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天然钻还是培育钻?

情人节当天,福布斯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作者Pamela N. Danziger针对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在欧美市场的表现做了一定的分析。
我不会全文编译,毕竟Pamela也算不上极为专业的行业分析师。不过她文章中的一些对于终端零售层的观点,倒是值得拿出来分享一下。

“品质”重要吗?

在欧美消费者购买(天然)钻石珠宝产品的时候,通常有几个因素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1)对于男性而言,钻石的“价格”是第一要素,“设计”是第二要素;

2)对于女性而言,“设计”是第一要素,“钻石重量”和“价格”并列第二。

3)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钻石的“品质”都是第三要素。

这个数据源自一家叫 Beyond4Cs 的公司的调查结果。如果这份调查是完全客观的话,那就会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即使在对钻石认知程度较高的美国市场,quality的重要性也就排在第三位而已。

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品质第一”,结果在消费者眼里却是第三名。这是不是有点儿讽刺呢?

培育钻石的机会在哪里?

根据前不久贝恩公司发布的报告,市场接受培育钻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培育钻和天然钻之间不断扩大的价格差”,另一个则是“对于绿色环保概念的宣传”。

通俗地讲,培育钻市场之所以能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高速发展,核心原因就是“廉价”和“环保”。

但是,“高速发展”并不能说明培育钻在零售市场的认知已经很完美了。还记得贝恩的这张图不?

“人造”和“假货”,依旧是培育钻石在美国市场的关键词。这说明,即使在50%的零售商都开始经营培育钻石的市场里,消费者对于培育钻石依然缺乏普遍的、正确的认知。

这是由市场定位引起的结果。

在戴比尔斯Lightbox的宣传影响下,培育钻石被定位在“大众化商品”的层面,也就是“时尚珠宝”、“时尚首饰”等等。这种定位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将两种产品隔开距离,有利于大家瓜分蛋糕,另一方面会引起各种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看法。

在长期的市场宣传下,天然钻石无论如何都代表着“奢华”、“高档”、“稀缺”、“重要”。一旦培育钻石在价格方面形成明显差异之后,不免会有人觉得“这是假货”或者“人造的就是不值钱”等等。

这是戴比尔斯的“阳谋”。

“稀有”重要吗?

面对上述那种不可避免出现的情况,Pamela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天然确实稀有,但这重要吗?

(原文:Natural is rare, but does it matter?)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

不过我们可以看一下天然钻石行业:由全球七大矿企联合组成的DPA(钻石生产商协会)在更名为NDC(天然钻石委员会)之后,做得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为天然钻石重新开启了“无差别、普惠型的宣传工作”,核心内容就是“稀有性”。

这个举动和三十年代戴比尔斯抛出“恒久远”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扩大市场需求面。只不过戴比尔斯在2008年放弃了这种普惠型宣传,后来发生的事儿大家也看到了。现在NDC重拾发令枪,大范围宣传“稀有性”,对于终端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虽然成千上万的人都说这是“营销骗局”、“过度营销”,但人家确实在踏实地做着大范围的终端宣传。

反思培育钻石行业,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有没有开发出一个直击人心的概念?有没有进行大范围、普惠型的宣传呢?呃……

再看一遍Pamela问“这重要吗”,突然觉得好单薄。

我一直相信培育钻石的未来是光明的,因为它具备了太多的优势。不过培育钻石要经历的路将是坎坷的,也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和坚持。

你顶得住么?

God bless you, bro.

May the DiamondSpectator®️ be with you.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