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外史·从共情到感应 2024-07-30 06:18:51 太古时代的某个阶段,盘古已然仙去,生灵与万物尚未成型。此时天下分为南海、北海、中央、东荒和西荒。南海一片汪洋,由南海之帝“倏”掌管;北海也一片汪洋,由北海之帝“忽”掌管;中央的掌管者,中央之帝,则名为混沌。东荒和西荒尚处于荒芜状态,无人无神。 天地间空荡荡的,仿佛只剩下倏、忽与混沌三位大神,因此他们经常聚会。由于混沌七窍全无,耳不聪目不明,故倏与忽约定,大家就在中央混沌之地聚会。有一天,倏、忽又在混沌家门口相遇,两人倒不急着进去,立在门口闲谈。倏说道:“人人都有七窍,这样方便视听食息,混沌帝却没有,不如我们帮它开开窍吧。”忽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也不进去了,相约各自回家去找趁手好用的工具,再来帮混沌开窍。混沌本来感应到他们在家门口了,谁知等了一阵,却又感应到他们走了。他没有去感应他们说的话,只是感应了他们的气场,因此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开,但他也不在乎,眼看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了,便自顾自地去睡了。倏、忽各自回家取了工具,又来到混沌之地,见混沌正酣睡,心想:“正好,都不需要打麻醉了。”倏与忽都知道混沌的作息习惯,混沌每次睡觉,要连续睡七天,中间是叫不醒的,醒来后,清醒七天,如此周而复始。于是倏与忽商量道:“混沌帝每次酣睡正好七天,如今头上开窍,也正好是七个,我想我们每天开一窍好了,七天正好开完。”忽听罢,点点头道:“不错,时间正好,日凿一窍,方可做得尽善尽美。”于是两人第一天从嘴巴开始开凿,继而鼻孔、眼睛和耳朵,一日一窍。第七日完工后,倏与忽觉得大功告成,于是守在混沌床前,似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但人心如此如此,天意不然不然。第八日,混沌没有醒来,倏与忽觉得有些不对劲,他们又守了两天,发现混沌无声无息,他们摇他、喊他,混沌都没有回应,似乎身体也开始僵硬起来;又过了两天,混沌的身体开始腐烂起来,倏与忽心中沉痛,他们发现,混沌已经死去多时了。从此,倏与忽日复一日地争吵,都认为是对方害死了混沌帝,他们变得越来越冲动,心理问题随之而来,躁狂与抑郁双相障碍交替发作。当两人同时躁狂的时候,他们便在混沌之地大打出手。由于他们本来就是一团气息经过高压聚合而成的,所以每次打架后身体都会变得有点散,从而自我感觉压力得到了缓解。因此,他们从此爱上了打架。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倏与忽原本巨大的身躯已经消耗殆尽,他们都分散成很多小微粒。倏的身体分解后,变成了一个国家,改名为触氏;忽的身体分解后,也变成了一个国家,改名为蛮氏。触氏和蛮氏还是像以前的倏与忽一样,一见面就打仗,但此时由于身体细小,在海中生活已经不便了,于是他们分别搬离南海和北海。但说也奇怪,他们居然都不愿意离开对方,于是他们相约着搬到一只蜗牛身上,触氏住在蜗牛的左触角,蛮氏住在蜗牛的右触角。触氏和蛮氏这两个国家还是经常打仗,互有胜负,而且他们还约定,为了边打仗边能保证休养生息,赢的那一方追杀输的那一方不能超过十五日。世界从超宏观变成微观,正是自然的演变,也是万物与天地之共情。又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天地越来越分明,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重。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南海和北海已经消失,变成了极地;西方还处于蛮荒时代,未有生息;唯有东方,孕育出东方神州,神人世界都在努力发展,终于繁荣昌盛。触氏和蛮氏又打了很多很多年,谁也不知道打了多少年。有一天,双方正在殊死搏斗,忽然感觉“大地”震动异常。