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三字经
脾胃病 升降求
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一病多是升降失调所致,临证不可不详察升降失调之因。
肝肾本 细探究
同时,肝主疏泄,可调节脾胃升降。肾与脾在生理病理上,先后天互相影响,不可不明。
辨虚实 治无谬
脾多虚,胃多实,同时还有脾胃虚弱导致的升降失调,仔细探究其因,方不会出现差错。
明寒热 方无咎
脾胃病,有寒,有热,有胃热脾寒,有上热下寒,有似寒实热,似热实寒,岂可不审辨。
仲景法 万古传
伤寒论一书,不仅为外感而设,内伤百病悉在其中。尤其对脾胃之论,可谓详且尽矣。泻心汤类,创脾胃升降之法也。建中理中类,开温法之先河。柴胡辈,疏肝之源流也。麦门冬汤类,滋阴保胃津之法也。后人无能出其右者。
世学者 细细研
学医不懂仲景,犹学儒不知孔子,仲景之法,仲景之学,详加细玩,定有所悟。
后东垣 安中土
东垣诸脾胃论,创立补土之法,亦为一代之大医也。
升阳气 宜详察
其所创立之补中益气,升阳益气诸方,多用温燥,学者不可不知。
脾胃釜 肾中火
中焦如釜,下焦如火,谷在釜中,非无火不熟,是以肾阳在脾胃病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景岳辈 先天本
景岳著书,首重肾阳,其说可羽翼东垣,补东垣之不足。
叶氏出 尚胃阴
东垣,景岳重阳,叶天士创立养阴益胃之法,使胃与脾分离开来,如此脾胃学说才日臻完善。
木克土 义理真
其所著临证指南,木克土一篇,指出肝在脾胃病发面的重要性,理法明析,善学者求真矣。
又黄氏 枢轴论
黄元御呕心沥血悟道脾胃枢轴之说,其说理新奇,自称一派,亦足青史留名矣。
世称奇 重阳亲
世人称羡其说之简,之奇,然而其方却鲜少用之,推其原因,其书多从脾肾湿寒而论,有一定之偏,不善学者,又易泥其法矣。
钦安出 道脾肾
钦安世人皆知其为火神之祖,然而,其脾肾先后天之辨,发石破天惊之语,初读者,人多不屑。细思之,亦有其一定之理矣。
先后天 宜细品
人秉天地灵气而生,五行具全,一元之气,运行周身,人赖以生,方一元之气随日月渐消,蜡烛成烬,虽参茸灵芝,安能补救。钦安之先后天之论,可谓高明。
仲醇辈 脾阴说
胃阴之说,人多知之,然而脾阴之论,鲜有人提及。缪希雍一代侠医,其脾阴之论,亦不可或缺矣。
知此者 应少过
细读仲醇之书,深明脾阴不足之病理,临证才可不犯只知脾阳,胃阴,不知脾阴之过。
诸子者 万古扬
诸位医家,皆著书救人,千秋留名,后来者读前代之书,可知古人救世之心也。
各一法 须酌量
各位医家之论,皆有其偏颇之处,合之则成一块完璧,分之则各有所缺。临证不可盲从一家之言,方不致出错。
较仲景 安可望
仲景之书,大法皆备,所谓来者不可追也。
医圣法 意蕴长
医圣之法,光耀千秋,脾胃之说,更是立无偏颇,学者如能细读仲景之书,与后世医家参详比较,自能融汇贯通,脾胃之治,当无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