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草圣”于右任的书学思想
于右任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受当时社会历史环境影响,形成独特的数学思想,其集中表现在对魏碑的推崇,对标准草书实用性的倡导,对书写自然观的提倡,于右任书学思想对当代书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纵观于右任一生,从少年时代到晚年光阴,他对古代书法名家作品、摩崖墓志等进行不断的研习和汲取,以惊人的艺术创造力写出了雄浑大气、奇丽野拙之魏碑楷书作品,萧散逸神、刚健质朴之行书作品,劲挺峭拔、雍容大雅之草书作品,异彩纷呈,各尽其妙。书为心画,于右任书法成就的取得与其书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于右任不畏艰难,反对清朝的腐败统治,因《半哭半笑楼诗草》及其披发持刀照片,清政府认定其为革命党人下令通缉,于右任逃亡到上海,结识马相伯,入震旦公学,后来与孙中山会面,加入同盟会,参加民主革命。于右任在上海创办报纸,宣传革命思想,担任交通次长、靖国军领袖、检察院院长,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从他的革命活动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思想。
于右任的书法与大多数人一样,为参加科举考试,最初从二王法帖入门,随着视野的开阔以及革命思想的发展,他感觉到这种文字的书写过于精细纤弱,与当时所需要的民族精神不相吻合。多灾多难的民族需要强悍和霸气精神才能支撑起来。清以来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对碑学的倡导,正好契合了于右任学习书法的思想。孙中山倡导衰弱的民族需要推崇“尚武”精神来振奋民心,而碑体书法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大气磅礴的气息正与尚武精神不谋而合,这更坚定了于右任推崇碑体书法的信心。
他开始潜心收集和学习魏碑,有诗句“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朝夕相处心摩手追,可见于右任当时对魏碑的痴迷。观察于右任先生的楷书作品会发现他的《邹容墓志》就带有《张猛龙碑》的书写特点。还有《佩兰女士墓志铭》、《茹欲可墓志》等也都具有明显的北碑特色。
后来他研究和推广标准草书,融碑入草,打破了碑不入草的神话。于右任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就在于此,他把碑与帖完美结合,形成了自己亦碑亦帖的独特风格,表现为既有碑的刚劲简直,又有帖的滋润多情被人称做“碑骨帖魂”。其碑体书法在康有为、赵之谦之后又有新的拓展,他的书法也因此被称为“碑体楷书”“碑体行书”“碑体草书”或“于体”。
文章截选自阮宪镇《于右任书学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