他们心目中的大地,其实就是那只蜗牛——就像人眼中的地球一样,每天都可能震动,但今天幅度特别大。触氏和蛮氏停下手来,忽然感觉日月无光,他们觉得天象异常,于是相约退兵。触氏和蛮氏完全不知道,在同一个宇宙中,有“地外生物”——蜗牛身体以外的生物——存在;它们不知道,那是因为一个叫黄帝的人正俯下身来,一边观察一边拨弄着那只蜗牛——触氏和蛮氏的地球,所以它们觉察到“大地”震动异常且发现日月无光。黄帝隐隐觉得这个蜗牛的触角上面有油光闪动,或许是因为风吹草动?他觉得很奇怪,但他根本没意识到,实际上这就是触氏和蛮氏这两个国家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这种现象。有的时候流动得快,那很可能是他们在打仗、在追杀,有的时候流动得慢,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在休养生息。黄帝观察了一盏茶的时间。就这一盏茶的时间,给触氏和蛮氏的世界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有道是“人间一盏茶,蜗角三百年”。黄帝的一时好奇,为触氏和蛮氏带来了三百年的和平;这三百年的休养生息,导致蜗角的人口大增,房地产公司和中介公司应运而生。蜗角处处被开发,甚至蜗牛的南极和北极都开始有触氏和蛮氏的人了。蜗牛觉得自己不堪重负,但它就像地球不会反对人类一样,它也没办法反对触氏和蛮氏。黄帝当天晚上做了个梦,梦到一只蜗牛,似乎就是白天自己玩过的那只。蜗牛的两根触角上还各住着一个国家,黄帝觉得很好奇,便去跟他们打招呼。但他们根本不理他,黄帝发现他们似乎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黄帝是个好奇心满满且创造力杠杠的人,他决心一探究竟。于是他把自己变小,变得跟触氏和蛮氏一样大,然后他来到一家图书馆,应聘为图书管理员。很多年过去了,黄帝发现,进进出出的人都换了十几代了,就他和另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混沌神的人还活着。黄帝便去向他请教原由。混沌神也不隐瞒,直言道:“我是触氏和蛮氏共同信奉的神,对他们而言,我是长生不老的。就像在你们人类世界一样,你们有你们的神,在你们人类眼里,你们的神也是长生不老的。说起来很玄,实际上只不过是因为我跟触氏和蛮氏活在不同的时间尺度里,我的一天,相当于他们的一百年;而你们人类的一盏茶时间,则相当于他们三百年。所以,我们两人的时间尺度也是不一样的。”黄帝听罢,心中感慨,道:“难怪不同的生物,寿限也不同,我经常感叹蝴蝶美丽,却又怜悯它们活不过一月;或许猎豹看我们人类笨重而迟缓地活了一甲子,它会认为那实在是不必要的粮食浪费了。”混沌神听罢,点点头,道:“看来你根基不错,你应该回去了,你得去找你的神,你现在是人间天子,你还要成为天帝呢。你要找到时间尺度比你大得多的神,他们的一天相当于你们的一百年,向他请教;他若肯教你,你就能长生了。”言罢,混沌神推了黄帝一把,黄帝踉跄了一下,便醒过来了。醒来后,黄帝马上沐浴焚香、礼拜斋戒,祈请九天玄女降临。但九天玄女人没来,只是托了个梦来。九天玄女在黄帝的梦里告诉黄帝道:“你去崆峒山找广成子吧,他能教你。我是你前世的师父,但今生我们却无师徒缘分。”黄帝醒来后,马上召集风后等人,说自己要去崆峒山朝圣,命他们准备行程。风后等人揣摩黄帝的意思,觉得如今天下太平,万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也可能是太穷了没什么可偷的也没什么可丢的,天子所谓的朝圣,大概是装装样子给天帝看的吧。从来天子出行,都是前呼后拥,侍卫队和仪仗队,里三层外三层;牛车三千乘——当时马还没有被驯服,万人大军,浩浩荡荡。黄帝虽然觉得风后没有共情到自己的意思,安排得有点过头了,但想到自己贵为天子,于是坦然受之。黄帝一行来到崆峒山脚下,便被一个小道士拦住了。侍卫把小道士带到黄帝面前,黄帝问他因由。小道士道:“我是师父派下来的,我师父就是广成子。我师父说,他跟你还没有共情,更没有感应到当今天帝的休戚,因此派我下山劝你回轩辕之丘去。我师父说他不会见你的。”黄帝听罢,觉得有些尴尬,按着风后的想法,派个人上山把那个装神弄鬼的广成子抓下来就好了,说那么多干吗呢!