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烨婷|摸索着进行课改

(我的课改故事征文)                   

摸索着进行课改

             景德镇一中    王烨婷

从教以来,如今回首课改之路,其间有困惑也有收获。

2010年大学毕业后,我就直接进入现在的学校从事教学工作,那时上课的重心是初中的课程。此时课改已经在进行中。然而,对于“课改”我却一无所知,什么是课改,课改的理念是什么,课改要求什么,课改与原来的教学有什么区别?这些我从来就没有去认真的思考过。

那时候就是带着满腔的热血开始了我的从教生涯。满脑子想的就是我应该如何教好自己的课,让学生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学生怎么样可以喜欢上我的课,如何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按照这样的信念,我在课堂上追求标新立异,变着各式花样给学生讲解,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学习兴致勃勃,可问题也随之来了,本来一节课轻松已完成的任务,由于学生自主探究就要浪费好多时间,有时要拖堂有时要两节课。由于师生关系融洽有些自习课上就有人放松了;他一边沉浸在做题中,一边忘乎所以的低声读题,有的做着做着遇到了问题,就自由的讨论了…….这样的课堂环境,我即觉得能让学生放松心情自由发挥喜欢学历史挺好的,可又不免担心(尽管多次苦口婆心与课堂无关的话下课尽情的说)个别趁机说话,我常想究竟让学生放松些好还是紧张些......

之后,从事高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高中的内容更加繁杂,内容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懂,很多的知识点需要自己去深入的理解之后,我才能在课堂上清晰的传授给学生。于是,满堂课我都是在不断的讲解知识,生怕有哪个知识点没有讲清楚,学生有哪个地方不理解,满满的课堂是我的声音和学生不断的刷笔声,很安静,学生也很听话、很自觉。这样的效果是学生成绩还算可以,但是,我,不喜欢!不喜欢这样的安静,不喜欢这样的教学,不喜欢这样的填鸭......我要改变,我很迷惘,我在思索.....

后来,偶然再一次听到“课改”,我开始真正的去正视这个词、这件事。新课堂强调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怎样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呢?面对一连串的问题,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与其他老师探讨。原来,这些也是大家共同的困惑。渐渐地,用新教育理念来解读自己的困惑和迷惘,并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在冷静而充分地审视了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后,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我在上课前即准备教材又了解学生,注意准备难易适度的练习题,我明白了新的课程改革并不是形式主义和花架子,他要求教师真正从传统角色中彻底解脱出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程资源,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参与;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走出了迷惘和困惑的我,新课改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学习,参与实践,我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在课堂上,我和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在新课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比如,在讲到初中课程《原始农耕生活》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所居住的房屋建筑的时候,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探究他们房屋建造的不同,并且还让学生上讲台来画出自己所理解的房屋构造图,最后让大家来评判是否正确。在这整个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并且之后老师给予学生鼓励和赞美的话语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在讲到《远古的传说》关于炎黄联盟与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这部分内容是,由于内容相对简单,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根据我在黑板上的知识结构框架在课本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告奋勇的上讲台来讲给同学们听,充当一会“小老师”。经过摸索和努力,现在我的课堂教学基本还给了学生,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我们老师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辛苦、那么累了。

高中课程,也在渐渐的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并要求有不清楚的地方最好标记,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听课以便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而自己也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每一堂课用多媒体来教学,通过展示历史史料、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课堂的注意力,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偶尔开展学习竞赛,以分组模式,制定竞赛规则,老师出题,学生通过大家思考,讨论,整理的过程以最快的速度来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还可以起到对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力和概括能力。有些课程还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当时的人和事,增强历史的印象。比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我就让学生再现了当时秦王上朝时关于李斯和大臣讨论地方制度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哪个更好,让学生在观剧中掌握了郡县制的内容和与分封制的异同。

