资质,而人力资源资质却存在一定的风险,请慎重。
两种资质不分大小,只有获取难度差别,这个难点主要因素有地方政策、税务局领导资源等,自己脑补吧。总的来说是代征代缴资质>人力资源资质,能拿到代征代缴资质说明这个企业不缺人不缺钱,背景肯定也不差。
从安全角度来看,尽量选择有代征代缴资质的企业作为平台方来承接业务。但人力资源资质是一种众包业务模式的必须资质,部分平台方是同时拥有两项资质的,这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