但黄帝毕竟是天子,气度非凡。黄帝叹了口气,毕竟长生不死的诱惑更大,正想开口,却听得那小道士催促道:“你们走还是不走呀?你们这么多人,一人一脚,山路都踩坏了,鸟兽都吓得跑光了;再一人放一个屁,哪个神仙受得了!”言罢,又摇头又叹气,最后自己甩甩手,冲黄帝等人道:“罢罢罢,你们不走,我走了,我找我师父去。”言罢,也不上山,竟沿着山麓往南而去。黄帝见状,心道:“恐怕是广成子嫌我心不够诚,人多聒噪,因此避而不见。也罢,我且先回,下次再轻身来访。”黄帝回宫后,又励精图治了十年,万姓更加爱戴他了。黄帝觉得时机已到,于是又焚香斋戒了三日,然后带着几个贴身随从,轻身前往崆峒山。但是广成子仍旧没有见他。黄帝怏怏不乐,在山麓徘徊,却见上次那个小道士在路边放牛,他还是十年前的样子,这活脱脱就是个得道的牧童啊!黄帝不敢怠慢,喝退随从后,忙上前去打恭问讯道:“仙童别来无恙!”那小道士呵呵一笑,说道:“又是你呀,你贵为天子,却抛开天下,如今鱼龙白服,虽然师父共情到了,但恐怕他还不能感应到天帝的休戚。”黄帝不大听得懂,不敢乱问。那小道士见他恭谨有加,遂提醒他道:“天子若要修道,不是不可,只是天子离位,天下何归?没定好接班人,不要擅自离位,恐天下大乱。”黄帝这一下算是听明白了,他发现自己是完全没有共情到广成子啊!黄帝有些心乱了,心道:我这可真是辜负了广成子对自己的共情!黄帝这一次回去后,便开始物色接班人,他发现儿子少昊不错,便开始培养他。又十年过去了,黄帝觉得自己可以退居二线了,于是他又鱼龙白服,素颜轻身,独自一人来到崆峒山,再次拜见广成子。他一路往上,登上崆峒山巅,在临观台见到了两位道士,年少那位的就是那个见过两次的小道士,青年那位的自然便是广成子了。黄帝上前行拜师礼,广成子也不谦让,等黄帝行礼完毕,对他道:“天子请坐。”广成子指了指斜对面的椅子,又对小道士道:“清风,看茶。”黄帝此时才知,那小道士叫做清风。饮茶毕,广成子问黄帝道:“天子可知何为感应?”黄帝忙道:“问道之人,不敢自居天子。”广成子道:“本身就是天子,何必不敢自居。”黄帝点点头,道:“我师问感应,弟子虽见识浅陋,但不敢不答。感应有时就是共情,就是我知道你的想法,当你痛苦的时候我知道你痛苦,当你开心的时候我知道你开心;所以当你痛苦的时候我能安慰你,当你开心的时候我能跟你一起开心。”广成子不置可否,黄帝沉默了一下,还是斗胆问道:“不知我师意下如何?”广成子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他道:“比如说你的那些臣子,但凡你要出行的时候,他们会揣摩你穿什么衣服,用什么工具,喜欢走哪条路,然后他们就会为你打理好所有的事情;每一次出行,仪仗与护卫里三层外三层。你的臣子揣摩到了你的意思,但你并没有感应到你的子民啊!你每次出行,实际上给万姓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是你并没有感应到,所以你刚才说的这些,我只能认为,你其实不懂什么叫感应。”黄帝听罢,登时觉得惭愧起来,但广成子不理他,继续说道:“你的臣子们,一直在揣摩你的意思。揣摩是感应入门的技能,如果你连揣摩都不会,也没有办法共情、没办法感应;你的臣子能够跟你共情,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揣摩你的心思。但或许,他们对你的揣摩实际上可能会危害到万姓。”黄帝听罢,虚心问道:“那弟子该怎么办?”广成子却仍旧不直接回答他,问道:“此处风景如何?”黄帝见问,回答道:“此处云淡天青,山川秀丽,树木苍翠,登上此山之巅,但觉望峰息心,心旷神怡。”广成子点点头,道:“你看到云天,看到山水,看到树木,便觉得很舒畅,与在宫中大不相同,这说明你具备了感应所需要的中级修养。我刚才说过,揣摩是初级技术——是的,揣摩还只是技术,不叫修养。这个中级修养,就叫做共情。但是我跟你说,哪怕你具有很好的共情能力,你还不能说你能够感应。”黄帝听罢,沉默有间,方道:“我师见教得是。我做天子多年,也算是小有心得。我以为,揣摩通常是片面的,故有潜在的危害性;共情则像溪流接纳滴水,江河融汇溪流,直至海纳百川;当水滴在大海的怀抱里,则永生不灭,与海水同呼吸共命运。”