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实体书店

我与实体书店

今天,又到青苑书店买书了!(从2005年读研以来,几乎每年都会来。)

万总在书店读者群里面发了几次清理库存,回笼资金的呼吁,苦于一直没有机会过来。这次刚好过来有事,所以,专程辗转一小时车程到了老师大(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这边,在文教路买了一些旧书。

(老邓书店)

十五本,有儿子想看的,有女儿想看的,多数是我想看的。我到底想看什么,想做什么?正如我微信签名写的一样“发愤学贯中西,立志经世致用。”这可能是我想做的事。这个志向也立的有些年了。但是,走得很艰苦,也很慢。好在一直没有偏离。

买完书在路边摊买了点小东西,算是支持地摊经济。一个善意举动,可能给辛苦摆摊的人一种坚持下去的理由。文教路已经只剩下一家旧书店(老邓书店)了,后门的成就书店等,全部转行做餐饮或者其他的了。当时我就在感慨:所有实体旧书店都上网了之后,师大,南大等高校的学生,少了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邂逅自己心怡的作者的机会,也少了一个淘书的慢生活的乐趣了吧。

这是一个很让人遗憾的事。从前带孩子进书店看书的昕怡书店,一中前门的人文社会科学书店,都一个个倒闭了。我问儿子,现在实体书店都在倒闭,唯一存在的书店是什么呢?他说:网上书店。我说还有呢?他说不知道。我就知道我问题的设置出了问题,我想说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实体书店一个个倒闭了。还能生存的实体书店可能只剩下教辅书店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年魏源编的《海国图志》在国内的际遇。发行千册左右,少有人问津,在日本却发行几万册,一版再版。

这么功利的社会,书桌也是喧嚣的。

现在网上书店,比如某网,经常5折。从经济的角度,实体书店,是没有竞争的优势的,也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

出路是什么呢?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实体书店应该想些其他的方法。比如青苑经济会办读者会,请作者讲学,与读者现场互动,并且签名售书,都是很好的创意。

这可能还是不够的。

同学跟我说,你买的这点钱,肯定也不能够做些什么。我总是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就像当年去普陀山看到那些岩石下面的树枝,虽然不能够起到阻止岩石下落的功能,却也是人的一种功德,一种美好的心愿,希望能够对岩石有一点稳定的作用。这就是一种愿。我也祝愿青苑书店,能够一直办下去。成为我们来南昌出差,办事时,一个可以驻足,留恋的好地方!同时,感谢万总等书店经营者的坚守!

(青苑书店也在创新)

(每次购书,都不会低于这个数,虽然看完的不多,几年前就是店里的金卡用户,可以85折优惠)

(征得店长同意,随手拍了一下店里内景,时间在8:30,还有二楼书吧,可以坐着阅读,举办作者与读者见面会等)

(从省图南路到金域名都,在修路,差点没找着,心里那个急。当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很温暖。非常感谢陈店长在很快时间内帮我找齐所有的书,要赶在地铁关闭以前办妥。)

也希望我的读者能够多支持实体书店。我甚至给自己定了一个硬性要求,但凡进了书店,至少要买一本书。

作者:一个对纸质书有温度的人。(地铁上全是低头族,手机控。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人的距离不是缩短了,而是更遥远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