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把“双刃剑”,当孩子玩手机“上瘾”时,父母要及时阻止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普罗大众必要的生活工具,甚至连儿童和老人也不例外。但年幼孩子的自控力远不如成年人,数以万计的网站,丰富多彩的信息,都极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欣欣今年13岁,已经到了上初中的年龄,近期,她对爸爸妈妈说自己想要一部手机,这样可以更加方便上网课和查找资料。
欣欣平时是个很让父母放心的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学习,父母果断地给她买了一部新手机。
有了手机之后,欣欣的学习渠道变得更加丰富,但与此同时,父母也发现她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往孩子早早就会上床睡觉,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妈妈却发现欣欣十点多还拿着手机玩,并解释自己是在学习。
这种情况让父母十分忧虑,一方面他们不想让孩子觉得自己不信任她,另一方面又着实担心如果不管教,孩子很有可能会沉迷于手机。于是爸爸妈妈只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在暗中时时观察。
一段时间以后,老师告诉父母欣欣的成绩直线下降,并且在上课的时候时常提不起精神。
欣欣的爸爸一气之下狠狠地责骂了她,并且没收了孩子的手机。但情况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欣欣的成绩依然没有提高,还变得越来越爱和父母顶嘴。
上述例子中的父母犯了很多父母都会犯的错误,家长们应该从他们的故事中吸取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这对父母在一开始没有规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没有给孩子定规矩。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手机就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但若过度使用,则很有可能沉迷其中。
在同意孩子使用手机时,父母应该定时监督孩子,而不是放任孩子不管。
父母必须告诉孩子手机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可以偶尔使用,但一定要把控好使用手机的时间。
父母还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个规则,这个规则里要包括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玩手机可以玩多久。
这个规则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遵守,父母负责监督和管理,孩子负责执行。长期遵守这样的规则,孩子自然不会养成放纵无度的坏习惯。
其次,沉迷手机只是表象,他们没有弄明白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爸爸妈妈抢走孩子的手机只能做到扬汤止沸,并不能真正解决矛盾。

家长要明白孩子沉迷于手机的心理因素到底是什么:

一、缺乏陪伴
很多孩子表示:自己喜欢玩手机是因为在生活中没有人陪伴,只能在手机中消磨时光,玩着玩着就开始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了。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责骂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越发觉得现实不如网络美好,同时也更加不愿意放弃手机了。
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反省自己是否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要清楚孩子是否是因为缺失他人的关爱,才越发沉溺于虚拟世界中。
孩子也有可能是因为没有朋友,不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社交,只能在手机中倾诉自己的情感。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二、父母的影响
很多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到,自己平时在孩子面前也是经常拿着手机玩。父母不允许孩子玩手机,自己却天天捧着手机,这样双标的态度又怎么能让孩子真正地听话呢?
所以在指责孩子沉迷手机时,父母也要检讨自己是否犯了同样的错误。如果孩子从小成长在一个热爱阅读的家庭里,如果家庭氛围是非常积极向上的,那么孩子也很难养成终日玩手机的坏习惯。
三、压力太大
在生活中,中学生玩手机的时间要远远长过小学生,处于中学时期的孩子应该是最忙碌的,怎么反而玩手机的时间最长呢?
因为在高节奏的忙碌生活中,人们心中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所以很多孩子会将玩手机视为一个排解压力的渠道。一开始他们只是想暂时忘记烦恼和压力,但越沉迷其中越难以自拔。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要使用强硬的手段制止孩子,一定要多多理解孩子,多试着换位思考。
  • 首先,家长要做的就是减少给孩子的压力,不要逼得太紧,让孩子在忙碌的学习中也能够有喘息的机会。

  • 其次,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帮助孩子排解心中的郁闷和压力。

手机,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但如果沉迷于其中,就会如同“毒瘾”一般难以自拔。父母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强大的精神世界,让孩子哪怕处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也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