广成子听罢,却摇了摇头,道:“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共情的话,那你可能完全搞错了。一滴水进入了溪流,它就丧失了自我;同样,小溪进入江河,它也就丧失了自我;所有的江河,都会在海洋中丧失自我,它变咸了,江河中的生物无法在海洋中生存;大水对于小水来说,应该就算是洪水吧。在我看来,你所说的这个,只能叫做包容,它甚至可以叫淹没,但绝不是共情。那些认为通过包容就能达到共情的人,通常会把人淹没在他的包容里。一个人来找你倾诉,他很难受也好,很开心也好,难道就因为他在某种心情状态做出一些事来,就应该包容他吗?”黄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好问道:“我师有何教诲?”广成子道:“真正的共情,是两河不问东西而各自奔流,你不需要融入我,我也不要想着汇入你。我跟你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两条小鱼,随着洪水游到了岸上,它们在一个水坑里玩得很开心,以致洪水退了它们都没发现;太阳一天天的炙烤着大地,坑里的水终于都被烤干了;这两条小鱼为了活命,只好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终于熬到了下一场洪水的到来,然后它们随着洪水又回到了江湖;在你们人类,恐怕至少还要假惺惺地订一个下次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吧。但对于它们,虽然曾同呼吸共命运,但却并没有用这个“生死之交”来约束对方,而是相忘于江湖。可能,这才是真正的共情吧,这也是感应的最高境界。”黄帝听罢,默然无言,但在心中总结。须臾,黄帝道:“我师教诲,铭感于心。如今我且做个总结,看看可否?”广成子点点头,黄帝便接着道:“我师教诲,感应最初级的是技术,叫揣摩;中级是修养,叫共情;最高级的是境界,却不知道叫什么?相忘于江湖吗?”黄帝听罢,微微笑道:“或许,就叫无为吧。”见黄帝不解,广成子接着道:“修道必须无为。你看对面悬崖峭壁上的崖柏,很多人冒险将其移植到家里去,做成盆栽,总觉得自己是在拯救它,因为认为它的生存环境太恶劣。这种人显然是没有共情到这棵崖柏,更加没有感应到自然的气息。这种人觉得自己做了好事,却将一棵顽强不屈的崖柏,从此变成了一棵矫揉造作的盆栽。”黄帝听罢,额头黄豆大的汗珠都出来了,确实,他看到崖柏的时候,就起过这个念头,觉得把它们做成盆栽多好看啊!广成子继续道:“为什么神也分很多层次,就是因为感应的能力不同造成的。如果不能天人感应,则不能天人合一。神仙中人,也未必就能感应天地,更不能与天地合一。像土地公、灶王爷这类,他们总是在揣摩,特别是上天汇报的时候,所以他们永远是不入流的神仙;那些法力高强的大神,能感应到民间疾苦,也就是说他们能与万姓共情,所以他们能成为全民偶像,比如说慈航道人;而真正站在神仙班子顶端的尊神们,他们无思无为,外表看起来混沌一片,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如此才能与天地相感应,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万物共休戚,并最终与天地合一。”眼看已是日暮时分,广成子对黄帝道:“我今天说的,你未必能体会,未必能接受。没关系,你还是天子,还是凡人。你目前还无法理解无思和无为,这我是明白的。你的天下,是从炎帝那里抢来的——虽说天命攸归,炎帝倒是无为,垂手便将天下让了给你;炎帝退位后,你跟蚩尤和夸父族大战,然后又跟刑天大战。我跟你说这些,并不是说你不对,而是说你是一个凡人。凡人能揣摩好就不错了,能共情的不多,能感应后无为的更少。但不管怎样,我希望你真实,不要装,如果做不到共情或感应,就不要自作聪明地认为包容就是共情。切记切记!”言罢,广成子站起身来,黄帝也忙跟着站了起来。广成子对清风道:“夜已幕,你帮我送天子下山吧。”言罢,朝黄帝点点头,道:“你我师徒的缘分,仅在于此。八百年后,你将成为新的天帝,后会有期。”言罢,飘然飞起,一瞬间便消失于暮云之中。黄帝无法可想,只好跟着清风下山。