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邹姓
邹 姓
得姓始祖
微子启。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商王帝辛(纣)庶兄。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灭纣,封微子启于宋地立国,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汤宗祀。微子薨后,其弟衍继位,是为微仲。又传至其曾孙愍公,愍公有孙名考父,历仕宋国戴公、武公、宣公三朝,食采于邹邑。其五世孙叔梁纥时,以邑名邹为氏,是为邹姓。后世子孙尊微子启为邹姓得姓始祖。
邹姓渊源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蚩尤族人邹屠氏,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黄帝在打败蚩尤部落联盟以后,蚩尤属下部分族人分迁至邹(今山东济宁微山湖一带)、屠(今陕西西安)之地,该部分族民以地名命氏,居邹地者为邹氏,居屠地者为屠氏。
该支邹氏,为最古早的姜姓邹氏,是为山东邹氏,史称邹氏正宗。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商纣王微子启的封地邹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乱后,把商都附近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建立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微子启死后,其弟微子仲继位。
微仲的八世孙是正考父,为宋国上卿,得食邑于邹(今山东邹县),其后代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氏,是为山东邹氏。
当今的河南族邹氏,多尊微子启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之后,属于以先族之名字讹为氏。
因春秋、战国时期,“驺”与“邹”二字可以互假通用,因此“驺”字多被写为“邹”。因此,在越王勾践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先祖名字之通假字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吴越邹氏。
源流四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鲁穆公所设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邹国为楚国所吞并后,故国子民以原国之名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与曹氏、朱氏同宗同源。是为荆州邹氏。
源流五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八旗通志·列女传》记载,满族邹佳氏,亦称组佳氏,满语为JoogiyaHala,世居铁岭(今辽宁铁岭),属于满族老姓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邹氏、组氏、铁氏等。
迁徙分布
邹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排第六十七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三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8%左右。
当代邹姓的人口370多万,为全国第七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9%。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邹姓人口由38万增到近370万,增长了近10倍,邹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邹姓名人
邹衍: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五行学说创始人,华夏族,战国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省章丘市相公庄镇郝庄村。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邹忌:战国时齐国大臣,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邹阳:散文家,齐人,是西汉时期很有名望的文学家,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于世。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上书谏止,吴王不听,因此与枚乘、严忌等离吴去梁,为景帝少弟梁孝王门客。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后被人诬陷入狱,险被处死。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迹。梁孝王见书大悦,立命释放,并尊为上客。邹阳有文七篇,现存两篇,即《上书吴王》、《于狱中上书自明》。
邹补之:北宋学者,著述颇丰,有《春秋语孟注》、《兵书解》、《宋朝识略》等。
邹讽:字鳳叔,南宋爱国大臣,生年不详,卒於1278年,南宋江西吉水人,曾任江西招谕副使。宋恭帝时从文天祥奉紹勤王抵抗元军,因功进兵部侍郎。后来没法抵禦元朝大军,败走潮汕,文天祥被俘,他自刎而死。
邹浩:常州晋陵(今属江苏)人,宋代大臣、诗人,自号道乡居士,曾两起两落,历吏部、兵部侍郎、宝文阁大学士等职。有《道乡集》诗集。
邹应龙:陕西长安(今西安)人,明嘉靖进士,官至御史,曾上书指斥严嵩,使严嵩父子倒台。后得罪东厂太监,被弹劾罢职。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