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趣事典故——汤姓
家谱传记
一、汤王求雨
汤王是中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关于成汤王还有一段动人的民间传说。
据说商朝建国不久,亳州连年大旱,滴雨未落,用了各种办法求雨都无济于事。后来巫师卜一卦,说应当人做为祭品,老天才能下雨。
汤王就长叹一声说:“求雨是为造福百姓,怎能让人民作牺牲呢?”过了一会儿,他断然说:“假如定要如此,那就让我来吧!”
于是他选了一吉日,到了那天,汤王经过沐浴,剪掉头发和指甲,身穿一件白色粗布衣裳,跪在神台前祷告:“天呀,我一个有罪,不要连累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个人身上,请上天对我这个罪王进行惩罚吧。”接着由巫师搀扶着登上了一个个高高柴堆,参加求雨,百姓跪在柴堆周围望着贤王的身影,一个个泪如泉涌,点火的时候到了,巫师们用火把,把柴堆点着了,片刻间浓烟滚滚,把汤王围在焰火之中,说来也巧,正在这时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人们在欢呼中把汤王从柴堆上扶下来,送回宫中。
成汤王在位十三年,死后葬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为了纪念他特在安徽省亳州修建汤王陵公园。
二、汤氏商汤之后家族历史悠久
商汤是殷商的开国之主成汤拥有天下之后的号。成汤,是帝喾之子契的十四世孙,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后来,夏桀无道,他就兴兵伐之,把夏桀放逐到南巢,代有天下,并且定国号为商,因此,后世才会称他为商汤。
在唐朝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说:“殷汤之后以谥为姓,宋有道人汤惠林,中山,范阳。”天下的汤姓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只要是姓汤,就是商汤的后代,“三千年前是一家”。当然,他们的家世渊源更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轩辕氏,因为,商汤是契的十四世孙,契是帝喾高辛氏之子,而高辛氏正是黄帝的曾孙。
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后世的汤氏,主要是繁衍于中山和范阳两个地方,那么,现在各地的汤姓人家,应该也大多来自河北省的中部,因为,在唐代时,中山指的是今河北定县,范阳则指的是现在河北大兴县一带。
五代时,一位来自安徽贵池的汤悦为汤姓扬眉吐气。汤悦最初是一位以文章出名的才子,曾经仕南唐为宰相,凡是李家皇室的书檄教诏,都出自其手,后来,随其主归宋,被赵匡胤封为光禄卿,他的才华也深受宋朝皇帝的器重,曾奉敕撰“江西录”十卷。
宋代以后,汤姓的杰出人物就多得不胜枚举了,汤乔年,汤梦觉、汤鹏举父子,汤莘叟等等,都分别在各方面十分有成就。
明代,汤氏也是名人辈出,除了跟从明太祖平天下,被封为信国公的汤和以及那位大胆指责朝廷信私人、塞言路的名气响亮的汤显祖外,还出过一位了不起的爱国学者汤文琼,据传,当明末满清攻陷京师时,他慨然叹说:“吾虽布衣独非大明臣子耶!”并且在其衣襟上写下“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后,投缳殉国。汤文琼的爱国表现,何其可敬!
三、汤显祖创办书院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于万历十九年(1591)贬任徐闻典史时,有感于当地士子轻生,因而倡建贵生书院,清代经多次修建,1984年重建。贵生书院在徐闻县徐城镇旧城内。书院前有明代石道,全长732米,宽4.6米,东西走向,路面有牛车车轮辗成轨迹2道,深达13厘米。沿石道西走300米有学宫,建于明,仅存大成殿,1986年重修,现完好。
古代徐闻县民风好斗人皆轻生,汤显祖为了推广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联合知县熊敏捐俸银在徐闻县城西门塘畔创办了一所“贵生书院”,教民知书识礼,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轻生之俗。并宣传“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的人生哲理。
汤显祖将书院的12间教室,分别命名为审问、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并在《徐文留别贵生书院》一文中道:“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汤显祖在教学上对弟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谈修,每日津津不厌。通过汤显祖的教育和宣传,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
清《王夫子宾兴》碑文曰:“自明义仍先生来徐闻建书院,而徐益知向学,当时沐其教者,辍魏科登赋仕,后先辉映,文风称极。”万历十九年(1591)至明末徐闻连年旱灾,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学,仍出了15名举人。明清两代徐闻多次修缮贵生书院,并订立了《院规条》,还拨出学田96石作为会科经费,可见汤学已经深入徐闻人心。汤显祖病逝的消息传至徐闻,徐闻县兴建了“汤公祠”,以此表达当地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服务电话:010—68920114 8841 5586
参观咨询: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图书城)25号楼家谱传记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