黄帝回到宫中,想着自己在人间还要活八百年,于是搜罗了一些延寿的药物、法宝和技术,最后还是走了偏门,征集了一千两百名处女,练习采阴补阳之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则阳》惠之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 赞 (0) 相关推荐 神兽翻书 | 当神遭遇低情商 当神遭遇低情商 唐代有一个人叫刘山甫,路过青草湖时,见湖边有一北方天王祠,就准备进去拜一拜. 他见庙里有些破败,香火也没人续,自己又略通文采,于是题诗: "坏墙风雨几经春,草色盈庭一座尘. ... 一个野道士的故事,会招财转运的那种 今天讲一个野道士的故事,是苏州本地一个国企董事长讲的. 这个国企董事长是做农业的,今年疫情嘛,农产品不好卖,全国各地都搞网红带货,所以他也托人找我谈了谈. 是的,好多领导都把我们当成网红,顶级网红作家 ... 哪吒师父之道家内密 身为国人,不知道太乙真人和哪吒这对师徒两位的没有几个,众所周知的那些事就不在赘述了,说点"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言"的"关键词",才见真功! 什么是"太 ... 撞破了南墙 小道士,你要是真走了,我可真不找你玩了. 可师父让我悟的道,我还没悟透.小道士挠着脑袋,看着眼前嘟着嘴的小姑娘.心里盘算着今天怕是又要让师父拿戒尺抽手掌了. 小道士这个时候总会想起师父说的,悟道修身, ... 中国神话外史·水神共工 水神共工自从被女娲娘娘救回后,想起娲皇的大恩,想到家族的荣誉,想想自己的前程,这多方面的因素,终于将他推上了凡尘俗世中所谓的正道.水神共工成年后,为了完成天庭的任务,化身为一名私塾老师,一门心思去搞教 ... 中国神话外史·凤舞九天(一) 引 子 有一天我在淘宝找灵感,看看有没有凤凰的崖柏雕刻作品,就想照着样子自己也做一个.我还真找到了上面这个图,大体比较满意,不满意的就是那个古代北方才有的牡丹花.牡丹花配凤凰,大概是唐宋以后的人 ... 中国神话外史·凤舞九天(二) (2)朱雀问世 话说当时黄帝见火神祝融孤身前来,心中便有些不高兴,觉得火神祝融对自己还不够倾心.他始终觉得火神不是心悦诚服来为自己效命的,因为他居然不是率着族人一起来,这就其心可诛.过了一段时间,黄帝 ... 中国神话外史·凤舞九天(三) (4)朱雀大战青龙 阿蝠虽然神速,但是天道以万物为刍狗,从不给人类任何负隅顽抗的可能.等到阿蝠赶到人间时,芈熊等人已浮尸江面,但是那盏长明火仍旧紧紧地被握在芈熊的手中.芈熊最后的长啸唤醒了江神,他虽然 ... 中国神话外史·凤舞九天(四) (6)火神后裔,楚人先祖 在天宫又历经了数百年的修炼后,凤凰已经可以自由地在九重三十六层天内翱翔.它们有时候会飞临人间,以观民情. 岁月悠悠,人间正是禹王时代.神勇的大禹治水成功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 ... 中国神话外史·凤舞九天(五) (8)浴火重生 楚人那种恣意张扬.瑰丽奇特的想象力,赋予了楚人极大的创造力.但抛弃一种传承了数百年的传统,转而寻求从零开始的创新,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这个转变的完成,无异于浴火重生. 就在人间的楚人 ... 中国神话外史·创世 有熊氏据案而坐,正遐思迩想,不觉昏沉入睡.睡梦中,但见盘古坐在大江边休憩,遂上前参拜,心中同时想起无数的问题,不觉浮现联翩.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从宇宙创生到开天辟地,从开天辟地到生灵出现,从生灵出现到神 ... 中国神话外史·九天玄女(四) 三千年后.镇元子.葫芦娃和金翅大鹏的战斗早已烟消云散. 三千年来,九天玄女在昆仑山玄女洞修炼.西王母果然不负前言,当她知道阿壬的真实身份后,她便为九天玄女寻找到更合适的师父--圣母元君.圣母元君其实乃 ... 中国神话外史·龙之修炼 大禹建立夏朝后,恳请天帝帮助人类彻底治理水患.天帝以自然法则为由,拒绝了大禹.但有感于大禹之诚意,天帝在江河湖泊中设置水神,并命令水神在必要时,要帮助人类去消除水患.很多当地神祇被招安做了水神,各司其 ...