经过一段时期的适应磨合,我逐渐认识到:课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得平时长期地训练,需要教师耐心地指导,一点一滴地培养,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课改是一次洗礼,涤荡着我们的思想,解答着我们的疑惑。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曾经有过的迷茫和困惑,曾经经历的艰辛和曲折,都将督促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深入地去思考、坦然地去面对。

摸索着参与新课改的经历,也是我成长当中的宝贵财富。

作者简介:王烨婷,2010年毕业于赣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从教以来,曾多次获得市级优质课、说课和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一等奖,所授课程曾获得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获得一等奖。工作上认真负责,备受学生喜爱,经历三届高三历史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高考教学经验,对于历史学科教学具有独到的见解。一直注重学生对学科兴趣的陪养,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0)

相关推荐

  • 新课程改革,想说爱你真不易

    张智祥.赵春霞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无疑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之幸,也是千千万万的学生之福.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我们都可以说教师 ...

  • 新课改中的困惑

    闫素华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推进着我的语文教学,生怕步子迈大了,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虽然如此,可教学中仍旧时常遇到一些新问题,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在头脑里不断地闪现. 困惑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 ...

  • 新课程下的四大反思

    吕其庆 4月24日,中央教科所与<现代教育报 .教师周刊>联合北京市海淀区.大兴区教科所,首次推出"对话沙龙",吸引了近30名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通过这个理 ...

  • 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教学反思

    刘纯纲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了二十年书不进行教学反思,不可能成为名师,执教三年,坚持写教学反思,就能成为名师.实践告诉我们,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倡导" ...

  • 如何打造一堂阅读课

    阅读系列之 如何打造一堂阅读课 今天想说一下关于阅读课的打造.有的老师只是按步就班,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节"看书课",这个我就不以论述.我想说的对于阅读课,有自己的想法,期望带给学生 ...

  • 王策三:十年课改不成功,因“学生为中心”

    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是以教学为主,传承人类历史文明成果,教书育人,教师起主导作用.可是,我们的课改专家,却无视这些基本规定性,要实行以学生为中心,轻视乃至否定教师主导.这明显违反学校( ...

  • 【教育建言】王红顺:符合课改理念的新网课课堂模式推荐

    笔者看到众多学校,把线下课堂移植.照搬到线上,打卡代替点名,机灌代替人灌,家长监控代替教师看管,对着电视手机听替代坐在室听,电子考卷代替纸质考卷,缺少有效合作互动,师生高负荷低效率,为此发出了&quo ...

  • 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在阅读王分析课改方向及趋势

    2020年12月27日19时,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做客阅读王,通过直播的方式为小学生和家长解析课程改革方向及趋势,研判语文将是高考重点,指出阅读是语文的基础,呼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强化孩 ...

  • 让语文在课改中充满活力,在智慧碰撞中升华

    首先,我想用一副对联来表达我对语文课改的真实感受. 上联是:语文课改,前瞻得古人,诗也,词也,文也,赋也,字字关情: 下联是:课改语文,后见得来者,嬉也,笑也,怒也,骂也,句句真意. 那么,无论语文课 ...

  • 在深化课改中增强课改动能

    房超平 研判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需要直面课改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充分发挥课改在教育质量提升中的主导作用,增强课改动能. 加强团队教研,提高专业能力.实施要素观评.围绕制约课堂质量 ...

  • 课改要把人作为出发点

    杜金山 从人类学角度看,我们已进入"进化"跃迁的边缘期,且这次进化不再由自然全权决定,人不仅会主动参与进来还将试图进行主导.第四次工业革命肯定会让机器越来越像人,人机合作的同时必然 ...

  • 课改要实现“软着陆”

    查有梁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开始新课改.中国的基础教育也开始了第八次课改,历经20年的改革后实现了理念到实践的"软着陆",取得了不少成果,让我们充满信心. 课改要重视及时总结正 ...

  • 肖永斌:新课改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发<比较教育研究> 21年4月刊 新课改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建设小学     肖永斌    邮编:445425 摘要:德与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