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症(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痿症是指四肢软弱无力,不能活动,久则肌肉萎缩的一种疾病。本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走路不稳,起立蹲站,上楼等动作均困难,甚至易跌倒或不能行走等。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根据其病症特点,类似西医学的运动神经系统肌肉损害所致的肢体弛缓性瘫痪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神经炎,早期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和表现软瘫的脑炎后遗症等均可按痿症的辨证施治原则处理,至于小儿麻痹症则按儿科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处理。

【病因病机】

引起痿症的原因很多,有由于外感,有由于内伤。如久居湿地,湿从外受滞留不去,或饮食不节,运化失常,湿由内生,均可郁而化热以致湿热壅阻经络,浸淫筋脉,而致肢体弛缓无力。也有在温热病中或病后,邪热耗伤脾胃阴津,造成肺胃津液不足,不能滋养筋脉,肌肉而致弛缓,还有由于体虚久病,肝肾不足,或因外感疾病迁延日久,导致精气阴血亏虚,阴虚又复产生内热,更加消灼津液,以致筋脉失养而成痿症。

总之本病的发生于肺、脾、胃、肝、肾数脏关系密切临床上以脾虚为本,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在病理上有虚实的不同,湿热浸淫者属实,肺胃津伤,肝肾阴亏,气虚血淤,属虚。

【辨证施治】

对本病辨证施治,应首先分别虚实。实证:湿热应清热利湿,虚证则补养阴津。

如湿热与阴虚同时存在,则应祛邪扶正兼固。若病延日久,则补肾益气为基本法则,佐以滋养肝肾,活血化淤等。临床所见,湿热浸淫及肺胃津伤证,一般多为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进行性脊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脑炎后遗症等)。但感染性疾病,日久亦可表现为肝肾亏虚证候。

1.湿热浸淫型

症状:两下肢逐渐软弱无力,瘦弱的程度较轻,腿足觉热,得凉为舒,按之微热,胸闷烦热,身困倦,小便少色黄,舌边尖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四妙丸加味。

处方:黄柏、苍术、怀牛膝各10克,防己、萆薢各15克,生苡仁30克,五加皮15克,晚蚕砂30克。

加减:湿热伤阴,见肌肉消瘦,口干心烦,两足热甚,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去苍术,酌加龟板15克,生地12克,当归、玄参各10克兼痰湿阻络,见腿足酸软而肿,顽痺麻木,舌苔白腻,加制南星10克,竹沥半夏15克,白芥子15克。

兼淤血阻滞者,见两下肢麻木或有刺痛,舌紫,脉涩,酌加桃仁,红花,炮甲珠各10克。

2.肺胃津伤型

症状:开始多见发热肢体突然或逐渐软弱无力,皮肤干枯,口渴心烦,咽喉干燥,易出汗,面色潮红,或有低热,尿少,色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养肺益胃,生津清热。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或清燥救肺汤也可。

处方: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天花粉,生地黄,白芍各15克,生甘草6克。

加减:低热不退,酌加地骨皮,白薇,桑白皮各20克,知母10克。

3.脾胃虚损型

症状:全身肌肉萎缩,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少气懒言,易汗,面色少华,胃纳减退,大便溏烂,舌淡胖大,甚则齿印,苔白略腻,脉弱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健脾益气汤(自拟方)(参苓白术散变化而来)。

处方:生黄茋60~100克,党参30克,苡仁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陈皮各10克,白术20克,砂仁6~10克,白扁豆2克,鸡内金10克,二芽各30克。

4.肝肾亏虚型

症状:起病缓慢,下肢或手臂逐渐软弱,腰背酸软无力,久则肌肉消瘦,头晕目眩,间有小便失禁,舌质红绛,脉细弦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虎潜丸加减。

处方:生地,熟地各10克,龟板15克,枸杞子10克,制首乌30克,白芍15克,怀牛膝10克,紫河车10克,杜仲10克。

加减:阴虚火旺,见潮热,足心热,加黄柏,知母各10克,兼气血两虚,见面黄心悸,气短声低,舌质淡红,脉虚细,加黄茋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久病阴伤及阳,见疲乏怕冷,舌质淡,脉沉细,酌加鹿角片20克。补骨脂15克,仙灵脾15克,巴戟天15克。

5.气虚血淤型

症状:病期日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静卧少语,肌肉萎缩,胃纳少,舌淡暗或有淤点淤斑,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益气活通络。

方药:益气活络汤(自拟方)。

处方:黄茋60~100克,五爪龙30克,地龙15克,水蛭、壁虎各6克,蜈蚣3条,白芍15克,当归15克。

附:单方、验方。

(1)新鲜牛、猪,骨髓加黄豆适量煮食,一日二次,可久服之。可用于肝肾阴虚型痿症。

(2)紫河车粉,每次3克,一日二次,白开水送服。适用于脾胃虚损型痿症。

(3)猪(牛)骨髓烤干研粉,加米粉调服每服3克,一日三次。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痿症。

(4)加味金刚丸《中医研究院方》:萆薢、木瓜、巴戟天、全蝎、肉苁蓉、杜仲、天麻、乌贼骨、淫羊藿、乌梢蛇各30克。制马前子,僵蚕各6克、菟丝子60克、蜈蚣50条。共研细末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1~2丸。一日1~2次,饭后服。

适用于痿症,虚实夹杂者。

其他疗法:

(1)针灸:上肢取曲池合谷,下肢取髀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委中;躯干:

取大椎,肾俞。均用补法,隔日一次,连续3~6个月。艾条:悬灸,足三里,关元,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20分钟,连续半年至一年。

(2)敷贴疗法:肉桂6克,公丁香9克,生川乌,生草乌,乳香,没药各7.5克,红花、当归、赤芍、川芎,透骨草各15克,共末蜜调敷贴在两腿腓肠肤处。每日敷药4~6小时。具有活血化淤软化和缓解腓肠肤拘急的功效。尤适用于进行性肤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等症型。

结语:

痿症的治疗,除服药以外,还可配合针灸推拿疗法,往往收到一定效果。当痿症出现后,必须及时采取被动运动,加强肢体的活动,这对痿症的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甚为重要。

痿症需与痹症作鉴别。因痹症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症瘦消枯萎者。其鉴别要点,主要在于有痛与无痛。痿症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肢体萎弱是由于疼痛不能运动,日久废用而成。病因病理也均与痿证有异。

痿症主要分为五个证型论治。其中初期以湿热浸淫型、肺胃津伤型为主,后期以脾胃虚损,肝肾亏虚、气虚、血淤为多见。各型虽有所不用,但都贯穿着脾胃虚损这一基本病机,故补脾益气是基本治则。亦重用人参(党参)、黄茋(重用)随证加减及综合治疗疗效尚满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